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研究

2018-05-23 11:15黄丽琼黄桂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焦虑护理干预

黄丽琼 黄桂芳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对其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试验组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未焦虑率6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且轻度、中度、中度焦虑率18.42%、13.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11%,36.84%,1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7.456 2、5.050 0、5.684 2、5.352 1,P<0.05)。结论:在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神经衰弱; 焦虑

doi:10.14033/j.cnki.cfmr.2018.8.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8-0109-02

神经衰弱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长期处于紧张或巨大的心理压力作用下,由于多种外界刺激作用于机体,大脑皮质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受到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明显减少,导致患者发生神经衰弱[1]。除神经衰弱之外,神经症性疾病还包括紧张性头痛、抑郁、失眠、焦虑障碍、消化不良等[2]。患者可出现脑力易疲乏、精神易兴奋等情况,此外患者还存在情绪烦躁、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疼痛等病症,可存在一种或同时存在几种症状,且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波动与心理社会等因素相关,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3]。神经衰弱属于常见的神经症性疾病,患者常伴随焦虑情况,为治疗及护理增加了难度。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与研究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衰弱症状;兴奋症状;紧张性疼痛及睡眠障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衰弱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中途放弃护理,或因精神疾病、脑疾病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衰弱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取得医院伦理委員会的批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19~64岁,平均(41.45±2.46)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18~61岁,平均(42.84±2.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遵医嘱用药并进行用药指导,解答患者提出疑问等。

试验组加强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充分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目前情绪变化,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在实施护理干预期间,定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价,以其为依据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或补充,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护患有效沟通的基础,也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护理人员需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在保证自己衣着得体的同时,注意语言、语气的合理运用,在解答患者提问时耐心、细心,从内心关爱患者,并提出专业性的护理指导意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5]。(2)适时安抚患者。神经衰弱患者具有睡眠障碍、易激惹的特点,且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在患者出现情绪变化时,及时进行安抚沟通。必要时进行一对一个体化心理疏导,以促进患者倾诉心中苦闷,排解隐藏在内心的不良情绪[6]。(3)角色淡化。神经衰弱患者往往过分关注自身不适感受,因此在出现不适感受时,极易深陷不良情绪难以自拔。因此护理人员还需教会患者在出现不良情绪时,采用听音乐、看视频等方式排解,转移对自我不适感受的过分关注,并逐渐淡化其对疾病的意识[7]。此外还可鼓励患者多进行户外活动,使患者在娱乐中了解个人爱好,掌握自身优势,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但需注意劳逸结合[8]。(4)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对象除了患者外,还需注重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重点讲解神经衰弱疾病相关知识,以促进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方法,并指导患者家属多关爱、包容、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受来自家人的支持、关爱,以促进病情好转[9]。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SAS评分<50分为未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未焦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引发神经衰弱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不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失眠或睡眠质量差,人际交往关系紧张,外界生活环境影响等,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患者生活作息无规律,日常休息时间减少等情况,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病[10]。在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护理中发现,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均造成了一定影响[11]。为改善这一情况,笔者所在医院提出了对神经衰弱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在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日常护理中多关爱患者,鼓励患者说出心中苦闷,以排解其不良情绪等[12]。指导患者可通过听歌、看报纸、看视频的方式转移注意力,以免因过分关注不适感受,导致不良情绪加重。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讲解神经衰弱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多关心患者,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情绪方法,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缓解。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加强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其焦虑情况较实施常规方案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明显减轻,说明加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改善,对今后的治疗及护理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其在神经衰弱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且对提高笔者所在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护理干预措施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减少焦虑情绪对神经衰弱疾病治疗及护理的影响,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俊蕾.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研究[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32-733.

[2]韩兆莹.对神经衰弱患者焦虑状况下应用护理干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5):2105-2106.

[3]张红艳.观察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3):262-263.

[4]丛燕.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43-244.

[5]曾宪艳.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评价[J].饮食保健,2016,3(12):144.

[6] Wu H Y,Zeng Y,Chen L L,et al.The effect of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with acupoint sticking on neurasthenia patients[J].Nursing Study,2017,31(9):1097-1099.

[7]郭丹.護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焦虑状况的相关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13):166-167.

[8]陈祥忠,杨智才,莫月霞,等.帕罗西汀对神经衰弱患者睡眠、抑郁与焦虑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5-66.

[9] Liu J,Wang Y.Study on the changes of serum cortisol and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eurasthen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16,37(13):1782-1783,1786.

[10]徐佳.常规药物联合针灸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对比[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8):161.

[11]邓强.神经衰弱病患给予阿普唑仑联合天麻素治疗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9):289-290.

[12]张会秋.个性化护理结合脑安颗粒治疗老年神经衰弱的超声评估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275.

(收稿日期:2017-09-26)

猜你喜欢
焦虑护理干预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