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并发症,血糖波动不可忽视

2018-05-22 15:34周颋
家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胰岛糖化波动

周颋

众所周知,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糖化血红蛋白仅反映最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却不能反映血糖波动情况。

其实,除了高血糖,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糖波动,糖尿病病友对此要引起重视。

血糖波动大会诱发糖尿病并发症

目前研究证明,血糖波动大可以导致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体内炎症反应加重,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损伤,最后导致血管狭窄,相应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一系列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并发症也随着发生。可见,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注重评估血糖波动情况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可以直观地看到血糖波动的情况,餐前、餐后、凌晨的血糖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持续监测3~7天,不过此项监测费用很高,可能并不适合大部分患者。

最近,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最新发布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给出建议,即:采用指尖血糖(自我血糖监测)数据,通过简单计算也可评估血糖波动。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通过监测空腹、三餐后2小时、凌晨和睡前血糖,也可以了解血糖的波动情况。

作为一般患者,主要了解以下两种血糖波动情况——

餐前餐后血糖波动:指3次餐前餐后血糖之差的平均值控制在2.2mmol/L以内。

日间血糖波动:指日间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不要超过4.4mmol/L。

上述血糖波动的观察指标可以作为参考,糖尿病患者尽量达到上述标准,但不可以生搬硬套,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来分析。

◎对于儿童、青少年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又处于生长发育期,饮食上控制得不是很严格,血糖控制标准要放宽。

◎对病史比较长的老年人,尤其是有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者,也要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妊娠妇女,目前还是建议空腹血糖要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后2小时≤6.7mmol/L,测餐后1小时血糖最好不要超过7.8mmol/L,夜间血糖不能低于3.3mmol/L。

多种因素影响血糖波动

1.胰岛β细胞功能: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细胞功能(残存功能)是影响血糖波动重要的因素,胰岛β细胞功能越差,血糖波动越大。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几乎全部丧失,血糖更容易波动。

2.药物因素:由于药物降糖的机理不同,对血糖控制的重点也不一样,有些主要降低空腹血糖,有些主要降低餐后血糖,不同药物对血糖波动有影响。另外用药不规律,如有的患者因为不按時服药,导致血糖波动大。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定时定量使用,肯定会导致血糖波动。

3.饮食:糖尿病患者吃得太多或吃得太少均会导致血糖波动大。

4.情绪:血糖会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变化,情绪变化大,血糖也会波动大。

5.压力:压力大,伴随着升糖激素分泌的增多,导致血糖升高,也会导致血糖波动。

6.应激因素:如精神创伤、外伤、感染等,也会导致血糖波动。

7.饮酒:酒精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甚至会诱发低血糖,大量饮酒会导致血糖波动。

总之,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一定要重视血糖波动,控制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所以饮食、运动要规律,科学安全用药,胰岛素定时注射,尽量避免情绪波动等,力求血糖平稳达标。

猜你喜欢
胰岛糖化波动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