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

2018-05-28 09:41林青
关键词:数学老师数学教师小学生

林青

【摘 要】

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十分重要,是专业性和技巧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要准确简约、严谨规范,要具有启发性,要浅显易懂、直观形象,要风趣幽默,不死板,这样才能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热情,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课堂语言 准确 严谨 启发 形象 幽默 效果

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专业性和技巧性,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语言,它是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的。根据教学科目不同,教师的课堂语言又具有各自的特色。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像语文教师那样刻意追求语言本身的优美,而更注重课堂语言所要达到的实际效果。因为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同时,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也要传递情感,这样数学老师的课堂语言才更有亲和力,小学生才喜欢听数学老师的课,也有利于小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深学透。

一、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简约、严谨规范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严谨、精准的语言。数学教科书中的定义、定理和运算规律很多,每一种数学语言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有时表面看只是一个字的差别,却会导致概念性的错误。

比如,我们指导小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不仅要让他们正确书写这些数,更要指导他们弄清这些数不同的内涵。同样都是数,就一字之差,外在形式和内涵却大不一样。认识小数,我们可以从买东西入手,买一本书花了7.5元,这就表示7元5角。1元等于10角,1角就是0.1元,5角就是0.5元,这样我们就初步明白了小数的意义。至于学习分数,我们可以用分东西的方式来理解。一块面包,我们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如果把它分成大小一样的三份,每一份就是三分之一。同样大的物体,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的数量就越小。

通过恰当的语言描述小数和分数,小学生才能看得清楚,弄得明白,这需要老师采用恰当的方法,简练的语言,准确描述和解释各种数学概念,而不是让小学生枯燥地背诵定义。

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讲述要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辞。有的老师总担心小学生听不明白,一个问题翻来覆去,颠三倒四,不厌其烦讲许多遍,结果小学生听得不耐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常言道,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学习也是如此,一个问题反复讲,小孩子也会失去新鲜感,觉得索然寡味。小学生对数学问题失去了学习兴趣,结果是相当可怕的,因此,我们要用准确的语言驾驭课堂,用简约的语言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促其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指导小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数学老师就可以节省讲授语言,只需画龙点睛,便能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为了让小学生认识周角、平角和直角,分清钝角和锐角,我们可以采用折纸的方法。先让小学生用圆规在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把圆剪下来。接下来让小学生把剪下来的圆对折两次,就得到了一个直角,然后打开一次,就得到了一个平角,再打开一次,就得到了一个周角。通过这项折纸活动,小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直角90°、平角180°、周角360°,在0°和90°之间的角就是锐角、在90°和180°之间的角就是钝角。

这种教学方式简洁直观,小学生容易掌握;这种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小学生喜欢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更重视教师课堂语言的启发性,话不在多,而在恰到好处,能突出重点,能抓住要害。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浅显易懂、直观形象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通俗易懂,让小学生听得明明白白,教师要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用自己丰厚的数学底蕴培育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比如:数学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认识“时、分、秒”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师可以这样讲:“有弟兄三个人特别喜欢赛跑,尽管他们的个子高矮不一,他们的体型胖瘦不同,它们没有腿脚却一直在走路,它们没有嘴巴却很会说话。它们能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去吃饭,什么时间去睡觉,什么时间要起床、什么时间去上学。你猜,这弟兄三个人是谁呢?”小学生立马来了兴致,一个说是钟表,一个说是时针、分针和秒针,数学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借机引出教学内容:“现在我们来认识钟面”。

这样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很有趣味性,数学老师轻松自然地把小学生吸引到学习新知识上来。小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四、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风趣幽默、不死板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同样需要幽默,不能总是一副严肃呆板、不苟言笑的的死面孔。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心情舒畅了,学习效果就会大有改观。老师要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和沟通,逐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比如,我们编数学题,可以引入龟兔赛跑的故事,说小兔子乖乖自作聪明,跑了一段路就倒在大树底下睡着了,乌龟爷爷一点儿不气馁,它从起点不停地爬呀爬,1个小时过去了,乌龟爷爷悄悄地超过了小兔子。又过了半个小时,等小兔子乖乖醒过来,乌龟爷爷已经到终点了。问乌龟爷爷爬了几个小时的路?这个应用题里面有小学生喜欢的故事,有小学生喜欢的语言,不乏童真童趣,又幽默自然,小学生们格外喜欢。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王光明,范文貴.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3】中小学校管理评价.袁贵仁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7)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数学教师小学生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迟到
我是小学生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幽你一默
魔力数学老师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