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冬小麦品种(系)在临夏州的适应性比较试验

2018-05-18 05:50魏添梅李永平覃志春曾有韬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康乐临夏冬小麦

魏添梅,李永平,覃志春,曾有韬

(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 临夏 731100)

冬小麦是临夏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33万hm2左右,其生产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临夏州冬小麦生产的发展,是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改进耕作栽培措施的共同结果,其中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小麦良种对产量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优质、抗性(病、虫、逆境)强、高产将成为育种的永恒目标[1-6]。目前在临夏州冬小麦多目标新品种选育工作中,不同性状间的优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科技人员正在利用多种途径与常规有性杂交相结合来加速育种进程,为筛选出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区推广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冬小麦新品种,促进临夏高寒阴湿区冬小麦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我们于2016—2017年度对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12个冬小麦品种(系)分别在康乐县和临夏县进行了适应性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冬小麦品种(系)为LD5-02-30、D08-110-16、97-31-12、92474、兰天 23号、B2、兰天26号、临农7230、06-129、兰天33号、3-28和D08-041-30,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提供。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冬小麦品种C4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康乐县胭脂乡胭脂村试验点(康乐试点)和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唐尕村试验点(临夏试点)进行。试验均采取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每品种为1小区,重复3次,小区面积15 m2,小区走道宽60 cm,区间距40 cm。试验采用露地条播种植方式,于2016年10月11日按行距30 cm人工开沟播种,播深3 cm,播种量525万粒/hm2。试验地前茬为玉米,秋后机耕1次。播前平整做畦,并基施农家肥15 000 kg/hm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试验种子均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种子质量比0.1%~0.2%进行浸种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共除草3次,其余田间管理同大田。生育期田间观察记载各冬小麦品种(系)的物候期,并调查越冬、抗倒伏及病害(条锈病、白粉病)感染情况。收获前采取三点取样法每小区每点取5株,参照《小麦田间试验记载标准》进行考种[7]。于7月16日收获,及时脱粒,单收单打,按小区全收计产。

表1 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物候期及生育期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采用Excel软件,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法对产量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冬小麦品种(系)在2个试点出苗期均相同,均为10月19日。抽穗期除D08-110-16在2个试点均为5月20日外,其余品种(系)均为5月22日。成熟期B2与C4(CK)相同,均为7月13日,其余品种(系)均为7月12日,较对照提前1 d。各参试品种(系)均能充分成熟,其中除B2生育期与C4(CK)相同,均为267 d外;其余品种(系)生育期均为266 d,较对照早熟1 d。

2.2 植物学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叶相在2个试点除97-31-12均表现为下披外,其余品种(系)均表现为上举。幼苗习性除兰天23号在2个试点均表现为匍匐外,其余品种(系)在2个试点均表现为直立。LD5-02-30、D08-110-16、92474、C4(CK)、兰天26号、临农7230、06-129整齐度在2个试点表现一致,其余品种(系)表现有所差异。在康乐试点,92474、兰天23号、D08-041-30落黄一般,C4(CK)、临农7230、06-129、兰天33号落黄不好,其余品种(系)落黄好;在临夏试点,LD5-02-30、 D08-110-16、 97-31-12、 兰 天 26号、3-28、D08-041-30落黄好,其余品种(系)落黄不好。各参试品种在2个试点熟相均表现为好。在2个试点穗型除92474为棍棒形、06-129为纺锤形外,其余品种(系)均为长方形。在2个试点,叶色除C4(CK)、3-28为浅绿色外,其余品种(系)均为深绿色。芒类除D08-110-16、兰天23号在2个试点均表现为长芒外,其余品种(系)均为顶芒。各参试品种(系)粒色在2个试点均为红色,粒质在2个试点均为角质。籽粒饱满度除C4(CK)、B2在2个试点均为半饱外,其余品种(系)均为饱。

表2 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植物学特征

2.3 抗逆性

在2个试点对各参试品种(系)进行的田间鉴定表明,D08-110-16、兰天33号、92472高抗白粉病,其余品种(系)对白粉病免疫。兰天23号、B2高抗条锈病,其余品种(系)对条锈病免疫。抗倒性均表现为不倒伏。越冬性表现为强。

2.4 农艺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在康乐试点,基本苗以兰天26号最多,为600万株/hm2,较对照多150万株 /hm2; 92474、B2、C4(CK)最少,均为 450 万株/hm2。穗数以D08-110-16、兰天26号最多,均为 285万穗 /hm2,均较对照多30万穗 /hm2;92474、兰天23号、兰天33号最少,均为225万穗/hm2,均较对照少30万穗/hm2。株高以97-31-12最高,为97 cm,较对照高9 cm;兰天33号最矮,为55 cm,较对照矮33 cm。穗粒数以92474最多,为56粒,较对照多12粒;06-129最少,为32粒,较对照少12粒。千粒重以兰天26号最高,为49.18 g,较对照增加15.33 g;LD5-02-30、兰天23号、3-28、D08-041-30最低,均为32.78 g,较对照降低1.07 g。体积质量以临农7230最高,为716.5 g/L,较对照增加39.0 g/L;兰天23号最低,为627.5 g/L,较对照降低50.0 g/L。在临夏试点,基本苗以兰天26号、3-28、D08-041-30最多,均为570万株/hm2,均较对照多120万株 /hm2; 92474、B2最少,均为 420万株 /hm2,均较对照少30万株/hm2。穗数以D08-110-16、兰天26号最多,均为285万穗/hm2,均较对照多30万穗/hm2;97-31-12最少,为225万穗 /hm2,较对照少30万穗/hm2。株高以97-31-12最高,为97 cm,较对照高12 cm;兰天33号最矮,为55 cm,较对照矮30 cm。穗粒数以C4(CK)最多,为64粒;D08-110-16最少,为37粒,较对照少27粒。千粒重以兰天26号最高,为49.18g,较对照增加15.33 g;LD5-02-30、兰天23号、3-28、D08-041-30最低,均为32.78 g,较对照降低1.07 g。体积质量以临农7230最高,为716.5 g/L,较对照增加39.0 g/L;兰天23号最低,为627.5 g/L,较对照降低50.0 g/L。

表3 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

2.5 产量

从表4可以看出,在康乐试点,折合产量以LD5-02-30最高,为6 400.0 kg/hm2,较对照增产44.36%;兰天26号次之,折合产量为6 133.3 kg/hm2,较对照增产38.35%;97-31-12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5 833.3 kg/hm2,较对照增产35.18%;临农7230居第4位,折合产量为5 700.0 kg/hm2,较对照增产28.57%;3-28居第5位,折合产量为5 600.0 kg/hm2,较对照增产26.32%;其余品种较对照增产-14.28%~16.54%。对康乐试点各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折合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LD5-02-30与兰天26号差异显著,与其余品种差异均极显著;兰天26号与97-31-12、临农7230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品种(系)差异极显著;97-31-12与临农7230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品种(系)差异极显著;临农7230与3-28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品种(系)差异极显著;3-28与其余品种(系)差异极显著。

在临夏试点,折合产量以LD5-02-30最高,为6 500.0 kg/hm2,较对照增产95.00%;3-28次之,折合产量为5 733.3 kg/hm2,较对照增产72.00%;临农7230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5 600.0 kg/hm2,较对照增产68.00%;D08-041-30居第4位,折合产量为5 266.7 kg/hm2,较对照增产58.00%;97-31-12居第5位,折合产量为4 933.3 kg/hm2,较对照增产48.00%;其余品种较对照增产-45.00%~43.00%。对临夏试点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折合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LD5-02-30与其余品种差异均极显著;3-28与临农7230差异不显著,但均与D08-041-30差异显著,与其余品种差异均极显著;D08-041-30与B2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品种差异均极显著。

表4 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结果

3 结论

于2016—2017年度分别在康乐县和临夏县对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12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适应性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康乐试点各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LD5-02-30最高,为6 400.0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44.36%;兰天26号次之,折合产量为6 133.3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38.35%;97-31-12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5 833.3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31.58%;临农7230、3-28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C4增产28.57%、26.32%。临夏试点各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LD5-02-30最高,为6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95.00%;3-28次之,折合产量为5 733.3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72.00%;临农7230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5 600.0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68.00%;D08-041-30、97-31-12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C4增产58.00%、48.00%。从试验总体情况来看,2个试点表现好的冬小麦品种(系)有LD05-02-30、兰天26号、97-31-12、3-28、临农7230。这5个冬小麦品种(系)表现丰产,抗逆、抗病性强,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临夏州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柴 鹏.9个冬小麦新品种在西峰区旱塬地的引种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5): 56-59.

[2]王亚翠,任根深,丁志远,等.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 079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3):1-3.

[3]任根深,王亚翠,丁志远,等.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 2012(7): 3-6.

[4]刘 众.平凉市优质冬小麦产业化发展浅议[J].甘肃农业科技, 2011(12): 3-5.

[5]李贵喜,干志峰,于建平.冬小麦新品种灵台3号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 2011( 10): 3-5.

[6]任根深,王 伟.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5号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 2010( 5): 3-5.

[7]杨文雄.甘肃小麦生产技术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康乐临夏冬小麦
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康乐年华15周年 感恩有您一路同行
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程度对财务弹性政策选择的影响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康乐桥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相约临夏花海中
寻觅临夏至味
甘肃冬小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