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现代化强国新门槛

2018-05-18 09:43马晓河刘振中
领导文萃 2018年7期
关键词:城镇化现代化文明

马晓河 刘振中

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现代化”以来,我们党对“强起来”目标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经历了一个标准不断提高、内涵不断拓展的过程。新时代,“强起来”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且成为一个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这表明新时代“强起来”的内涵更加丰富,意味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强起来”的丰富内涵与

愿景展望

“强起来”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六个方面。一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二是政治文明更加进步。三是精神文明深入人心。四是社会文明活力彰显。五是生态文明引领时代。六是人民生活富裕美好。

现代化强国的最重要标志是国民收入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而支撑国民收入指标形成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国家治理结构都要实现现代化。显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就是要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综合国力将达到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进入到现代化国家行列。

通过预测和动态比对可以展望:2020-2035年,我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并稳定超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值;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行稳致远,人均GDP将达到并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现代化强国目标基本实现。

“强起来”的实践路径

一是加快培养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新格局创造制度环境。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创新、消费和稳定的主体。培养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提低、扩中、调高”为目标,加快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体制、垄断行业、户籍及其社会保障制度、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清除体制和政策障碍,为中等收入群体成长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

二是加快推進城镇化,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扩大社会消费创造创新平台和市场空间。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需求侧,城镇化通过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供给侧,城镇化通过集聚人口和积累人力资本,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城镇化需要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与人口转移协调配套,因此,应将更多公共资源用于城镇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市民化社会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强力支撑。积极发展新经济,鼓励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多种方式支持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产业新增长点,走中高端发展路线,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创建以服务业为主导、制造业高端化、农业现代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技能型人才培训,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四是加快社会治理结构创新,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基础。创新决策机制,调动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完善社区自治、协同服务、协商众治等扁平化社会治理方式。以增强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公平透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结构。

五是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强起来”创造制度条件。继续减少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放宽垄断行业准入门槛,减少买方或卖方垄断,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为社会减税减费,可适当降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进一步取消各种收费项目,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增加福利。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基本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对穷人救助力度,为中低收入人群消除后顾之忧,给扩大社会消费注入新动力。重构科技创新新体制,为产业整体升级构建新引擎。

六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打造优美空间。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的意识,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生态乡镇、美丽村庄建设,引导全体人民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初步形成符合国情、具有特色、类型丰富的美丽中国格局。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实施重要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使被污染的空域、流域和土地得到治理,被破坏的生态得到恢复。

(摘自《前线》)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现代化文明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