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险为导向的医疗设备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2018-05-22 15:36刘小凤胡敏孙师燕
中国经贸 2018年8期
关键词:医疗设备审计风险

刘小凤 胡敏 孙师燕

【摘 要】针对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六大主要环节,分析各环节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设备内部控制审计。

【关键词】医疗设备;内部控制;风险;审计

随着医改政策的实施,药品加成取消,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这就进一步促使医院向管理要效益,向现有资产要效益。对大多数公立医院来说,医疗设备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很大。可见,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疗设备效益是医院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途径。为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医院应该建立科学的医疗设备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但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并未建立医疗设备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或内控制度不完善,或虽建立了内控但未得到有效执行。医院的内审部门应通过参与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计,从而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医疗设备的投资审计

医院在医疗设备购置前需要对设备的用途、购置必要性及预期效益等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决策分析,目的是为了防范医疗设备的投资风险,并为医院设备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医疗设备投资管理的内控风险点

医疗设备申购科室并非根据实际工作或科研教学需要提出立项申请,存在舞弊风险;申购手续不符合规定,未通过医院设备投资委员会进行设备购置论证和技术评估或委员会论证、技术评估过程不严谨,未充分考虑医院或科室的发展规划;申购科室提供的设备预期经济效益指标不科学准确,从而导致对设备预期效益的评估过于乐观。

2.医疗设备投资的内控审计

(1)审计医院有无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设备采购论证委员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办法;是否制定详细的设备申购流程,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2)对于采购申请,是否经过由相关学科专家们集体讨论该设备是否为申购科室业务开展或学科发展所需,申购科室相关人员应当回避。医院设备管理科室是否对该设备在其他医院的配备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明确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医院内审部门应审计设备管理科(或采购办公室)是否科学地计算设备的预期经济效益。其中,对科室的设备更新申请应以原有设备的运行效益指标为基础进行申购设备预期效益的论证。若科室申购全新设备则由设备管理部门通过了解其他医院(以本地区或本省的医院最佳)此类设备的运行效益情况来进行论证。通过相关医疗服务收费、设备预期运行成本、设备采购资金来源等信息计算设备投资收益率或投资回收期等指标,从而为该设备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对于为科研或教学目的而购置的设备则由设备投资委员会从设备的社会效益和医院学科发展等角度来对该设备进行投资决策。

二、医疗设备的采购审计

此环节包括设备采购的招投标、采购合同的签订、设备的验收入库或安装调试3个方面。

1.设备采购内控风险点

(1)招投标环节的内控风险点。医疗设备采购过程未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或政府采购法)进行,从而不能确保医疗设备购置的经济性,可能出现违纪情况。

(2)采购合同订立环节的内控风险点。医疗设备采购未订立合同或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从而导致医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设备采购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有可能导致医院经济利益受损;采购合同纠纷处理不当,从而损害医院利益、信誉和形象。

(3)设备验收环节的内控风险点。未严格按照相关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进行医疗设备验收、出具验收报告及办理设备入库或安装手续。

2. 医疗设备采购的内控审计

(1)招投标环节的内控审计。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要按规定通过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形式进行招标采购;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外或采购金额在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采购项目,医院可由招标管理办公室直接采购,也可由医院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

在医疗设备招投标环节,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全程参与。

在招標环节中,应关注所制定的招标文件是否完整、合规;是否包括对招标项目、技术要求、投标人资格审查标准、投标报价要求以及评标标准、方法等所有实质性要求;技术要求是否正确,是否满足申购科室需要;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是否清楚,确定的标准和方法是否公平、公正、合理;是否含有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等。

在开标环节中,内审部门应关注开标程序是否与所选择的采购方式相对应;是否当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是否公开唱标;评标委员会及专家组组长的产生及组成是否符合规定;投标人是否有补充材料;是否存在废标的情形(如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参与投标的供应商或生产企业的数量不足3家)等。

在评标环节中,审计的内容包括:投标人是否具备投标资格;评标委员会是否对投标文件进行符合性审查;评标过程是否公正、保密;评标委员会是否严格按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评标等。

在定标环节中,定标程序和方法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规定,是否按照评标委员会提供的中标候选人名单凭优选取中标人等。

(2)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签订环节的内控审计。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签订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备管理内控制度审计的重点。在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签订环节,内审部门应关注采购合同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签订;合同条款是否完整、文字表述是否清楚严谨,特别是售后服务条款是否明确;合同的价款是否明确合理;价款支付条件是否规范;价款支付方式是否可行;质量保证金条款是否与谈判时确定的一致等。

(3)医疗设备验收环节的内控审计。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在医疗设备验收、安装、调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对照招投标文件、采购合同条款等要求进行,并出具验收报告,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在医疗设备验收环节,内审部门通过查看验收报告和入库单审查设备是否符合合同条款要求;是否严格按发票、装箱单、合同明细清单进行清点验收;是否逐项核对编号、登记入账,妥善保管,避免资产流失;验收完毕后是否做好验收记录等。

三、 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益审计

通过对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绩效分析、评价,准确、及时地反映当前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效益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为医院设备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1.医疗设备运行效益评价的内控风险点

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效益分析评价过程中所选用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不科学;所收集的设备运行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分析者对设备具体运行情况不了解导致设备分析结论没有针对性或针对分析结果所提出的管理意见不具有可行性。

2.医疗设备效益评价的内控审计

内审部门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运行成本和使用效益的分析评价过程中,常用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有:本量利分析法、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净现值法等。常用的评价指标有: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如设备年收益、设备投资回收额、设备投资收益率、设备保本工作量、设备投资回收期等);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如使用该项设备诊疗的患者满意度、检查阳性率、治疗有效率、设备对教学工作的贡献、设备对科研工作的贡献等)。根据设备相关运行数据是否可得,选择与设备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首先,内审部门应在分析前对所分析的医疗设备进行充分了解,如设备开机时长、功率、操作人数及人员要求、相关医疗服务收费情况、放置设备的房屋是否需要特殊装修(如拍片机、CT机、核磁机等)、设备投保及维修情况、设备在分析期内是否开展优惠诊疗活动等。其次,在对设备进行成本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设备折旧费、筹资利息、房屋折旧费、人力成本、耗材成本、设备维修支出、水电成本及对设备使用科室的公务费和业务费的分摊等成本因素。

四、医疗设备的财务管理控制审计

医疗设备从预算、筹资、投资到运行,财务控制在每个环节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医疗设备财务管理的内控风险点

设备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投资或丧失发展机遇,导致医院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或资金闲置;医疗设备筹资决策不当,导致项目筹资成本过高;设备投资款付款结算未按采购合同约定进行,如付款方式、付款时间、支付金额以及收款人与合同不符、未预留质量保证金、以现金支付设备价款导致舞弊风险等;设备入库后账务处理不正确导致账证、账物、账账不相符,以及修购基金及设备折旧费的计提出现失误。

2.医疗设备财务管理的内控审计

在设备投资可行性论证环节,内审部门不仅要关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和经济性也要关注设备投资额是否在医院的预算范围内。若设备采购款需要进行筹资,应充分比较各筹资方案的风险和成本因素,以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案;在医疗设备付款结算环节,内审部门应对申购单、采购合同、验收报告、入库单、购货发票等结算凭证进行审核,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审查货款结算是否按采购合同约定进行;付款方式、付款时间、支付金额以及收款人是否与合同相符;是否预留质量保证金等。在设备购置后的账务处理中应关注设备入账、设备台账及日常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五、 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控制审计

卫生部《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要求规定:“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并做好详细记录,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费用”。

1.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的内控风险点

设备维修合同或保险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导致合同纠纷;设备使用科室操作及保养问题、设备维修人员能力有限或工作懈怠导致医院本可自行维修的设备返厂维修或聘请院外专家维修,从而致使设备提前报废或维修费用超预算。

2.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的内控审计

内审部门应根据设备购置合同、维修合同、保险合同内容,确定设备维修是否在保修期内或保险范围内;评价设备使用科室有无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条例,对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对设备维修工作人员有无维修技能培训和考核制度及执行情况;必须对维修记录进行审计评估,以评价维修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六、医疗设备处置的内控审计

医疗设备处置内部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制度控制、申请控制、评估鉴定控制、审批控制、报废管理控制五个方面的内容。

1.医疗设备处置的内控风险点

医疗设备处置程序不合规;医疗设备处置决策不科学导致资产提前报废或设备更新不及时影响相关业务的开展;设备处置方式不对导致资源浪费或医院损失。

2.医疗设备处置的内控审计

内审部门应评定设备处置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执行。首先,由设备使用科室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说明报废理由。其次,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该设备是否超过使用年限,并组织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分析维修成本,评价是否达到报废状态。最后,按成本效益原则出具维修建议或报废意见;医院对已遭淘汰但仍能使用的设备做出的处置决定,应审查是否造成资源的浪费;对决定处理的废旧设备,审计是否报经国资委批准处置,处置价款不得低于评估公司(由国资委指定)所提供的评估价。

医疗设备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包含上述的六大项目,还包括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效益问责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医疗设备的内控制度制定的完备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出具审计意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47.

[2] 财政部会計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549-552.

[3] 贺彩霞.医院设备采购的全过程审计[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67.

[4] 余廉.医院内部审计参与医疗设备管理需关注六个环节[J].财经界(学术版),2013,07:215,223.

[5] 钟玉青.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J] .医疗卫生装备,2010(03),89.

作者简介:

刘小凤(1982—),女,双学士学位,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医疗设备效益审计、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猜你喜欢
医疗设备审计风险
医院大型设备的运营管理(pet—ct)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