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2018-05-25 04:06杨旭宁吕晓静李晓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氯丙嗪喹硫平非典型

杨旭宁 吕晓静 李晓红

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河南 洛阳 471013

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血糖和血脂代谢方面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1-2]。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和肥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服用抗精神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每年有11.5%~37.2%的糖尿病新发病例[3-4]。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现象,被诊断为糖尿病时会引起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等[5-6]。由于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使得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水平降低,最终导致血糖代谢异常。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8—2016-11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治疗的1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氯丙嗪组、阿立呱唑组、喹硫平组各43例。所有患者符合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无糖尿病史且入院前无异常;无酒精依赖史;无器质性疾病。氯丙嗪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31.15±5.96)岁,病程(7.02±3.26)a;疾病类型:偏执型28例,未定型12例,其他3例。阿立呱唑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31.19±5.87)岁,病程(7.05±3.21)a;疾病类型:偏执型29例,未定型11例,其他3例。喹硫平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32.05±6.11)岁,病程(7.12±3.33)a;疾病类型:偏执型27例,未定型14例,其他2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氯丙嗪组应用氯丙嗪(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161)治疗,25~50 mg/次,2~3次/d;每隔2~3 d逐渐递增至25~50 mg/次,400~600 mg/d。阿立呱唑组应用阿立呱唑(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7,10 mg×14 s/盒)治疗,起始剂量10 mg,用药2周后,逐渐增加至30 mg,1次/d;喹硫平组应用喹硫平(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42,30片×1瓶/盒)治疗,2次/d,第1天治疗总剂量50 mg,第2天为100 mg,第3天200 mg,第4天为300 mg;第4天后剂量逐渐增加至300~450 mg/d。治疗过程中氯丙嗪组出现过度镇静、心动过速以及血糖代谢异常等,阿立呱唑组出现失眠和不能静坐等,喹硫平组出现心率过快等。

1.3观察指标分析3组治疗前、治疗第28天、治疗第56天、治疗第84天血糖水平以及高血糖发生率等。采用罗氏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相关配套试剂进行血糖水平的测定,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进行操作。正常血糖值为3.87~6.10 mmol/L,高血糖为≥6.11 mmol/L。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8天、第56天、第84天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第56天、第84天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2 3组高血糖发生率比较氯丙嗪组治疗第84天高血糖发生率为25.58%(11/43),阿立呱唑组为13.95%(6/43),喹硫平组为9.30%(4/43),氯丙嗪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阿立呱唑组和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综合征,受到自身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会显著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脂和糖尿病发生风险[7-9]。氯丙嗪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其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方法之一。但氯丙嗪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如神经分泌异常和血糖异常。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一旦药物对机体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时,需立即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10-12]。研究表明,不管多高治愈效果的抗精神病药物也会存在不良反应[13-14]。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糖代谢异常的角度来看,其原因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1)体质量增加;(2)胰岛素抵抗;(3)对胰岛组织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等[15-18]。本研究显示,3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8天、第56天、第84天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第56天、第84天血糖水平相比治疗前升高,且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有: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后患者的受体被阻断,导致食欲过度增加,最终出现肥胖或胰岛素抵抗[19-22]。临床研究显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阶段,80%左右的患者由于病情或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活动减少且食欲增加[23-27]。抗精神病药物会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食物的摄取量,与多巴胺受体的阻断作用密切相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食欲逐渐恢复正常,体质量也恢复正常[28-30]。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除控制好药物的使用外,还需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在摄取人体基本需要的营养之外,应加强体育锻炼,防止体质量超过正常范围。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需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指导,督促其控制饮食,从而控制血糖水平。尽量选取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积极倡导合理饮食及丰富的日常活动。

[1] 张军勐,魏时懿,何锐,等.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1(1):115-116.

[2] 李娟.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 MoCA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22-24.

[3] 于欣,CORRELL C U,项玉涛,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患者急性激越和敌对的疗效:一项系统综述的结果[J].上海精神医学,2016,28(5):241-252.

[4] 李淑香,范宏振,丁琳,等.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5(18):119-121.

[5] 毕玉萍,罗小年.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报道实录[J].中南药学,2013,11(2):150-153.

[6] 杨艳芬,裴树景,段建丽,等.六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9):1 324-1 326.

[7] WANG X R,ROBINSON K M,CARTER-HARRIS L,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illnes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ally ill informal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dementia[J].Age Ageing,2014,43(1):137-141.

[8] 吴小立,秦峰,王继辉,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异常情况及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2):156-161.

[9] 李洁,姚贵忠,刘丽娟,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关代谢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和 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15(3):210-216.

[10] 赵晶媛,黄光彪,顾小静,等.4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0):2 790-2 794.

[11] 钟古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6):920-922.

[12] 易峰,梅佳,苏旭江,等.二甲双胍减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高的Meta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3):221-224.

[13] 王厚亮,张俊成,温盛霖,等.不同剂量阿立哌唑对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添加治疗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10):1 035-1 038.

[14] 农惠娟,钟远惠,陈钊,等.多元化护理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致药源性肥胖患者体重控制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41-43.

[15] SUMIYOSHI H,MANTANI A,NISHIYAMA S,et al.Yokukansa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receiving hemodialysis,with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An open-label study[J].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13,21(11):1 082-1 085.

[16] 欧阳红涛.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相互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4):86-89.

[17] 柏林,张国玲,高淑英,等.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5,14(1):151-154.

[18] 李晓玲,赵长江,罗庆新,等.抗精神病药物对泌乳素的影响和不同分子量泌乳素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13(4):398-399;402.

[19] 杨勇,盖海军,王秀艳,等.苏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12(1):39-41.

[20] 欧阳华,王章元,崔桂梅,等.苓桂术甘汤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疗效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12):1 085-1 088.

[21] 刘淼,孙玉涛,李勇,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6,11(12):2 623-2 626.

[22] 陈川柏.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 216-3 217.

[23] 吴海龙,林多朵,李韵,等.阿立哌唑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4):263-264.

[24] 徐鹏,林裕龙,周荣,等.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9):1 176-1 179.

[25] 陈敏,孙晓兰,殷月霞,等.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55-156;159.

[26] 张清清.二甲双胍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症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0):1 476-1 479.

[27] 李娜娜,吴艳琴,江沛,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致脂代谢不良反应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3):1 284-1 287.

[28] 伍海姗,赵丽萍,赵靖平,等.脂联素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2):107-110.

[29] ATARU O,AMANE T,TAKASHI I,et al.Influence of contact with schizophrenia on implicit attitudes towards schizophrenia patients held by clinical residents[J].BMC Psychiatry,2013,12(1):11-15.

[30] 李洁,姚贵忠,刘丽娟,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关代谢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和 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11(3):210-216.

猜你喜欢
氯丙嗪喹硫平非典型
氯丙嗪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差异研究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喹硫平用于失眠治疗的研究进展
西药盐酸氯丙嗪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合理应用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喹硫平浓度的影响因素及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