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家水上行旅与创作鉴赏关系

2018-05-19 06:59
大观(书画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董其昌题跋书画

傅 申

一川如画晚晴新。

古时候,尤其是江南的书画家,都是坐船的。也有做书画生意的,带着一批书画作品乘船去和收藏家做买卖。现代随处可见停车场,一大堆汽车,但没有书画车。或在港湾,停泊许多游艇,但是没有“书画船”。

一、早期书画船

米芾的作品中题有“吴江舟中作”“满船书画”等。米芾之前就有书画船,例如隋炀帝下江南,一船书画都沉没了。能证明米家书画船的例子有:“崇宁间元章为江淮发运,揭牌于行舸之上曰‘米家书画船’。”“来往乘船,高揭匾额曰‘宝晋斋舫’。”还有假的黄庭坚书作,但诗是真的,名《戏赠米元章》:“万里风帆水着天,麝煤鼠尾过年年。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这就是“书画船”的来源。

米元章喜欢在船上写字画画,船上的作品很多,有些作品直接写有“舟中烛下”“依旧满船行”。作品题跋中还有“舟对紫金,避暑手装”“宝晋斋舫手装”,可见他带了手卷在船上装裱。

苏轼《赤壁赋》中虽然没有描写在船上写字画画,但没有这种泛舟出游的体验,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诗词传世。南宋画家所画的《归去来辞图》,描绘了陶渊明在船上的情景,不知陶渊明在船上有没有写字,但他至少在船上作诗。

米元章的儿子米友仁画《远岫晴云图》,题有“元晖戏作”,上方另有横纸,又自题“绍兴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来赴朝参,居临安七宝山戏作小卷”,描绘了在船上看到的景色。米友仁画中的山水多半是在水面上看到山水。

董其昌有张画,题跋为:“舟泊升山湖中,即赵子固轻性命,宝兰亭帖处。”有关这个故事的描述有:“赵子固,舟过升山,风浪漂舟,子固立水中,手持兰亭曰:‘至宝在此,余物不足关矣!’”可见赵子固也有米芾的遗风,他坐的也是书画船,船上带了很多书画作品。

赵孟 《兰亭十三跋》也是米芾、赵子固之后最典型的书画船上的作品原作。虽已残损,但有刻本传世,文字尚能读全。“余北行三十(“四”字点掉)二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七日书。”鲜于枢题《定武五字损本兰亭卷》中也有“舟中书”的记载。

王铎有一件作品题曰:“崇祯十七年三月,舟次清江浦,仿晋法。世不学古而蹈今,吾是以崇嵩淙道人。”这也是在船上所写。还有资料显示,王铎认为船上空间小,写立轴不太方便,所以船上较少大的作品,较多手卷、册页。

另外,很多作品都是在运河途中等待放闸的过程中所作。船停在闸口,有时等放闸门要等很久,子昂《兰亭十三跋》中也有提到。李流芳在一件立轴作品中抱怨:“济河五十闸,闸水不濡轨。一闸走一日,守闸如守鬼。十里置一闸,蓄水如蓄髓……”每次放闸就是放水,水量不很丰富时不可能一条船就放水,因为放闸需要大量的水,有时要等一天才能放闸。李流芳这件作品就反映了这样的情况,董其昌与李氏同时,更多次地北上南下于大运河中,可是从未见董氏有相同的抱怨,这很有意思。也许反映了两人在运河上心境的不同。不过,李氏也常有舟中的作品,例如在杭州西湖等。

传米芾《春山瑞松图》,纸本设色,44厘米×62.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 的《重江叠障图》的造景,只有在船上才会体验到这样的山水,才能画出这样的风景。钱选的《归去来辞》描绘的是太湖边上的风景。赵孟的《吴兴清远图》描绘了在太湖上看到的山,看起来很遥远,小小的,绿绿的,浮在天际的水面上。沈周也画过类似题材的画作,他的船靠山近一些,山稍高一些;而《吴兴清远图》则稍辽阔一些。《水村图》等都是对水乡这一类风景的描绘。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描绘了富春江的一段风景,正如诗句所描绘的,“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现在的富春江也还有水闸,与古时稍有不同。

隋唐时期,可以看到南方书画家较少,北方黄河流域较多。明代书画家多集中在太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福建、广东和北方也有一些。所以明代书画家的交通主要依靠船只,每人都有行船、看风景的经验,每人都在船上带些书画,更有不少书画家曾在船上写字、作画及赏鉴。

明代姚绶的一件作品写道:“舟中赖此能消日,半匹溪藤意趣多。”作品上有很多印章,其中一方为“沧江虹月”。作品左下角题“葑门泊舟处”。另一件舟中书法题有“云东逸史,坐虹月舟,书付仲子旦”。张弼的一件作品中有“舟来南安,因出观之”,在船上带了书画作品进行观赏。

赵孟 《二羊图》,纸本水墨,25.2厘米×48.4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从明画中,可以见明代的船中间有帆,船上可以摆书桌,有的画面上送别的亭子中桌上有笔砚,所以有很多描绘送别的作品。沈周的画就有太湖边送别的场景。

祝允明的书作中有“舟中寄兴”“舟中夜坐”的内容。李应祯的书作中有“舟中草草”的内容。吴宽的书作中有“船中稿成,如可用,只付……”这些都是在船中书写的例子。李梦阳《屋舟篇》写道:“茅屋数椽江筏上”,他的友人以舟为屋,就住舟中。唐伯虎在《联句诗页》后款曰:“正德庚午仲冬廿有四日,嘉定沈寿卿、无锡吕叔通、苏州唐寅邂逅文徵明父文林于舟次。酒阑率兴联句,皆无一字更定,见者应不吝口齿,许其狂且愚也。唐寅书。”这是在舟中联句并书写的例子。

文徵明的书作中也有很多提到在船上的例子。例如“黎明舟出阊门”“书于横塘舟中”“书于荆溪道中”等。另有一件书作诗第一句为:“爱此陂千顷,扁舟夜未归。”款曰:“甲辰八月既望,延望具舟,载余夜泛石湖。是夜风平水净,醉饮忘归,意甚乐也。”

王守仁的书作中也有类似例子,如“即日舟已过严滩”,这是在富春江上;“阳明山人王守仁拜手书于龙江舟中”;还有写给儿子的信,“九月廿三日岩州舟次,父字付正宪收”。

再来看一些例子。文彭《泊舟八里湾》:“风大不可行,舟中无事,书此遣兴。”王宠书作:“已择定二月十六日准行也。搭得船好,一路想无惊恐。”莫是龙作:“与周文爽舟行。”陈继儒作:“归舟吴门,书于雨蓬之下。”

二、董其昌书画船

董其昌是书画史上最具舟游经验者之一,更是最喜爱在舟中创作书画、鉴赏及题跋古书画者,许多书画论想必也是舟中所思所得。董其昌在一通手札中写道:“近得子昂、大痴、云林之迹,皆奇绝。虽携之舟中,以归心甚急,不复能至京口,因泊舟丹阳,与丈相闻,一订东游之约。”他在船上带了赵孟 、黄公望等人的书画作品,随兴鉴赏研究。

董其昌的家乡水网密布,出门即坐船。“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到处都是河流与小桥,每户人家都泊有船只,好似现代人家中的车库。《姑苏繁华图》中描绘了许多桥和船,有一段画面表现桥洞边有很多船,好像是塞船,等着过桥。此景很像今天在十字路口的塞车情境。其中有的像书画船,也有官船、商船及各种大小船只。

董其昌曾说过:“余结念泉石,薄于宦情。”由于官职的变动,他一生出门好几次,分别在1591年、1592年、1596年、1597年、1605年至1606年、1609年、1622年、1631年等年份。董其昌于1636年去世,1631年的时候他年岁已高,但还在旅行。他在不同的时段到不同的地方,从《董其昌宦游简图》可以看到他一生舟游的行踪。

太湖流域都是水路,董其昌有很多书画作于船上。如“舟中宴坐,阻风待闸,日长无事”,于是想到以前见过的风景,就开始作画。有一手卷画的是树石,款曰:“癸巳孟夏,其昌待闸清河口书。”还有一件题曰:“昆山道中舟次,同观者陈征君、仲醇及夏文学。”另有:“戊午腊月朔日,舟次凤山村识。”《夜村图》款曰:“戊午八月十一日,昆山道中写。”有一手卷题款为:“是岁秋携子以试事,至白门大江舟中,旋为拈笔,遂能竟之。以真本不在,舟中恐未能肖似耳”。还有“乙丑九月自宝华山庄还,舟中写小景八幅”“庚申九月朔,京口舟中写”“庚申八月廿五日,舟行瓜步大江中写此,并书元人词,亦似题画,亦似补图”“癸亥二月画于丹阳舟中”“书于武塘舟次”“舟中偶书付祖常收之”(写给他儿子)、“己亥子月,泛舟春申之浦,随风东西,与云朝暮。集不请之友,乘不系之舟”“阻雨葑径,捡古人名迹”。古画上的题跋“书于吴昌舟次”“书于青溪道中”,还有“今日阻风平望,写此小景”“近于朱参知敬韬官舫观北苑画,仿此”,因此“官舫”也可说是书画船的一种,董氏自己也常因官方任务被委派到江南,其乘坐的也当是“官舫”,照理比起他私家出游的舟舫要豪华、宽敞些。其他在舟中的作品题有“阻风崔镇”“舟行东光道中写此”“记忆巴陵舟中,望洞庭空阔之景写此”“娄水道中”“舟行大江中识”。真可谓不胜枚举。

有关董其昌行旅及舟中书画活动,笔者作了专门的年表加以统计(见《董其昌书画船》,载《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十五期)。再来看一些例子。“己未五月之望,舟次京口,季康为秉烛游,纵谈书道,都非昔人论书窠臼,季康亦甚解颐,张子房所谓告他人辄不省者也。有口能言笔不随,则余自愧。董其昌再题。”这是董其昌与朋友在船上谈论书道。董其昌题王《青卞隐居图》“天下第一王叔明画”,就是在船上所题,“庚申中秋日,题于金阊门季白丈舟中”。董其昌题米元章《蜀素帖》有“吴太学‘书画船’为之减色”之语,吴太学指吴廷,他一半做生意,一半收藏,他哥哥开古董店。从题跋中可以知道他和董其昌交换作品,做买卖。董其昌说吴廷的也是“书画船”。董其昌题赵孟《鹊华秋色图》:“崇祯二年岁在己巳,惠生携至金阊舟中,获再观。”董其昌的朋友在船上带了此图,让他有机会再看、再题。董其昌题董源《潇湘图》是很有名的题跋:“忆余丙申持节长沙,行潇湘道中,蒹葭鱼网,汀洲丛木,茅庵樵径,晴峦远堤,一一如此图,令人不动步而重作湘江之客。”“余以丙申持节吉藩,行潇湘道中。越明年,得此北苑《潇湘图》,乃为重游湘江矣。今年复以校士湖南,秋日乘风,积雨初霁,因出此图,印以真境,因知古人名不虚得,余为三游湘江矣!”董氏先有机会游历湘江,后见董源此图,一开卷就将此定名为《潇湘图》,可见舟游湘江对他鉴定古画的直接影响。后来他在家中,披赏此图时,又令他如重游湘江。另有一卷题曰:“己巳中秋,以此卷易赵承旨六体千文,令穰遂似交绝。是日并见惠崇卷于惠生舟中。”还有在船上画并题的:“甲寅七月望舟行昆山道中。”

董其昌《秋山图》,纸本设色,107.1厘米×46.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三、其他书画船

米元章后代米万钟的题跋:“辛酉春分书于湛园之‘书画船’。”米万钟的印章中有“书画船”好几枚。

李流芳有语:“泊舟段桥”;扇面上题“邀西生上人同泛六桥”“泊舟阊门,书唐人五言二首”“碧浪湖舟中坐雨,作此遣兴”。

甚至比较职业性画家蓝瑛也有类似的语段:“蓝瑛画维杨舟次”“舟泊苍梧”“画于西湖舟次”。

王铎临米芾的作品中有“舟次”“舟中后方”等文字。

王时敏曰:“癸酉初夏,锡山舟次,拟云林《春林山影图》。”

程正揆《江山卧游图》题:“予自金陵归还,舟中随笔,十二月十六日抵家。”他回家一路上时间很多,慢慢画,画了一百多卷。

笪重光曰:“与南田、石谷诸君泛舟至荆溪。”

高士奇曰:“舟过吴阊,漫堂先生载酒相饯,得话数年别绪,因以平日所藏书画请为鉴定。”“书画船泊胥江滨。”

石涛很多画都是在船上所作,画的景致是他旅行的经历。他的画作上题有“秦淮舟中”“江行所作,舟中不能尽其法,遣兴而已”等语。

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带着不同的作品,有兴致的时候就拿出来题跋,有的题跋说得很清楚是南巡时在船上所写。还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乾隆皇帝以假为真,每次下江南都带着,当然有的题跋不是在船上写的。有一张假的《狮子林图》,他到苏州也带着题写。还有和西湖有关的作品,他在“湖上重展”并题跋。乾隆皇帝雅兴很好,到什么地方就带相关的作品,再拿出来题写。他有一件扇面,题有“舟中偶写盆梅一枝”,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乘坐的“御舫”也是“书画船”。现代还能看到他在旅行时携带的可以折叠的文具箱和小案。

四、书画船的相关形制

广州东汉墓出土的陶船可以让我们看到汉代船的形制。顾恺之画中的船很有意思,船上还挂着一张画,有的学者根据这张画的风格推断顾恺之画为南宋摹本。钱泳的对联:“清芬拟入芝兰室,博雅如游书画船。”《清明上河图》中有各种商船。

现代还能见到华清池的舫宫。苏州庭院中也都在湖边建舫,园林的匾额上可以看到“闹红一舸”“烟波画船”等题字,可见城市里的小池中还要造半条船,这是陆地的船。使身处其中,也能仿佛于烟波之上,逃离市嚣,使心胸开阔起来。

古画中的书画船,有帆的是官船,沈周画作中的船就带帆(此画虽是仿本,也能大略反映当时的船形)。

陈继儒在《岩栖幽事》中描绘道:“住山须一小舟,朱栏碧幄,明棂短帆。舟中杂置图史鼎彝,酒浆荈脯。近则峰泖而止,远则北至京口,南至钱塘而止。风利道便,宜访故人。有见留者,不妨一夜话,十日饮;遇佳山水处,或高僧野人之庐,竹树蒙葺,草花映带,幅巾杖履,相对夷然。”明代人对“舟”的描绘:“形如划船底惟平,长可三丈有余,头阔五尺,分为四仓。中仓可容宾主六人……前仓可容僮仆四人……可置书卷笔砚之属。”这些是与书画船有关的形制在文字上的记载。

《姑苏繁华图》中的船画得很写实、很精彩,有各种船的形制。

直到张大千早年在国内旅行时还常坐船,他在新安江上道:“行舟莫怪长年懒,却得推蓬看好山。”一九六二年,载运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赴美展出的是美舰布瑞斯峡谷号,可以说这是最大的“书画船”。

西方也有类似的书画船,有幅莫内的画,描绘画家在船上定点写生,虽然也是在船中作画,却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

五、山行山水与舟行山水

山水画中有以画山中景为主的,也有描绘水上山水的,可称之为“舟行山水”,姑名之谓“山行山水”或“舟行山水”,两者风格不同。如北方范宽与南方董源的画风格不同,李成与米友仁不同,李唐与江参(江贯道)不同,王履的华山与夏圭的《烟村归渡》不同,梅清的黄山与赵孟 的《双松平远》不同,董其昌多描绘江南水乡风光。

现代人坐飞机,在飞机上看到的雪山特别壮观,甚至从太空飞船上回望地球,于是产生像刘国松那样的宇宙画。这是交通工具与创作关系最显著的例子。当笔者想体验一下赵孟 从湖州北上经运河往北京,或董其昌从松江往苏州、无锡、京口等地时,许多河道不是淤塞,就是被公路截断,根本就是行不得也,而只有局部乘船的经验,一是在富春江上,江水清澈,但是上游有水库,下游有拦水坝,想必与黄公望等古人所见不同。从苏州到杭州,本想坐船一览沿途风光,但是只有“夜航船”的客运行驶,蜷窝在不易转身的上层睡铺,在一夜的马达声中于清晨抵达了杭州!笔者虽也曾在桂林阳朔坐挤满游客的小艇游历过漓江,或在重庆汉口间坐两三层的大游艇游历过三峡长江,但这些地段却非米芾、赵孟 、董其昌等所历之处。

总之,现代交通的改变,也使整个中国社会生活的环境、方式和心境无法逆转。因此、这种独特的中国文人式的书画创作与鉴赏的场所——“书画船”从此消失于历史之中。

猜你喜欢
董其昌题跋书画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董其昌作品欣赏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
小小书画廓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