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和对策

2018-05-28 09:41陈应德
关键词:人教版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陈应德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得当以及课堂氛围的好坏都对学生接受语文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到位有重要影响。但是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在语文课堂中总是存在着一些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行为,这严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展。本文围绕着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先详细阐述一些典型的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再分析其原因,最后给出一些解决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 问题行为 归因 对策

当前,在国家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是教师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会遇见不同特质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行为,这严重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此,笔者针对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通过系统地调查研究,得出以下初浅的看法:

一、高中语文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干扰性和破坏性课堂行为

一些学生在自己学不进去或者不想学习的时候,会通过一系列问题行为影响其他想学习的同学,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其具体表现:

1.一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都力求吸引其他人的注意,这类学生的行为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以教师授课的内容为素材,通过不断“插科打诨”和制作各种“突发事件”来“打断”教学而干扰老师正常授课,同时一步步削弱其他同学听课的积极性。

2.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过程也充满艰辛。一些乐于学习但意志薄弱者,常常会因为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而左右行为,甚至慢慢转化为“坏学生”,而这类学生往往会成为高中语文课堂问题的“行为源”。随着教师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课堂常常设置一些民主讨论环节,这类学生表现出无动于衷的状态,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以其地理位置的便利带动周围同学与其闲聊,不参与师生、生生互动,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非干扰性和破坏性课堂行为

受高中多门学科学习压力以及学生偏科现象的影响,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及不敢直面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短板。而语文学科主观性较强,且各项理论知识通过学生自学便可能获取,于是这些学生习惯于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上默默地补习其他学科,既不干扰老师的正常授课,也不影响其他同学的认真听课。

另外还存在一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看似在认真听课努力做笔记,其实早已神游物外,注意力都不在老师的课程讲解中,这种隐形方式也是教师所忽视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当下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以应试为目的对学生进行不问缘由地知识灌输。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的效率大打折扣,还会使学生滋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为那些处于边缘学习状态的学生产生问题行为埋下祸根。另外,大多教师都注重自身在专业知识上的提高而忽视了管理能力的学习深造,一个班级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的社会组织,当领导者缺乏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时候,不但是这个组织难以维系,组织中的成员也会从最开始的抱怨到最终成为破坏组织者。

(二)学生的“三观”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高中学生受其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所以容易受到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从而滋生一些“学习无用论”以及懒惰、以捉弄和影响他人为乐等社会陋习。价值观上的歪曲,表现在语文课堂上就会出现一系列诸如上课打瞌睡、与其他同学打闹、漠视老师和学习等问题行为。

三、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对策

(一)寓教于乐,激活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学习中。其实教师可以在传统的课堂授课中进行一些创新,以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必修三),单纯讲授这一故事未免使教学枯燥,诱发课堂问题行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与此相关的片段,或播放课文中对多次出现的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其他相关视频,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摒弃问题行为,还可以培养其综合人文素质,一举多得;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诸如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对课文进行角色排练,从而激活课堂。如教学《雷雨》(人教版必修四),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形式组织各组成员对课文中周朴园、鲁侍萍等角色进行排练演出,选出优胜者。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杜绝不作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二)贴近生活,对接课堂

有些传统篇章让学生感觉离生活太远,学习兴趣不大。正如业内流传学生“最怕文言文、最怕周树人、最怕写作文……”那样,其实都是因为教师死板的教授文本,死抠文本词句,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大相径庭。试想,没有生活,只有生涩的文言词句,怎不令人生厌?所以,让旧瓶装新酒,注重教学设计,让语文课堂有波澜是教师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例如,教学《滕王阁序》(人教版必修五)可让学生寻找文中成语制匾或拟写对联,匾和对联是乡村孩子俯拾皆是的东西,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成语制匾”“拟写对联”活动,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激活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课堂,让学生直观感受语文学习与生活运用之间的关系。

(三)巧妙设计,提挈课堂

有些文本,文字太长,语言不生动,学生兴趣不浓。倘若教师能注重教学设计,将文本理解深入浅出,引领学生由浅入深,一定能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效果。如教学《逍遥游》(人教版必修五),大多学生只对开篇“鯤鹏展翅”有些兴趣,其余则不知所言了。如果教师能用破题法设疑,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逍遥游,把握课文的主旨,而后思考文中为何写鹏鸟、舟、出行的人、蜩鸠、宋荣子、列子,把好“万物有所待”这一全文的“脉”,自然文本的解读就更容易更清晰了。再如教学《咬文嚼字》(人教版必修五),先让学生明确文章是关于“阅读与写作”而提出的咬文嚼字,然后将文章切割成两部分,再思考课文所举的例子,分别为了论述什么观点就容易了。善于以最快速度把握文脉,是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内容的归纳概括、观点态度的分析、材料观点的评判的前提和基础。

(四)提升素质,有效管理

教师是课堂上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解决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对教师的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在课堂问题行为出现前就发现问题所在,并且以自己高超的领导能力和极具特色的个人魅力防微杜渐。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提升自己学科素养的同时,也应不忘通过各种学习使自身的管理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综合素质健全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学科素质和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的优良学生,才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问题行为出现的情况下使其得到妥善的解决。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我们在承认其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应当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因材施教、因文本定教的方式,并且在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上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并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这项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让课堂富于趣味,让教学充满快乐!

【参考文献】

【1】唐书妍.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及对策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3)

【2】王红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行为归因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

猜你喜欢
人教版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