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2018-05-28 09:41曾亚昕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课程

曾亚昕

【摘 要】

我国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强壮的体魄,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包括美术、音乐等等。因此,学校在大量开设文化课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艺术课的所占比例,要让义务阶段的学生在学校接受到良好的美学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有限的课程中,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将音乐的基本原理和音乐常识传授给学生,所以这对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教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要求音乐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尽快将国外最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导入进实际的课程中来,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推动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 音乐教育 科研能力

新世纪之初,我国义务教育开始践行《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以文件的方式确立了基础教育中音乐课程的目标、计划、内容等等,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事业规定了具体的实行方案,近年,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教育改革应该是一个永不止步的过程,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理论的创新,教材的修订、教学内容的更改,最重要的是教师科研能力要随之水涨船高[1]。教师的身份应该从一个单纯的教书育人的先生变成一个学思并行的学者,因此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问题成为近年来音乐教育届的一个热点讨论问题。本文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音乐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对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问题作出几点简明的讨论。

一、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教师成长的需要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关系,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中不断改进教育方式。音乐教师和其他科任教师一样,同样需要建设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已经不是传统上“传道,受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创新的,综合能力稳步前行的个体[2]。在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教师要用新的目光去看待,用新的手段去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音乐教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师加快角色转变的步伐,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进步。

(二)新课程创新的需要

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和传统教育系统大为不同,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共同作用、相辅相成,一起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做出贡献。而且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进步过程,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但是目前小学阶段很多音乐教师对于科研的认识不到位,疏于教研,这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新课程再生的需要

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次要目标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理论实践进行思考和研究,然后要得出成果,继续指导新阶段的音乐教学。社会的时代的进步会不断推动更新的课程的涌现,但是新课程需要新理论的支撑,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不断锻造自身的科研能力,贡献出新的科研成果,使教师、教学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逐渐形成一个命运相系的共同体。

二、教育科研培养特点

(一)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的一体化

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其他文化课程的目标有所不同,尤其在新课程中,課程的性质、价值观都发生了转变,因此新时代的音乐教育要在以学生本位的前提下,围绕着课堂而进行教学科研,以实践代替空想,进行实践性、实效性、应用型的科研。因此,音乐教师科研的最大特点是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的一体化。

(二)课题价值的探究性

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的局限性较强,有着专业性和应试性的趋向,背离了音乐作为艺术的本性,越来越不符合当今教育界倡导的多元化发展理念,因此,教育科研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其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和提高教育的质量[3]。

(三)教育科研的校本化

所谓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区域内的文化特色并结合学校的优势资源开设的文化课程,校本研究是指研究时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满足本校学生的需要为目标,以校长和教师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活动。校本研究对于落实音乐课程的可行性和让音乐教育突显学校特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也是音乐科研的特点之一。

(四)教育科研的反思性

因为教育科研是一个永不止步的发展过程,所以这决定了在科研过程中必须要不断进行反思,及时整理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音乐是一个自由散漫的艺术形式,所以教师不能以严格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必须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发展创新性教育方式。教师应该对课堂进行反思,总结优秀的经验,找出问题的原因,勤于动脑思考和探索发现,还要具备充足的钻研勇气和高深的教学智慧,才能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三、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面临的现状

(一)教师的理论储备较差,科研意识普遍不强

从小学音乐教师人才队伍的专业背景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是音乐专业或者是与音乐有关的表演或者播音专业,没有教育学背景,大多数老师仅仅是在教师资格证考取阶段短暂接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而且教师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文化课水平偏低,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潜心专业专业知识,将文化课知识抛在脑后,所以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成为音乐教师之后,文字的组织能力不强,无法撰写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报告[4]。

另外,在我国高校的师范教育专业中,一般是重视专业知识系统的构建,忽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作用。以音乐教育学专业为例,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传输为主,对于音乐教学方法和教育原则的重视不够。但经由实践证明,教育是否能取得成功最主要还是在于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必须要求有专业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支撑。上述原因是导致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缺乏科研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音乐教师在入职之前,一般会有短暂的专业培养时间,然后就开始投入正式的教学阶段。事实证明,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世界上不存在一套可以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然而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缺乏科研能力的原因就是对于教学方法的敏感性不够。而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所以教师一般会有机会去参加进修和在职培训,比如北京某些中学的音乐教师每年要去参加区里或者市里去腥的外出封闭式学习,还有机会可以赴外交流,去音乐教育发达的国家学习最先进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内陆或者偏远地区的教师就没有这么多机会去进行教学交流。因此可以说大部分教师缺乏充足的理论准备去进行科研方法创新活动[5]。

大多数教师在科研时选择的都是总结自己之前的教学经验,加以整合成为新的科研成果,这是一种并不科学完善的科研方法。因为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已经在数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成为体系,个人特点十分强烈。这种方法对撰写出论文的科学性、合理性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教师的论文方向大多有重复,或者仅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论述和整合,缺乏创新。而且大多数小学对音乐教育总体来说重视度不高,不能很少举办科研座谈会,就算是偶然举办一次,也仅仅是为了撰写论文,使科研不免沾上了世俗性和功利性,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三)缺少有效的科研管理

大多数小学教师科研活动都和教师的个人职称挂钩,并不是单纯的学术行为,学校也缺乏相关的科研管理,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部门,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都由教师一人承担。只有在某些必要的时刻,学校才会开设相关的集体科研活动。大多数小学都把教师的科研论文数量和薪资水平挂钩,要求每个学年上交一定数量的论文作为指标性要求。

而且小学的科研工作仅仅流于表面,形式大于内容。对于某些具有探讨意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浅尝辄止,不能挖掘出内部隐藏的教学方法错误。所以大多数音乐教师上交的论文或者教学笔记的专业性不高,质量较次,没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学校或者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学讲座往往是教学方法的旧事重提,把同一个成果翻来覆去的宣讲,意义不大。

(四)小学音乐教师的科研意识不高

据调查,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就是教学生唱歌,吹口琴,给学生们欣赏名家的作品,教师的任务就是音乐技能的教学,至于科研工作应该是教育部或者教育专家分内的事,自己只要根据课本的内容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就好了。这种意识完全与教育的原则相悖,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科研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有些音乐教师虽然有进行科研的愿望,但是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和专业水平有限,再加上没有强大的外部知道,导致没有信心去进行艰苦的科研工作。以上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和音乐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四、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一)科研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科研意识,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问题是引发科研活动的导火索。比如:某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按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发现课程进度总是或多或少的延迟,在没有意识到问题之前,该音乐教师总是采取拖堂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下降,久而久之还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后来该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课程进度被拖慢的原因是因为教学步骤的设置出现问题,他在反复的研究中总结出了一套“三段式教学程序”,并运用在后续的实际教学中,有效的改善了课程进度落后的情况,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是学生对该音乐教师重拾信心。

其次还要提高教师的方法意识,传统意义上,教师的科研都依赖于经验型研究方法,缺乏一定的方法创新性[6]。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将目光投入到科研领域,但是研究方法还局限在过去传统的模式,因此提高方法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应该重视拓宽研究思路,根据课题的特点审时度势的改变原有的方法,促进研究结果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二)科研氛围的创立

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统一组织者,必须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创作,首先领导就要重视起音乐学科的科研工作,不能再把音乐当成一门边缘学科,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音乐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提供轻松的学术环境并予以适当的嘉奖。

其次,学校要积极展开多项科研工作,重视科研活动的内容而非形式,积极与外部的高水平音乐科研人员展开互动。

(三)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

首先,要延长职前培训的时间,丰富课程内容,对于即将上岗的教师要让他们提前做好科研的准备。在人才选拔方面,要更注重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优势,平衡专业技能。另外,在职培训要根據教师的实际需要展开,不能仅仅是一种形式主义,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各类有益的科研培训活动。重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为学校的专业科研人才储备做出贡献,成立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有效管理全学校范围内的科研工作。另外,还要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在科研活动中起到指导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事关我国整体科研能力是否能稳步前进,学生是否能在学校获得全方位的发展,还有教师自身教育水平提高的重大教育工程,对我国总体教育水平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各方的努力,学校、社会、教育部、教师个人多方共同合力,为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添砖加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事业。本文在论述方面,由于本人专业水平的局限还存在很多不足,而且缺乏重大的理论突破,但希望本文仍然能对我国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朴慧新.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 理论导报,2013(10)

【2】朴慧新.新课程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09

【3】江晓.浅析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对小学音乐教师能力素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6)

【4】顾迎春. 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D】. 北京师范大学,2003

【5】陈建龙.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构建【D】. 重庆师范大学,2016

【6】石琳. 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师素质问题的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3(9)

猜你喜欢
新课程音乐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音乐
自行车的发明
音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