行业动态

2018-05-18 05:59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8年5期
关键词:门窗钢结构发电

国内首个钢结构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基地落户广东惠州

3月24日,中建钢构联合同济大学、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等6家单位在位于广东惠州的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成立了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产学研合作基地,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惠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建钢构集团总部、同济大学、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及其他3家合作企业的主要领导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

与会的各位专家与领导一致认为,中建钢构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的建设既是对“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李克强总理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的积极响应,更是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展示。

据悉,中建钢构广东厂二期以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及装配一体化的智能化工厂为建设目标,采用离散型智能制造新模式,包含智能下料中心、部件加工中心、自动铣磨中心、自动组焊矫中心、锯钻锁中心、机器人装焊中心、抛丸喷涂中心等七大智能制造中心。截至目前,广东厂二期已进入单工作站试生产阶段,其前期研究成果已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另有7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公示阶段。

(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中国能源转型将影响全球能源的价格和消费

作为国际能源宪章组织的秘书长,乌尔班·鲁斯纳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首先表示,中国已成为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5年,中国已成为国际能源宪章的签约观察员国,希望中国早日正式加入该组织。

鲁斯纳克认为,随着中国在能源领域国际影响力的增加,中国的能源决策对全球能源市场都有很大影响。“从煤炭、石油、天然气到可再生能源,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各类能源的消费数量和结构也发生了转变,进而会对全球能源体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他说:“中国如何实现能源转型,将影响全球主要能源的价格走势和消费量以及研究走向。”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能源合作,鲁斯纳克认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要在工程技术上、经济性上确保可行,也要确保在法律体系上降低风险,而国际能源宪章组织可以为能源投资提供具体的法条规定,为能源投资和跨国仲裁提供争端解决机制,还有助于促进外国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

(来源:中国能源报)

南京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发电超5000万千瓦

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上海大众汽车南京分公司厂内的光伏车棚,总面积大约20万平方米。光伏车棚内,在每一排车棚靠顶部的地方都有一个电视机大小的四方盒子,底部还连接着10多根电缆,车棚的顶部则是一块块反光板。

据了解,该光伏车棚最多可同时停放4000多辆轿车,装机总容量为10.213兆瓦。自2013年底建成投运以来,至今平稳运行,累计发电量达5769万千瓦时。

(来源:新华社)

安徽省门窗幕墙协会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4月14日,一场以“跨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为主题的安徽省门窗幕墙协会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省城顺利召开。

2017年,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评定管理文件汇编》内容的要求,安徽省门窗幕墙协会组织12位专家成立专家组,结合门窗幕墙行业特点,做到规范上报、有据可依、精准对接。协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编制了《安徽省门窗幕墙协会建筑门窗企业申报行业资格评定文件汇编》,内容涵盖了“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管理办法”、“建筑门窗行业产品制造企业等级标准”等一系列内容,为申报行业资格的企业实际操作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2017年协会共帮助全省96家门窗企业申报制造及安装资格证书申报,其中,取得制造一级资格证书31家、取得制造二级资格证书18家、取得制造三级资格证书19家;取得安装一级资格证书35家、取得安装二级资格证书17家、取得安装三级资格证书19家。

(来源:安徽商报)

2018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在海南澄迈举行

2018中国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4月14日在海南澄迈召开,论坛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1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领导参加。

本次论坛上,与会院士、专家围绕海洋结构工程特别是海洋钢结构技术与推广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发起成立海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发起成立海洋钢结构产业发展联盟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和成果。

本次论坛举办地澄迈县是海南首个世界长寿之乡,毗邻省会海口市,境内有一个省级开发区(老城经济开发区)、国家枢纽港(马村港)、国家一类对外口岸(马村口岸)、国家第四个综合保税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澄迈积极响国家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决策部署,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成海南省首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在推进建筑绿色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打造了实践范例。

(来源:中新网)

第七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开幕

4月18日,第七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在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城隆重开幕。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出席并致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原会长杜宗翰出席。

上午9时40分,刘哲宣布第七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开幕。现场,与会领导共同为开幕式剪彩,为期三天的第七届窗博会正式拉开帷幕。

刘哲在致辞中说,临朐是知名的“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中国节能门窗产业基地”“中国铝合金装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国铝模板产业基地”,临朐窗博会已成为我国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窗博览会。本届窗博会牢牢把握上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市场热点,在突出节能门窗特色的同时,全面展示全铝家居、门窗配套、铝模板等新产品、新科技,为促进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一起参观了展会现场。

(来源:齐鲁网)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研究院在渝成立

4月21日,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研究院在中冶赛迪大厦举行揭牌仪式,正式落户重庆。这也是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在西部设立的第一个综合性钢结构应用研究平台。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钢结构行业正处于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钢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钢铁产业脱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由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起,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牵头,重庆大学、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研究院。

据悉,该研究院将打造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真正体现“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成为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从而引领和支撑钢结构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服务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副市长李殿勋,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旭红、岳清瑞等出席揭幕仪式。

(来源:重庆日报)

海南建筑屋顶推行光伏发电 新型单玻汉瓦成重要选择

《海南省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近期出台,要求创新光伏发电商业模式和设计方法,“十三五”期间新增太阳能发电100万千瓦,其中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万千瓦。记者了解到,抗风能力强、兼具美观与高效发电性能的一体化新型发电瓦——单玻汉瓦将进入海南市场,有望替代各类传统屋面瓦。

《海南省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在条件许可的建筑屋顶推行光伏发电。据介绍,汉能集团日前推出更轻、更薄、性能更优异的新一代汉瓦产品——单玻汉瓦。该新型发电瓦利用柔性薄膜太阳能技术,创造性地将柔性的薄膜太阳能芯片与高透光玻璃相结合,是兼具美观与高效发电性能的一体化新型发电瓦,有望替代各类传统屋面瓦。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

中国首条大面积“发电玻璃”生产线投产 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

经过8年的研发,我国首条大面积“发电玻璃”生产线4月17日在成都市双流区投产。这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可生产单片1.92平方米的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光伏组件。业界认为,碲化镉太阳能“发电玻璃”有弱光性好、适用于建筑外墙等特点,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军民融合产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认为,玻璃基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了传统玻璃与新材料的有机结合,为大规模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的这条生产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解决了高纯光电材料合成、真空晶体生长,膜处理和新型封装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玻璃幕墙,但是玻璃吸热,还有光污染。碲化镉‘发电玻璃’可使建筑自身提供清洁能源,是供给侧改革的有力尝试。”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说,这或将引领出一个新的绿色环保产业,一块售价80元左右的普通玻璃,做成“发电玻璃”后售价可达1000元左右。

(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合肥9所学校和4家党政机关被确定为光伏应用试点

合肥市公共机构光伏应用试点将拉开大幕。记者昨日从市经信委获悉,首批公共机构光伏应用试点名单已经确定,正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进行招投标,如招标顺利,本月底或将开建。

据了解,首批公共机构光伏应用试点名单包括9所学校、涉及屋顶面积62070平方米和4家党政机关单位、屋顶面积2350平方米。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9所学校和4家党政机关单位提供公共机构试点单位屋顶资源,中标人按要求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并负责光伏电站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 “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的所有费用均由中标人自行承担,但各试点单位在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后,可以按实际接收使用的电量优惠价向投标人支付电费,每季度或半年支付一次。”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首批公共机构光伏应用试点即将落地,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光伏发电项目积累经验。该项目实施后,合肥市将成为全国首个集中在公共机构屋顶试点光伏电站的城市。

(来源:合肥日报)

长篇报告文学《钢结构》全景描述第一钢铁大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长篇报告文学《钢结构》近日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全景、立体、真实地展示了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程,为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可资借鉴的崭新模式。

《钢结构》内容描述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勇于担当、壮士断腕的意志、力量和远见,在“十二五”已经主动压减了相当于“两个鞍钢”的基础上,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再压“四个鞍钢”。

《钢结构》作者王立新介绍说,河北省这场“退城进园”的历史性决战,所涉及的企业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难度之艰、使命之巨,在世界钢铁工业史上前所未有。

35万字的《钢结构》作者王立新是河北遵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当代》《十月》《昆仑》《长城》等大型文学刊物上发表《毛泽东以后的岁月》《维也纳来的母亲》等中、长、短篇报告文学上百篇。出版长篇报告文学《要吃米找万里》《中国往事》等20余部。

猜你喜欢
门窗钢结构发电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发电”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柠檬亦能发电?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伟昌铝材·门窗
轩尼斯门窗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