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学生生活,培养核心素养

2018-05-28 09:41黄玲
关键词:卢沟桥老乡核心

黄玲

【摘 要】

语文这门学科,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离开了生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和意义;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会黯然失色,也将与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背道而驰。基于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让来自生活的语文再回到生活中去,让描写和反映生活的语文更高于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生活 策略

《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丰盈学生的学习体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联生活,让语文教学更落地

语文是作者对生活感悟的一种文字表达,其来源于生活。通过教学活动,语文转化为个体的读写说等语文素养,然后再应用于生活。这就是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语文与生活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关联生活,去生活中寻找文本之源和解读文本的钥匙,只有把我们的教学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生动、更有效、更接地气,更有益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卢沟桥烽火》是一篇历史题材的课文,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远的距离,如何就这种类型的课文来关联生活呢?我在教学设计上,在新课导入环节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卢沟桥的视频,配以深沉的背景音乐和富有感染力的解说,然后发问:“穿越时空,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当学生们回答:看到了卢沟桥上如血的残阳,看到了弹痕累累的桥墩,看到了充满沧桑的石狮子,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河水……然后,安排了一个以“我站在卢沟桥上”为主题的演说比赛,把历史与现实与我和卢沟桥进行了链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再结合文本解读,让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和内容,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学生们不但富有激情,而且言之有物,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站在今天对卢沟桥的回望。

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语文学科最核心的素养,特别是小学阶段正处在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语文与生活牵手而行,反复进行应用性的语言训练,才能有效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二、高于生活,让语文教学更走心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表達能力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基础上,把自己对生活体验的情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语文素养,是语文素养对生活的一种反馈,面对不同处境,就要用适用的语言或文字来做出适当的表达,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语言智慧。这种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对生活进行梳理、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比如,在《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描述了聂将军让警卫员到老乡家给日本小姑娘找奶喝的情节。日本鬼子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而这两个孩子却是日本军官的孩子,老乡怎么会把奶给她们喝呢?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尝试性地设计了一场“戏”,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警卫员和老乡,“假如你是警卫员,你准备怎样说服老乡?”让扮演“警卫员”的同学,想办法去说服扮演“老乡”的同学把奶给她们喝。这个劝说的过程,就是对文本加深理解的过程,更是对文本内化后的活用,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这种设计,就是贴近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因为警卫员要想说服老乡,就必须把聂将军的语言转化成另外一种能让老乡听得懂、听进去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情境当中,帮助他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是说理还是动情,都经历了一个走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成长和提高的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是对生活感悟的处理过程,是高于生活的一种外在表达,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适时、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们的未来生活至关重要。

三、服务生活,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还是服务于生活,语文核心素养的最核心还是语文能力的转化,也就是语文服务于生活的能力。服务生活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回归,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学以致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高境界,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在教学的巩固阶段,为了将所学内容有效应用于生活实践,我采用了“服务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把自己当做一名导游,自主选择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其中的一个部分,把文本内容改编成导游词,带领大家一起游“金华的双龙洞”。有的同学用纸卷起了喇叭筒,有的同学把红领巾当成了导游旗,有声有色地当起了小导游,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课文所学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紧密地结合了生活实际,让学习变得更有深度,更有乐趣,也更高效,更有助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生活创造语文,语文服务生活。无论读写能力,还是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语文审美能力,只要服务于生活,就能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转化为个体的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总之,生活处处都有语文,语文时时服务生活,语文与生活不可分割。只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紧密关联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语文教学更落地、更走心、更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魏有红.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J】.新课程(上),2017(04)

【2】姚克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苑教育,2017(07)

【3】张占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

猜你喜欢
卢沟桥老乡核心
新语
荆楚老乡敲钟忙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詹一刀
守卫卢沟桥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偶遇鹦鹉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卢沟桥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