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体分析对初二学优生进行文学作品导读的实验报告

2018-05-26 07:36广东省实验中学陈丽丽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体学海明威原著

文 广东省实验中学 陈丽丽

一、什么是文体分析?

根据G.N.Leech的观点——语言是思想的镜子,文体分析是运用语言分析来解释文学作品的语言的选择与艺术功能之间胡关系的一种手段来进行研究的。 (G.N.Leech,2001:13,187)通过分析作者选择的语言成分及其产生的特定文体(修辞)效果,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本的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于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从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甚至是对话等层次去进行,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以达到鉴赏的目的。 (秦秀白,2000: F13)

二、用文体学进行导读的操作

笔者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这个学期期间,选取了海明威的 Soldier’s Home作为导读实验。首先,笔者让学生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泛读小说,然后在每周一次的导读课上根据作品进行相关方面的导读 。 以 下 以 海 明 威 的 Soldier’s Home的文体导读作为例子来展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的:

第一节导读课:重点为动词。笔者让学生按活跃动词 (dynamic verbs or phrases)和静止行动词(static verbs or phrases) 找出小说中的动词。最后,学生找出像comprehend be thrilled,be barred,be welcomed,muss up,run along等活跃动词,找出像want,feel,like,think of,think about,wish,need等表心理活动的静止性动词,同时学生们发现 want(16次),like(15次),feel(5次)这三个动词出现得最多,然后笔者就引导他们去发现活跃动词多数由 “配角”使用,而静止动词多由主角Krebs使用,然后再引导他们作者这么选用动词的原因是为了表现Kreb的精神状态:游离的,只想旁观,不想参合任何事情,而他周围的人却表现得很热情,对Krebs来说过度热情。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节导读课:重点为形容词。笔者引导学生找出所有的形容词,之后学生发现有70%的形容词作为表语使用,30%作为定语使用,而且所找出的形容词绝大多数都是表否定含义的,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生能总结出人们对于Krebs的战后归来是觉得可笑的,不光荣的,而Krebs是感到迷失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第三节导读课:重点为修辞手法——重复。笔者跟学生介绍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是比较平实的,他很少用到修辞手法,但是这部小说里他就用到一种很有用的修辞——重复。笔者让学生找出词汇的重复并统计次数 (4个 complicated,连续使用3次的consequences等), 句型的重复 (14次 he liked,2次he wanted,8次he did not want,4次it wasn’t worth it) .笔者接着引导学生去描述这些重复达到的效果:海明威跟我们呈现了一个生活只有几个主题 “死脑筋”——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什么是不值得的。同时,Krebs只想过得简单,不想复杂。

第四节导读课:重点为对话。笔者设计了一张表格选取了当中的一些主要对话,让学生从说话的类型,目的,Krebs的回答,这个对话的成功与否,让学生进行了判断和思考,感受海明威通过大量的对话来让读者更近距离地 “观察”到人物的生活和心理活动,并且更加清楚地看没有人可以进入到Krebs的精神世界。 (见表1)

第六节课为阶段性问卷调查。

有关运用文体分析进行原版小说阅读的调查问卷

本问卷以了解情况为唯一的目的,与学业成绩无关,请务必真实作答。谢谢你的配合!

1.陈老师用文体学的知识引导我阅读原著,给我对作者意图,思想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有用的视角。

A.非常同意 B.同意

C.基本同意 D.不同意

2.我能基本掌握文体分析的一些主要方法,并会尝试用在以后的原著阅读中。

A.非常同意 B.同意

C.基本同意 D.不同意

3.你觉得通过文体分析来阅读原著后,对你考试中的阅读文章有帮助吗?有的话,请举例说明。

4.你觉得此方法有什么方面可以改进?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笔者发放的10份调查问卷来看,其中,对 “陈老师用文体学的知识引导我阅读原著,让我对作者意图,思想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有用的视角”这一项持 “非常同意”意见的学生有6人,占60%,持“同意”的有4人,占40%,没有学生持 “基本同意” 和 “不同意”的意见。对于 “我能基本掌握文体分析的一些主要方法,并会尝试用在以后的原著阅读中。”这一项持“非常同意”意见的学生有4人,占40%,持 “同意”的有2人,占20%,持 “基本同意”的有2人,占20%,没有学生持 “不同意”的意见。对于第三项 “你觉得通过文体分析来阅读原著后,对你考试中的阅读文章有帮助吗?有的话,请举例说明。”,有3名学生觉得帮助不大,7名学生觉得有帮助,他们认为主要体现在对考试中的主旨大意题和作者的意图题的判断上会去原文找出文体的 “蛛丝马迹”来帮助自己,这比以前的单纯凭感觉要准确。对于第四项 “你觉得此方法有什么方面可以改进?”有2名学生提到 “能否让他们来选择喜欢的读物”,有5名学生提到 “希望能一个学期最少阅读2篇原版小说,来加强学习文体分析”,有6名学生提到“能否把平时考试中的阅读文章也能一起做文体分析,以取得更高的阅读分数”。

表1

表2 实验前与实验后实验学生和控制学生的成绩对比

从实验前后学生阅读40分总分的得分来看 (见表2),实验前,从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的阅读得分基本持平。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实验后,从初二上期中考试的成绩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跟初一下期末考相比,高出了2.2分,而跟控制组的高出了1.6分,实验成效显著。

四、总结

阅读的能力无论在学生的素养培养上还是在应试中都显得日益重要,对他们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相对较简单,浅显,所以对于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优生来说,教师应该用更多方法来引导帮助他们,通过笔者半个学期的实验证明用文体学进行阅读的导读是一种有效和可操作的方法,能提高学生进行短篇原著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确实能提高他们在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得分。当然,使用文体学进行导读,对教师本身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掌握文体学的相关知识和运用文体学进行导读的一些主要方式,并且对于让学生阅读的材料要先理解得透彻。像有些学生提出的,这种导读的方式能否也应用在平日阅读理解出现的文章里,笔者觉得是个很好的进行下一个实验的方向,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更多层次的学生能受益于这种导读法。

猜你喜欢
文体学海明威原著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拔牙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