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银河系中心年龄图问世

2018-05-24 11:08
科学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海山存储技术银河系

首张银河系中心年龄图问世

2018年4月2日,在英国利物浦举行的欧洲天文与空间科学周(EW ASS)上,天文学家公布了银河系首张大规模年代图,显示银河系中心形成的复杂结构。研究人员表示,银河系核心早在70亿年前就形成了,且之后并没有大量气体流入以形成新的恒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展示恒星的形成速率与年龄、金属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整个银河系隆起部位恒星形成的历史地图。

“科学”号在麦哲伦海山展开综合调查

2018年4月2日,在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的支持下,“科学”号科考船在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展开综合调查。海山是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通过“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深海机器实时传回的画面,工作人员目睹了这个幽暗神秘、生机勃勃的“海山世界”。

我国科学家开创第三类存储技术

2018年4月10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张卫、周鹏团队实现了具有颠覆性的二维半导体准非易失存储原型器件,开创了第三类存储技术,写入速度比目前U盘快10 000倍,数据存储时间也可自行决定。这解决了国际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中“写入速度”与“非易失性”难以兼得的难题,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首枚会变色的“心脏芯片”问世

2018年4月8日,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课题组研发出具有微生理可视化功能的“心脏芯片”,为世界首创性成果。一枚一元硬币大小的“心脏芯片”,在注入药物后,发生颜色变化,可帮助研究者观察到心肌细胞的搏动状况,达到试药的效果。“器官芯片”是通过在微流控芯片上仿生构建微器官替代生物体,达到临床试验的效果,更经济、更快速,同时具有无创伤性。

我国成功研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2018年4月7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成功研制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样机。该产品可以通过植入方寸几厘米大小的嵌入式芯片中,实现对车辆、行人、车道线和可行驶区域等环境信息的精确感知,系统目标识别准确率高达90.05%,比传统算法高20%以上,识别处理一幅图片仅需0.03秒,而系统功耗不足5瓦,能够有效降低追尾碰撞事故、迎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率。

我国学者研制出可耐1 300 ℃高温的隔热防火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受热350 ℃以上时强度会迅速下降,从而引起坍塌。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具有双网络结构的酚醛树脂/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材料,可将1 300 ℃高温“隔热”为300 ℃左右,在提高建筑安全及节能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这种新型材料优异的防火阻燃和耐火焰侵蚀性,可避免火灾时建筑物承力结构的失效,为人员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

我国2018年首次大范围试种海水稻

2018年4月8日,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称,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在2018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表示,这176份优良品种,将在全国主要盐碱地进行重点、深入的测试。

新研究发现脂肪细胞为肿瘤供能的机制

2018年4月9日,美国一项研究解释了脂肪组织如何为肿瘤提供能量。美国桑福德·伯纳姆·普雷比斯医学发现研究所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脂肪细胞中一种名为p62的蛋白质失活,会抑制一种叫作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蛋白質,从而促进前列腺肿瘤关闭脂肪组织的耗能过程,吸收脂肪酸和其他营养,加快生长并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这为医学界研发新的抗癌疗法提供了可能。

猜你喜欢
海山存储技术银河系
Starside Economy银河系摆摊指南
关于云计算平台中存储技术的探讨
梦里鲜花开放
梦里鲜花开放
中国开创第三类存储技术
放爱一条生路
认识银河系
银河系
云数据安全存储技术分析
梦里鲜花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