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持续随访服务对提高IUD使用率的促进作用

2018-05-25 09:00臧玉芹张怡梅丁丽萍高建军杨晓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避孕措施避孕套本院

臧玉芹 张怡梅 丁丽萍 高建军 杨晓红

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261041)

我国于2011年9月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项目”,目的在于降低我国育龄期妇女的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数量和重复流产率,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本院计划生育科从2013年开始,积极响应到这一公益项目中,根据本院就诊的实际情况,设立PAC 优质服务门诊,规范流产后服务流程,为流产后的女性提供专业的避孕宣教和咨询服务。本文对本院计划生育门诊非意愿流产妇女经 PAC 服务后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非意愿妊娠自愿要求流产的育龄期妇女2887例为研究对象,流产前后到本科室PAC门诊,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对进行一对一咨询。

1.2 研究方法

1.2.1人工流产前妇女进入PAC门诊,完善常规检查和预约手术,告知流产前后的注意事项,要求填写有关PAC问卷,有针对性地一对一指导。同时发放有关流产及避孕知识宣传手册。

1.2.2人工流产当日术前准备:术前测量妇女体温、血压、脉搏并记录,医生与妇女谈话,根据妇女对手术的认识和紧张程度,排解妇女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心,尽量减轻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根据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最佳的术后避孕措施。提供咨询电话供妇女离院后咨询生殖、避孕等有关的问题,同时建立微信服务群,在线服务。

1.3 随访

分别在流产后第 1,3,6,12月随访、流产妇女均需签署随访知情同意书,随访形式包括返诊及电话随访,微信联系等;随访内容包括:流产后身体及月经恢复情况, 流产后有无并发症发生、避孕措施使用情况、有无与避孕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再次妊娠及流产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887例妇女100%接受PAC服务,年龄(23.2±5.1)岁(范围16~45岁) 。未婚且年龄≤18岁妇女占10%,19~23岁占20%。已婚妇女1700例(58.9%),未婚妇女1187例 (41.1%),青少年及未婚妇女在流产妇女中有很高的比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192例(41.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695例(58.7%)。初次流产1149例(39.8%),有过1次流产经历1027例(35.6%),有过2次流产经历545例(18.9%),有过≥3次流产经历166例(5.7%)。对于意外妊娠的原因,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对排卵期无法估计者占34.4%;采取紧急避孕措施失败的占45.6%;使用避孕套避孕失败占10%;使用IUD避孕失败的占10%,其中因IUD的位置异常导致的避孕失败占1%。

2.2 随访1年情况

流产后1个月随访率100%,3个月随访率90%,6个月随访90%,1年随访率87.5%。流产后妇女在1~3个月避孕措施选择变化不大,3个月后在持续避孕的妇女中避孕措施逐渐倾向于选择IUD,而COC避孕方式明显降低,避孕套的使用也有上升趋势。其它组包括:紧急避孕,安全期避孕,体外射精以及夫妇分居无性生活等,1年内该组的妇女因计划妊娠停止避孕203例,失访81例。见图1。

图1流产后不同时点避孕措施使用情况

2.3 各种避孕措施的再次流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避孕套组及其它组再次流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均<0.05)。不良反应方面COC组优于IUD组和其它组,与避孕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再次流产发生率低于避孕套组。采取避孕套及其它方式避孕的妇女计划妊娠数高于COC组和IUD组。经过PAC指导后12个月内再次流产的发生率为7.6%(143/1884)。

表1 各种避孕措施的再次流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与COC组比较有差异P均<0.05

3 讨论

统计表明继发性不孕妇女中88.2%存在人工流产史[1-2]。流产率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流产女性避孕意识缺乏,尤其在未婚女性中尤为突出;避孕知识了解不全面,会导致使用不正确的避孕措施[3]。

PAC 项目的成功实施极大促进了流产妇女对性知识的认识和避孕意识的增强。本研究随访分析了人工流产妇女1年内的孕育情况信息,发现未婚妇女占41.1%,年龄≤18岁以下的妇女占10%,教育背景在流产妇女中的区别不大,提醒我们对于年轻未婚妇女的性教育和避孕措施选择的指导是必要的。PAC咨询发现多次流产的原因包括月经不规律、采取紧急避孕措施失败、带IUD妊娠等,因此个体化的指导妇女避孕可更有效地降低重复流产率。研究中发现79.1%妇女同意流产即时COC避孕,但随着用药时间增加,妇女对COC接受度有限。有报道指出部分妇女在使用COC的过程中存在用药不全的情况,可能导致阴道不规则的流血和避孕失败等不可预知的情况,并且另有妇女过度担心COC导致的全身副作用,谈“激素”色变,而拒绝继续用药,故导致COC在育龄期妇女的接受度不高。本研究1年持续使用COC仅占15.3%,1年后在持续避孕妇女中占46.6%,分析原因发现已婚且有生育史的、计划未来再次生育的妇女,多拒绝使用COC而选择IUD避孕 。我国自1959年开始推广使用IUD,其作为一种高效、安全、使用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方法, IUD已成为我国使用最广泛和政府着力推荐的长效避孕措施[4],妇女流产后IUD是优先选择的长效可逆避孕方法之一[5-6],因此通过PAC的持续随访服务指导,定期对其宣传避孕知识, 介绍各种避孕措施和避孕工具的使用,可有效提高IUD的推广使用。经过PAC指导后,重复流产率也降低到7.7%。

有报道在PAC项目随访1年的过程中发生失访率高,本研究在宣教过程中告知妇女行PAC随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施宣教过程中采取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PAC调查问卷、术后电话随访、返诊、建立网络联系(包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QQ)等方式,使医生与妇女之间进行良好互动和专业咨询,及时掌握流产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指出人工流产的危害,指导其如何避孕, 并在服务后台对妇女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节省了时间,保护了妇女的隐私, 也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保证了本研究有较高的随访率,做到了对绝大多数来诊流产妇女的专业指导,使妇女的生殖健康得到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 万蕴华,刘丽红,吴洁,等.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流产妇女避孕知识和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 29(5):49-50.

[2] 吴尚纯.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0:201-204.

[3] 黄雪凌, 周惠欢, 张四友, 等.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女性有效避孕的影响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13, 34(14):2163-2164.

[4]吴尚纯, 邹燕. 宫内节育器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10):795-797.

[5] Dong X, Yang Z.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of uterine localized adenomyoisis[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10, 22(4):326-30.

[6] Zhou M, Chen JY, Wang ZB, et al. Ultrasoud-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for adenomyosi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 single center. [J].Fertil Steril, 2011, 95(3):900-905.

猜你喜欢
避孕措施避孕套本院
扒一扒“戴套”的尴尬事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计划生育服务对女性人工流产后避孕措施的影响分析
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影响
刍议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措施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术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观察
在巴基斯坦城市,广告活动对避孕套使用的影响
新型女用避孕套的开发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