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心理学视角解读《解救吾先生》中张华的人物形象

2018-05-25 16:40张欢悦
戏剧之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华子自卑感

张欢悦

【摘 要】《解救吾先生》中华子的绑匪形象原型来自于真实案件中的绑匪,设立之初导演就本着价值观对等的态度,将华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去对待。因而华子的身上即不是脸谱化对立的反派形象,也不存在暴力渲染的枭雄姿态。他骄傲强悍的外表之下,是虚假优越感掩饰的自卑,是对社会充满敌意之下的软弱。

【关键词】华子;自卑感;虚假优越感;软弱;强悍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2-0065-02

电影《解救吾先生》根据2004年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件——“吴若甫绑架案”改编,以纪实主义为基调,对于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案件达到了70%的还原;利用电影叙事学原理,巧妙地将电影的时空架构进行艺术化处理,将现实中22个小时的人质解救过程演绎为100多分钟时长的电影,通过艺术真实的类型化虚构手法,生动地将案件中警察、绑匪、被绑人三方的形象呈现在银幕上,造就了警匪类型片的新风貌,被称为丁氏警匪片的阶段性作品。

电影上映后,获得了极大反响,其中绑匪头子华子的形象相较于常规意义上的反派视觉形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华子的身上没有虚假的面具般的矫饰与丑恶感,而是有着犯罪电影中极难遇见的一种对于罪犯深入描摹的一种极强的活生生的真实感,在华子的身上能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真实罪犯的一贯特点——心理层面的扭曲,残存的社会感觉,对于自我认知所存在的虚假优越感,以及掩饰之下的难以磨灭的怯弱与自卑感。

一、华子的自卑与优越感

电影中华子看似骄傲嚣张,可当吾先生不解地劝华子找个正儿八经的工作,选择踏踏实实做人时,华子展现出了与他罪犯嚣张面孔下惊人的反常情绪,华子言之凿凿地埋怨着自己没有关系,没有人脉,没有背景,无法找到正常的工作,潜台词是为自己草菅人命的犯罪行为寻找合适借口,实则是表现出了他在处理生活问题遭遇失败后,陷入失败与自卑中,由此对社会缺乏兴趣,继而反映出对他人的冷漠。而通过绑架行为,华子不仅实现了物质上的满足,在面对自己的手下与被绑者狼狈的样子时,更实现了精神上凌驾于他人的快感,表面上消除了自卑感,实则隐藏了自己内心对于无法像常人一样生活的自卑。

华子还曾说过绑架太低级,他幻想着和自己的同伙拿着机枪蒙面抢银行,整段幻想充斥着白日梦式的美好,个人英雄化的想象,而为了实现这种无视法律的幻想,华子也一直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自己的“努力”——践踏法律、草菅人命。通过这样的“努力”,华子获得了虚假的个人优越感。

二、华子的软弱与强悍

在华子同伙眼中,华子是一个极其心狠手辣、不讲规矩的悍匪,他可以为了弄到枪支,面对贩枪团伙的质疑捅伤自己的同伙;获得赎金后,还能嚣张地告诉人质的家人,自己拿钱依然不饶命的行径;也可以将自己绑架所得的三百万大部分留给自己花销玩乐,仅分给同伙十几万,作为和他一起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报酬。

在警察眼中,华子又是一个具有极难抓捕性的犯罪嫌疑人,他一方面具有强大的反侦察能力,可以轻轻松松逃脱警察的视线;另一方面又随时揣着手雷,时刻准备着和来抓捕他的警察同归于尽。即便是在面对情人的时候,华子也丝毫不会流露出男女之间的依恋之情。而在华子对于自我的定位中,也骄傲于自己的行径,藐视一切规矩,认为自己是警察、法律和社会组织的征服者。

其实,华子匪徒的行径已然表现出了他的软弱性,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罪行是懦夫模仿英雄行径的表现。他们在追求一种自己构想出来的个人优越感目标,他们以为自己是英雄,但其实这又是一种错误的统计表,也是缺乏常识的表现……他们觉得自己击败了警察,他们的虚荣心和骄傲感都会增加……”电影中每次华子作案的时候,总是隐匿于夜色的灯红酒绿之下,夜色为华子提供了作案的心理掩护,掩藏了华子残余的社会感觉,和同伙绑架了受害人之后,暂住地也是破败不堪的小院,小院的设计充满了与现实中常人的疏離感。

为了进一步表现华子表面强悍之下的怯弱,导演还交代了一条明指和一条暗指,明指是华子在和女友做爱的时候,女友拿起手雷问华子能不能不要每次都放在身边,华子先是表现出了本能的惊恐——对于死亡的恐惧,惊恐过后又用一句脏话掩饰了自己刚才表现出的本能的怯弱。另一条暗指则是电影中对于苹果意象的运用,在中国语境中苹果代表平安,吾先生被绑时向绑匪要苹果求平安,华子撕票之后也非常喜欢在埋尸地点种上一棵苹果树。苹果作为电影中一个平安的符(下接第67页)号,反复出现,其所揭示的心理指向是华子在犯下重罪之后对于即将所承受的犯罪处罚的软弱,希望能躲避警察的制裁,求得自我平安。

三、华子的形成

尽管力求立场公正,导演并未对华子的过往做过多刻画,但通过饺子,以及华子见母亲的最后一面时情绪的爆发,为我们勾勒出了华子悍匪皮相之下的实相。饺子是中国人过年时最爱吃的食物,是亲情的象征,当警察问华子饺子好吃不好吃的时候,华子说没有我妈做的好吃。华子只有在面对自己母亲的时候,流露出孩子般的依赖感,而母亲也是华子和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华子能有今天——成为一名罪犯,与华子的母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华子的母亲对于今日的华子负有重大责任,她使得华子沦为了俄狄浦斯情结的牺牲品,在母亲身上得到了愿望天生被实现的权利,面对现实与理想的鸿沟就会显得无能为力。成年之后的华子面对人生的三个问题——社会、职业和性,对于社会生存,他只能与罪犯交流;对于职业,他认为工作辛苦,不愿像其他人一样困苦搏斗;对于性,他将异性视为可以购买的财产,体会不到爱情。而曾经九年的狱中生活,不仅没有令他醒悟,反而被他看作是社会充满敌意,不能与之合作的证据。

四、结语

华子形象塑造的成功一方面得意得益于原型王立华大量的影像资料支撑与王千源精湛的演技;另一方面则在于导演在华子形象创作之初,并没有将华子作为一个罪犯看待,而是将华子平等地放在了和警察对等的价值层面上,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让观众自己去判断。因而华子呈现在荧幕上的形象不单单是可恨,更是可悲和可怜,华子的身上具备较差的生活意义所具备的共同特征——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争取的目标是虚假的个人优越感。

作为一部普法教育片,《解救吾先生》不仅没有刻板说教,还以平等的视角向我们剖析了一名罪犯的内心世界。华子今日之果,与他成长阶段母亲的纵容、父爱的缺失、教育的缺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华子在成长之初能得到健全的父母之爱、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必将不会有今日之果了。

参考文献:

[1]丁晟,赛人.丁晟:警匪片是我近几年要走的路[J].当代电影,2016(8).

[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 曹晚红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

[3]任文波.《解救吾先生》:真实格调下的艺术化呈现[J].

[4]于忠民.类型电影美学视域下的类型电影批评—解读犯罪警匪片《解救吾先生》[J].当代电影,2015(11).

猜你喜欢
华子自卑感
真爱的标准
真爱的标准
物超所值
门口的小摊
华子健忘
你的自卑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