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古诗盲点,精选教学策略,打开小学中低段古诗教学的新窗口

2018-05-28 09:41周燕
关键词:盲点低段诗句

周燕

【摘 要】

小学中低段古诗教学,要立足文本,把握好常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基于学情,发掘盲点教学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参,进行古诗教学,而忽略了自身对经典的细读感悟,从而缺失了对诗中盲点教学内容的思考设计和教学策略的精当选择。小学中低段的古诗教学,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需要发掘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愤悱状态的思辨性的新东西,需要精当地教学策略,以实现学习最优化。

【关键词】

古诗盲点 深度解读 思辨

一、问题:小学中低段古诗教学,没有什么新意和深度可教

在校研究课上,学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绝句》,整节课分为三个环节:

1.学生初读诗题,了解绝句与作者,再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

2.学生细读诗歌,抓住“鸣”“上”“含”“泊”等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学习吟诵,表达诗情意境。

3.欣赏画面,配乐吟诵,总结诗歌,激发学生赞美之情。

以上流程,重点是第二部分,大约用时20分钟。主要教学策略是学生通过看图直观感受景物色彩和形态;通过老师引导,理解关键字的意思,感受诗句用字的准确和生动;通过音画共生,感受诗句的景色和情感。在抓住黄鹂“鸣”、白鹭“上”和窗“含”的理解的环节,课堂比较沉闷,课堂上,较多的是听到老师的讲解和描绘,较少的是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豁然体悟。虽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了解关键字的意思,但是在学习情感上却没有被真正触动。

【观察:整节课教学的方法是比较多样的,朗读的形式也多样。由此可见,教师将教学目标的重点定位于:1、理解《绝句》所描绘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2、通过反复吟诵,体会《绝句》的诗情意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在欣赏画面、配上音乐,对孩子的朗读情绪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以外,似乎其他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产生令学生兴奋投入的积极效果,学生的学习浮于知道,而不是体会。】

课后,青年教师困惑地说:“课前选《绝句》就觉得没有新东西好上的,小学低段的古诗,短小上口,本身容易理解,没有什么深度。很多学生在读小学前,就会背《绝句》了。所以,除了关键字理解字义,弄懂诗句的意思和情感,也没有什么好讲的。”

二、反思:立足“古诗”,中低段古诗教学的坚守

(一)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陈隆升老师在《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一书中说:“在课堂里,教师如果仅仅站在自身立场开展教学,不管学生懂与不懂,一股脑地教下去,学生的学习是不会发生的。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很多情形下可能是学生懂了的教师仍在不断地教,学生不懂的教师偏偏不教。这可能是造成语文课堂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照自身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加以分析与关注,有效的教与学才可能发生。”面对小学中低段短小浅显的古诗,面对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的状态,作为教师必须要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哪儿?“要改善课堂学习的状态,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去观察与了解哪些内容是属于学生已经有所体验,但仍感到有疑难的,哪些内容是会使学生感到意外,引起他们好奇心的。在了解了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活动先从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古诗需要“深度解读”,需要发掘出教学的盲点,激发并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古诗语言的涵泳

杨义先生在《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中郑重提出:“把重要的经典当做伟大的个案,进行细读,进行感悟,把它上升到学理的高度进行思辨,这是我们返回中国文化的原点,确认中国作家的文化发明专利权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直接面对经典文本,重视自己的第一印象。”

教师在备课中深入挖掘、细读文本,教学中对古诗语言的理解、感受不应过分依赖于图片和录像,而应从文字中“涵泳”而来,就是学习古诗要沉浸在古诗的语言之中细细品味,反复体悟。教师不仅要研读教参,更应该直面文本,字字斟酌,句句揣摩,想想是什么,想想为什么,想想究竟是怎样,在字词与句的关系中,在语境和心境的关系中,有趣味、精细化地感受语词的内涵,从而才能真正地打开学生学习古诗的新窗口。

三、立足古诗学习的规律

古诗的学习的路,就是其自身的学习规律。1.把握朗读主线。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读出诗韵,这是古诗教学的基础,由字到句,由句到篇,由节奏到音韵,循序渐进,依律而行。通过评价,不断地让学生在朗读上有所进益;通过评价,不斷地激发学生在朗读上的兴趣和自信。2.学法渗透。古诗学习,有学法;从低年级接触古诗开始,读有顺序先字音准,后句子顺,接着有节奏、有韵味;理解诗句,也要先字字落实,再句句讲通,最后体会诗句情感。在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有共性的学法,也有个性的学法。

教师的教学只有遵循古诗学习的规律,才能实现学生学得扎实、有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抓住盲点内容,精选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全情投入、愤悱思辨、兴味盎然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殷亚清.诗名句的深度教学——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教学,2017(11)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王崧舟.听王崧舟老师评课,2015(08)

猜你喜欢
盲点低段诗句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小学中低段“语用”型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眼见为虚
巧用文本资源指导低段梯度写话
盲点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