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我的初中生活

2018-05-29 09:10
文史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四中大跃进常德市

1958年“大跃进”时,我在湖南常德市第三中学接受初中教育。

当时的三中校址,是1946年迁到城郊乌龙港的清代翰林杨彝珍(别号移芝)开办的私立移芝中学,该校于1953年3月与私立求知中学合并后改名为常德市第三初级中学。

记得每天早晨天麻麻亮,吃碗“现饭”(即隔夜饭)后我就背起书包去上学。每次放学时,天色已经擦黑,沿街的店铺皆已掌灯。回忆这个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路上有家清真黄宪记粉馆,每当我走到距粉馆约50米的地方,浓浓的牛肉香味便开始驱动我的嗅觉和味觉系统,肚子不由得咕噜咕噜地响起,恨不得马上走进去叫一声:“来一碗!”

记得一年一期语文课本的第一课是一首民歌《我来了》:“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首民歌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人们战天斗地,藐视天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那时我编在初35班,我发现这所学校和这个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是西郊一带的农民子女。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是我们城里学生怎么也比不过的,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热潮中,这个差异被充分显露出来。

收藏在常德市四中校史馆的这个炸弹壳,系抗战时期敌机轰炸扔下的未爆炸弹外壳,曾被当钟敲打,作为全校的作息信号(曹先辉摄)

1958年“大跃进”高潮到来之时,常德市三中的教学受到“左”的影响,学校不按教学规律办学,师生们经常停课参加生产劳动,7月全校甚至停课一个月到德山劈山修路。由于这种繁重的劳动大大超过了我的体力,我不得不请求回到学校的猪场里去养猪。后来因为我的猪养得特别好,期末时还被评为优秀学生。

到了下学期开学时,我转学到常德市四中就读,它的前身是私立明义初级中学,校址系明清两代的常德府城隍庙。

私立明义初级中学原是一所补习性质的学校,由袁伯箴等富豪坤士发起创办,最初设在现在的鼎城区周家店,初名建国学校,后改名植材学校。1943年5月定名为湖南常德县私立明义初级中学。1943年常德会战时,校舍迁至太阳山白鹿寺内。抗战胜利后,从太阳山白鹿寺迁入常德府城隍庙内。1953年,明义中学改为公办的常德市第四初级中学。

当年常德市四中的学制、课程和学籍管理与常德城区其他中学的教学情况基本雷同。那时常德城区的中学均采取校长责任制。

据《常德市(武陵区)教育志》记载:“民国时期,常德城区中学的学制经历两次变化:1912—1921年为四年,1922—1949年为六年。初高中各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德城区的中学学制仍为6年,实行每年秋季招收新生。在1960年,只有常德市一中试行从初中一年级招收新生的“五年一贯制”(初中3年,高中2年)。到了1961年下学期,常德市政府贯彻教育部1961年颁发的《关于中、小学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精神,停止五年一贯制试验,恢复“三三学制(初中3年,高中 3年)”。

常德城区中学的课程也经历了多次变化。1957年,遵照湖南省教育厅指示,从本年的秋季起,初一、初二开设实验园地实习,初三开设农业知识,外语课可教俄语,也可以教英语。我所在的常德市四中教授英语。

常德市四中从1958年起,每周参加一天劳动。初中开设13门课,包括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外语、体育、音乐、图画、生产劳动等,每周上课28~31节,从1957年秋季起,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实验园地实习课,三年级开设农业知识课,除农业知识课采用乡土教材外,其他均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1951年以前,常德城区各中学的学籍管理制度并不统一。后来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执行。中学的学生成绩分为学业成绩、操行成绩和体育成绩。其中的学业成绩考查分平时考查、阶段考试及期终考试三种。采用百分制记分,以60分为及格,一度还采用过“五分制”。学生的操行成绩,由班主任就学生的平时行为作为考查标准,期终结束时再拟定评语。体育成绩的考查办法由体育老师作出。当时我们初中学生的各科学年成绩都要及格才能升级,否则由学校假期组织补习后参加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留级。对严重违反校规屡教不改者,则令其退学。

当我第一次走进常德市四中的时候,留给我的印象是,学校的校门内侧遗留有几座土高炉,它告诉我,这所学校“大跃进”时师生们也大炼过钢铁。我入校后,学校开始了一场教育革命运动。

在那激情的岁月里,全国的中学都希望打破常规模式迅速普及教育,希望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开展了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教育革命。当我进入常德市四中不久,学校的师生们便投入到这场教育革命的热潮中。

那时学校兴办了好几家校办工厂,机械厂里有钳工、锻工、车工、刨工、铣工;化工厂里制作氨水;学校还在三闾港设有校办农场种菜、养猪什么的,我们每周只上5天课,另外参加1天劳动生产。罗桂成同学因安排在锻工车间打铁,我们给他取了个“铁老壳”外号叫到今天。家住岗市农村里的唐中高同学,因为个子高力气大,被推举为劳动委员,我们至今仍称他为“生产队长”。

氨水制作车间是学校的实验园地。这所实验园犹如一所大型的化学实验室。它的设备都是大型的铁架台、蒸发皿、锥形瓶、集气瓶、蒸馏器、平底烧瓶、三角架、冷疑管、水槽、加热炉、温度计之类,它们在化学老师张真如的组合下,形成一条标准的生产线,我每次来实验园参加实习劳动时,先是从厕所的小便池里挑担尿液运到车间,再掺入石灰经过加热、蒸馏等程序制作成氨水,成品拿到市轻化公司去卖钱。

1959年暑假期间,常德市四中和市三中的学生被安排到桃源县双溪口参加“双抢”。当地的农民因为对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极不满意,生产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双抢”劳动便交由我们中学生承担。我们每天天还没亮就来到田里扯秧插秧,有时劳作了两个多小时天都没有亮,加上田里的蚂蟥总是爬上大腿,吸出的血水常不知不觉流到脚跟。我们这才真正懂得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现如今,60年过去了,每当回顾这段激情岁月,我的心情仍然十分复杂。

猜你喜欢
四中大跃进常德市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安排部署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勤著校史,善育新人
药品审批困局:从“大跃进”到“大塞车”
大跃进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