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8-05-28 11:01陈贵旭刘世会黄立祥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5期
关键词:多措并举乡村振兴

陈贵旭 刘世会 黄立祥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贵州省丹寨县狠抓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采取“政、银、保、担”合作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让财政资金置于阳光监督之下。通过以上措施,激活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池春水”。

关键词:乡村振兴;多措并举;取得成效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贵州省丹寨县狠抓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采取“政、银、保、担”合作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激活了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池春水”。

一、财政投入持续增加

财政投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丹寨县财政部门把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按照“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狠抓步道硬化、庭院硬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让丹寨城乡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目前,丹寨县在项目区共建成山塘12座、泵房6座、提水设备6台(套)、蓄水池30口,渠道24.97公里,机耕道8.01公里,人行生产步道2.5公里;电力设施建设完成配变改造17台、线路改造35公里。同时, 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与县交通运输局沟通协商、充分酝酿,共同启动了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会战,完成了“组组通”公路建设98.37公里,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106.5%。

二是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投资2.33亿元。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精准发力下,丹寨县兴仁镇排佐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县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增加至7个;深入开展“清洁风暴”行动计划,完成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为6个乡镇配备各类清运车辆996辆,添置环卫垃圾桶、垃圾集装箱4776个,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转运生活垃圾至凯里焚烧发电厂达5500余吨。

三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去年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96户,投入2656万元;同步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改”工程,开工率、竣工率、验收合格率均达100%。

四是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确保“三农”投入只增不减。2017年,全县教育支出33400万元,同比增长14.51%,增支59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265万元,同比增长41.12%,增支66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562万元,同比增长56.72%,增支6718万元。

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丹寨县紧紧围绕“优化财政供给结构,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增加地方自主统筹空间,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目标,尽力将涉农资金进行有机统筹整合。

一是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摘帽销号”为目标,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2017年度,全县整合各年度财政专项资金63494万元,占批复方案整合财政资金的95.5%;完成其他筹措资金50611万元,占批复方案其他筹措资金的135%。利用整合资金,投入4239.24万元用于扶持精品水果和中药材两大主导产业,新增蓝莓基地1500亩,中药材基地3000亩。

二是增强“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力,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提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发展动力。全县投入近30000万元,用于农村集体经济和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

三是资金投入成效初显。得益于资金的有效投入,丹寨县农林牧渔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17亿元,同比增长6.8%。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16家,入驻产业合作社27家,实现总产值8.06亿元。

三、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解决“钱”的问题,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丹寨县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一是采取“政、银、保、担”合作模式,通过“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推进 “金融特惠贷”,撬动合作银行对符合授信客户条件的农户、农业企业发放“金融特惠贷”。同时,借助外力外资,巧解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丹寨与万达集团成功牵手,率先启动“企业包县”的扶贫“乡村振兴”战略模式。2017年7月,投入7亿元修建的万达旅游小镇成功落成启运。开业运营以来,引爆了丹寨旅游市场,旅游实现持续“井喷”。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丹寨县全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同比增长24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356.2%;万达旅游小镇全年直接带动1247人就业,通过就业岗位、带动农特产品销售等方式,全年带动1.6万贫困户实现增收。

二是采取“土地流转、入社参股、优先安排”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大户、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让城乡群众“挣租金、分股金、赚薪金”,增強“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内生动力。2017年,全县共支付“三金”7752万元,其中股金2292万元、租金1260万元,薪金4200万元。

三是开展“菜单式”培训,为城乡群众“量身定制电工、护工、食品加工、家政服务、种养殖、蜡染、刺绣等一系列“菜单式”培训内容,让贫困户有技傍身。同时,启动丹寨县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182人,城镇新增就业55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4%以内。去年培训的贫困户中,推荐1543人到万科、万达等企业就业;共建立民族手工合作社30个,年产手工艺品60余万件,产值近1.1亿元。

四、监督资金不手软

丹寨县财政部门主动担负财政资金监督监管的重任,从源头上入手,在关键处着力,全程搞好管控,给财政资金使用主体念响“紧箍咒”。

一是推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和专职监督岗位,切实发挥监督领导小组对“乡村振兴”战略资金的“守护神”、“护林员”和“啄木鸟”的作用。围绕大扶贫战略目标,聚焦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情况,不断深化、细化民生监督工作,持续发力纠正和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保驾护航。2017年,丹寨县将6个纪工委和乡镇纪委人员进行整合,建立了6个民生监督组和114个民生监督责任区,民生监督组成员达166人。目前,全县范围内先后开展了“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大走访行动,国家公职人员、村(社区)干部落实惠民政策行为规范抽查核实行动,公益林补偿资金、退耕还林补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监察“回头看”等专项监察行动,共计核查资金达1.4亿元。

二是牢固树立财政监督“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探索构建大监督格局。县财政部门加强与扶贫、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同,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开展全方位的检查,确保财政监督“多点开花”、“百花争艳”。通过重点跟踪,查看县、乡、村查询机运行和县直部门录入民生资金数据的情况,并借助数据比对模型,查找问题线索。自大数据平台建成后,共开发23个数据对比模型,通过平台数据对比发现问题2215个,涉及金额94.77万余元,追缴违规资金1.69万余元;清退国企事业单位人员近亲属违规评定为建档立卡对象户338人;立案5件5人。

三是完善财政信息化建设,贯通财政支出的最末端,连通资金链条的“最后一环”,打通制约监督管理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引入大数据理念,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县、乡、村三级建设部署34台具备政策宣传、资金监管、信息查询、数据分析、在线举报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民生资金云”大数据平台,有效破解了民生监督面广、量多、人力不足的软肋,发挥了监督大作用。据了解,该平台建成使用一年多来,“民生资金云”大数据终端查询平台使用率近4万人次,群众认可,满意度高。

(作者单位:贵州省丹寨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多措并举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多措并举“搞定”习作教学
多措并举搞好英语写作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多措并举提升历史教学效率研究
“多措并举”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