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姜夔词中对杜牧诗句的化用

2018-05-29 09:00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化用姜夔杜牧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姜夔词情致深婉而少粉砌雕琢之病,造境清阔,时有刚健之风,这与他融“江西诗法”入词是密切相关的。清代周济就曾说:“白石以诗法入词,门径浅狭。”[1]1634;缪钺先生也曾提到:“白石词之特点,即在以江西派诗人作诗之法作词。”[2]他们都指出了姜夔学习江西诗派,化诗入词的特点。放眼姜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俯拾即是,而白石词所化用前人之成句,又以杜牧诗尤多。对杜牧诗的化用,已然成为白石词中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拟通过文本统计和分析,结合姜夔、杜牧各自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这一现象的出现、作用及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姜夔词化用杜牧诗句现象梳理

白石词对杜牧诗句的化用,在数量和时间跨度上都十分突出。姜夔一生作词84首*依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著录统计。,他虽然循江西门径力求自铸新词,改变了北宋以来词家以小赋和唐诗词汇入词的趋势,但化用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依然活跃在白石词之中。姜夔对诗句的化用,上至《诗经》、楚辞,下达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等词人,跨度十分广阔。而以对杜牧诗句的化用最为频繁。在111处对前人成句的化用之中,杜牧一人占了13处,占化用成句现象的11.71%,为化用成句最多的。如果细究作品的系年,则可发现,姜夔对杜牧诗句的化用,自词集中最早可编年、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的《扬州慢》始,至宁宗开禧三年(1207)《侧犯》为止,其间13次化用小杜诗句,时间横跨31年,可以说是贯穿了姜夔词创作的始终。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撇开化用的现象,姜夔还有在词中借前人姓名或是别号进行比拟的习好,如《点绛唇》中“拟共天随住”[3]62之“天随”,《摸鱼儿》中“柳州老矣犹儿戏”[3]105之“柳州”,《暗香》中“何逊而今渐老”[3]126之“何逊”等等。这些词中所出现的人物,或是诗人自拟,或是比拟他者,又或者是实指,来显示对该人物的喜爱。这类人物,在姜夔词中共有21个,出现过30次,而杜牧一人就出现了3次,仅次于林逋(4次)。这些现象说明,姜夔词对杜牧诗句的化用,实在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修辞现象,不是寻常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能解释的。因此,在看到姜词吸收了诸多前人成句、“点铁成金”的基础之上,仍有将杜牧一人拈出,进行分析研究的必要。

姜词中化用小杜诗的情况可由表1说明:

表1 姜夔词中化用杜牧诗情况一览表

如表1,姜夔有9首词化用了杜牧6首诗中的成句。这9首词分别为:《扬州慢》《探春慢》《琵琶仙》《解连环》《鬲溪梅令》《鹧鸪天·十六夜出》《月下笛》《汉宫春》和《侧犯》。其中,“扬州”意象不仅频频出现,姜夔自度《扬州慢》更是在词牌上就出现了“扬州”一词。杜牧诗不仅在姜词的化用现象中占有明显优势,且凝聚为“扬州”意象屡次出现。这说明,杜牧诗在姜夔词中的化用,乃非作者无意为之,而已经成为姜夔词中的一个符号。

二、姜夔词化用杜牧诗的特点和效果

因相似的感情经历,杜牧诗中蕴含的事迹与情感,很大程度地“移植”到了姜词中,从而令姜夔所化用的杜牧诗句,在抒情之外,又带有具体的叙事性,也使其情感在迂回曲折中更显深沉。

(一)化成新句带有叙事性

北宋以来,化用杜牧诗句入词的现象,屡见不鲜。张先、苏轼、秦观、贺铸、黄庭坚、韦骧等人都有词化用杜牧诗句。如秦观名篇《满庭芳》(山抹微云)就有“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5]458,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赢得青楼薄幸名”[4]369;此外又如韦骧《减字木兰花·春词》有“共乐升平,处处楼台歌板声”[5]219,化用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中的“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4]232等等。更有甚者,以杜牧整首诗入词,此外只点缀几个字,以合词调,如苏轼《定风波·重阳》[5]289,整首化用了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4]209。这些词,几无自杜牧忧国忧民的诗篇中脱胎者,除少数来源于一些境界清新,风格豪旷的篇什之外,更多的是化用了杜牧“含思悲凄,流情感慨”[6]一类风格的作品。

而就这类作品化用诗句的方式而言,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种。

一是“取字兼取义型”。它既包括沿用诗句字面和境界,纯做旧曲新唱者,也包括缩减原句,成为套语者。以贺铸词举例,所谓旧曲新唱者,如《晚云高》[5]504、《爱孤云》[5]504诸词,只是把诗句的一、二句顺序对换,另添几字成词。还有原诗部分入词的,如《思牛女》“轻罗小扇扑流萤,微云度汉思牛女”[5]507,嵌套杜牧《秋夕》“轻罗小扇扑流萤”[4]377入词。杜诗原本就是写女子执扇扑萤,卧看牛女,清新之中有一脉淡淡的情思,贺铸在词中直接把这样的境界和情思搬运了过来;而缩减原句,成为套语者,则如《第一花》中“春风十里繁华”[5]502一句,借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4]311点明地点和繁华的景况,将原诗中的热闹与繁华全盘移植到了词中。总之,无论是旧曲新唱还是缩减原句,“取字兼取义”式的化用模式下,词和诗之间在字面与意义以至于情感上都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二是“取字重造义型”。这种化用方式虽然在字面上和原诗相似或是直接嵌套原诗,但在境界和所抒发的情感方面,与原诗又有不同。仍以贺铸词为例,其《雨中花》开头说“回首扬州,猖狂十载,依然一梦归来”[5]524,语出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4]369,但杜诗原风流自赏的意味,或是写自己对往日生活的反省,如大梦已觉;反观贺铸词,虽云“猖狂”,但“依然一梦归来”仍然透露出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怀恋,从整首词纵而观之,可见是写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杜牧诗有很大不同。文字虽近,而怀抱不一。

在此基础上观察白石词,不难发现,姜夔的化用方式基本属于“取字兼取义型”,他的词里,但凡提到“竹西”,就隐含了“歌吹是扬州”一句,用以指笙歌繁华的扬州实地;凡是出现“二十四桥”的地方,都把“二十四桥明月夜”空灵的诗境移植了进来。但如果联系创作背景和本事进一步考察,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姜词化用杜牧之处,意义多指向年少时的“合肥词事”。

自夏承焘先生在《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首提“合肥词事”之说以来,这段情事已然成为理解姜夔词的重要背景。在这一视角下看待化用了小杜诗的9首词,可以发现,除《扬州慢》为伤今怀古之作,《探春慢》别清沔故旧,《汉宫春》是次韵稼轩,《侧犯》细玩其意纯属咏芍药之外,其余5首,俱是怀念合肥恋人所作。据夏承焘先生论证,在孝宗淳熙三年(1176)至淳熙十三年(1186)10年之间,姜夔“往来江淮间”,始识合肥恋人,而在淳熙十三年别合肥往长沙,江上交游萧德藻,进而娶了萧的侄女,随萧德藻离开家乡,开始创作怀念合肥恋人的作品。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的《一萼红》至宁宗庆元三年(1197)的《月下笛》*夏承焘先生在《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论及本事为“合肥词事”的篇什时,将《月下笛》列为存疑。夏承焘先生认为白石词中凡是出现柳、梅意象的怀人词都与合肥女子有关,笔者受此启发,认为姜词中化用杜牧诗句的怀人词也与合肥女子有关,故将《月下笛》也列入怀念合肥女子的篇什中。,11年间共创作了20首怀念合肥恋人的词。这些词中,不乏化用前人成句的句子,而杜牧这一意象和杜牧的诗句在其中仍然非常引人注目,一来它们是这类作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和诗句,二来这类作品中的“扬州”意象非常突出,或是直指扬州其名或“竹西”别称,或是运用扬州景物如“二十四桥”。诚然,怀念合肥恋人的词中用到了许多其他诗人的诗,如《霓裳中序第一》中“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3]11就化用了杜甫《梦李白》的“落月满屋梁,仿佛照颜色”[7],把杜甫怀念挚友以至于疑心月色之下有友人的影子这一细节,转化成思念恋人之语,另如《解连环》“西窗夜凉雨霁”[3]119一句自李商隐《夜雨寄北》“却话巴山夜雨时”[8]354化来,然而这些诗句乃是作者信手拈来,不成系统。而化杜牧诗句者,虽也是比拟自己或是恋人,但杜牧本身的放浪形骸的才子形象,使这种比拟更加的贴切,虽是比拟,但又渗透着叙事的成分,若实若虚,包蕴性极大。试举《鬲溪梅令》一词为例: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水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3]179

这首词写于宁宗庆元二年(1196),距姜夔的“最后合肥之别”已经5年。词序中说明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自无锡归”,而写于同年的《江梅引》词序则透露作者在无锡时“将诣淮而不得”[3]176,其思念恋人之情溢于言表。词中“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一句乃是化用杜牧《叹花》“绿叶成荫子满枝”[4]369。关于《叹花》,《唐才子传》记述了其创作的背景:

太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比至已十四年,前女子从人,两抱雏矣。赋诗曰:“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自满枝。”[9]1554

这首词叙述的本是一段缘分不到而女子出嫁的怅惘情事,而据夏承焘先生的观点,光宗绍熙二年(1191)之后,合肥恋人就已经离开合肥而他往,大约已经出嫁,正与杜牧作《叹花》之背景相同,因而词中“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云云,实则在化用杜诗的过程之中,将自己的经历纳入到杜牧的情事之内,使自己与杜牧的形象高度重合。这种手法,在保持了原诗情感指向的基础之上,又不同于其他人泛泛地使用杜牧的诗句或形象,来比拟类型化的人物和感情,试比较秦观《满庭芳》、贺铸《雨中花》和姜夔《月下笛》中化用小杜诗的句子: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5]458

回首扬州,猖狂十载,依然一梦归来。但觉安仁愁鬓,几点尘埃。[5]524

凝伫。曾游处。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3]203

这3首词中,都化用了杜牧《遣怀》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4]369一联。如前文所述,杜诗本是抒发自己对年少风流的追悔,或又有风流自赏之意味。在化用诸句中,秦观句不乏风流自赏的意义,与原诗相似,但这里的“青楼薄幸名”只是浪子的代称,并没有“十年一觉”这样的时间跨度,甚至可能只是短时间的一段艳遇。据清王奕清《历代词话》所引曾慥《高斋诗话》记载,苏轼见到这一句,批评秦观说“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质问秦观“‘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1]1186柳永作词是“轻薄”的,他虽然同情笔下的歌妓,但并没有很深的感情,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秦观这里的化用,虽然在感情类型方面与原诗是类似的,但只得其表而无其里,是类型化的浪子薄幸。贺铸词前文已有分析,它有自己的本事,摆脱了类型化的表达,但在感情的类型上和原诗略有差异。姜夔词的化用,不仅有自己的本事,有深沉的感慨,在感情的类型上也与原诗一致。姜夔初识合肥女子,是在“江淮间”,扬州正是“江淮间”的城市,因此这里的“扬州”,就不再是繁华热闹之处的代称,它的范围缩小到扬州附近,甚至就是实指扬州,而“扬州梦”中。既有热闹繁华的城市景象,也有“青楼薄幸”的风流韵事,既契合杜牧诗的内容,又涵盖了自己的情事,不仅得小杜诗之表里,还注入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加入了一定的叙事性。贺铸的“扬州梦”偏重于“梦”,是梦醒之后的回味;姜夔的“扬州梦”偏重于“扬州”,是梦境中的欢愉,又因为其与杜牧相似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扬州经历便与杜牧的扬州风流合而为一,使得“扬州”不再单单是一个诗歌意象,更是一段故事的关键符号。

如上文所述,“扬州”意象与合肥恋人相连,而杜牧“青楼薄幸”的经历也与姜夔的情事相类似,所以姜夔不乏有把自己与杜牧相类比的想法。经历的相似性,又令杜诗在姜词中不再是单纯的意象,而成为自己过往经历的浓缩,因而带上了叙事性。

(二)化成新句抒情更为幽微

姜夔这种化用杜牧诗的特点,使得其作品须透过字面看去,方能体悟作者作词本事和情感,又由于他在化用的过程中能很大限度地保留了杜牧诗的内涵与境界,令作品的情感异常丰实。白石词中怀念合肥恋人之作,虽在词中、词序甚至词调上常常假以他辞,但词中又常常提到琵琶、梅、柳、合肥等字眼,暗示其写作的缘由。夏承焘先生曾说:“白石此类情词有其本事,而题序时时乱以他辞,此见其孤往之怀有不见谅于人而宛转不能自已者。”[10]272正是这种“宛转不能自已”而又“不见谅于人”,只能在作品中假借梅、柳意象等来暗示、比拟的情感,使姜词读起来有一种惨淡经营的委婉之美,情感在曲折萦回之间更显深挚浓厚,而化用杜牧诗句入词,又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特点。试想,秦观单薄的“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5]458,在情感的浓度上怎能和姜夔的“扬州梦觉”所包蕴的热闹繁华和梦醒后的失落怅惘相提并论?但也应该注意到,深挚的情感需要在了解词作背景的基础上才能领会和体悟,否则“问后约空指蔷薇”[3]119、“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3]179这样的句子读来极似诗歌套语。因而姜夔的恋情词又带有晦涩、隐秘的特点,需要借助意象和化用诗句的内涵推断作者的情感指向,如吴世昌《词林新话》所言:“其实白石未尝涩,晦则有之。”[11]此虽是在未触及本事的情况之下,就白石词整体的艺术风格所给予的评价,而用以观白石的恋情词颇觉适合。这样的特点,是词中象征意象使用带来的结果,也是化用杜牧诗句所带来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姜夔词中化用杜牧诗句之处不尽是恋情词,在其他类型的词中,化用诗句仍有“取字兼取义型”的特点,没有恋情词般的包蕴性,如《扬州慢》中所化用的杜牧诗句均指向扬州之繁华景象,并无叙事成分;《探春慢》之“重访问竹西”[3]37是扬州之代称;《汉宫春》为次韵之作,“扬州十年一梦”[3]218用以抒发岁月流逝的无奈,虽与杜诗相同,但并无深厚的内涵;至于咏芍药的《侧犯》中两处化小杜诗者,纯是诗歌套语,不再赘述。

总之,姜夔词中对杜牧诗句的化用多是“取字兼取义”,但这种类型在恋情词中,由于本事和诗境的契合,故被用来作为姜夔隐秘表达写作原因的工具,并且由于这种曲折萦回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部分恋情词的感情更加深挚浓郁。姜夔恋情词中化用杜牧的诗句,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是最值得注意的部分。

三、姜夔词化用杜牧诗之原因

如前文所言,姜夔在词中是颇有以杜牧自比之意味的,究其原因,一是二人生平经历有相似之处,二是杜牧诗本身有契合宋词的风格特点。

(一)生平经历相似

杜牧于大和四年(833)来到扬州入牛僧孺幕,时年31岁。杜牧为人风流,《新唐书·杜牧传》说他“不为龌龊小谨”[12],《唐才子传》则提到杜牧“不拘细行”,记录了扬州期间,“牧恣心赏,牛相(僧孺)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以及李司徒宴上“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两段故事[9]1554,其行止可见一斑。反观姜夔,其与合肥恋人过从最密的时间,正是从21岁至31岁,又据夏承焘先生推测,合肥恋人为姐妹两人,精通音律,妙擅琵琶,当是当时歌妓,则白石这段情事,颇似杜牧风流。

除爱情生活之外,姜夔与杜牧在人生理想上也有相似之处。杜牧承祖父杜佑家学,颇以通“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13]为傲,有用世之志,年青时代就创作了《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至于被称赞“此人真王佐才也”[14],后又作《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文,议论时局,针砭时弊,其人生理想就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4]52。但晚唐时局积重难返,更加牛李党争,这些都非杜牧一人之力可以扭转。在无奈的历史环境之下,杜牧只能接受壮志难酬的命运,他的才华和志向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姜夔虽然是中国诗坛上少见的“清客”诗人,但正如周济所言,“二公(指辛弃疾和姜夔)皆热中,故气味吻合。……碧山恬退是真,姜(夔)张(炎)皆伪”[1]1644,姜夔内心并非“恬淡”,正相反,他“热中”,心中也有着出仕做官的愿望,故曾上书“议大乐”,据《庆元会要》记载:“庆元三年丁巳四月□日,饶州布衣姜夔上书论雅乐,并进《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10]266,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求得功名。在他的词中也可以略窥其心曲,《扬州慢》感怀芜城体现出的对社会的关注自不必说,《玲珑四犯》中更是直接道出“倦游欢意少”,感慨“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3]144,和其他一些诗人不同,他的“倦游”不是仕宦路上的贬谪,而是寄人篱下的无奈。这种胸中理想不得施展的郁闷,应也是他以杜牧自比的心理基础。

(二)杜牧诗风格与宋词相通

从文学作品本身来看,晚唐诗和宋词在风格上本就有相似之处,清人田同之说:“大历、元和后,温、李、韦、杜,渐入《香奁》,遂启词端”[1]1452,而杜牧诗的一些特点更是适合直接入词。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评价杜牧诗“豪而艳,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15]。小杜诗的“气概”诚然在晚唐诗中独树一帜,但“艳”的特质,与唐五代及北宋早期的词风却不乏相通之处。杜牧诗中有50余篇艳情题材的作品,甚至一些其他类型的作品,也写得颇有艳情的意味。例如杜牧咏史题材的作品,笔下往往出现历史上的女性形象,这与其他人的咏史题材显示出的厚重、崇高的历史感不同,他的咏史诗,出现了西施、王昭君、二乔、绿珠、张丽华等女性的形象,使原本暗色调的咏史诗出现了一抹彩色,在崇高的历史感之中插入了一丝女性命运难以把握的无奈。另外,在造境上,杜牧也颇爱运用云、月、雨、烟等意象营造细腻幽微的意境,以至于李商隐说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8]397。这些特征,使得其诗在词人中颇受欢迎,屡屡化用或者摘其原句入词,后来更是演变出了“三生杜牧”这一意象,在词中代代沿袭,如仇远《减字木兰花》“三生杜牧,惯识小红楼上宿”[5]3410,王易简《齐天乐》“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5]3422等等。这一背景,也就成了姜夔化用杜牧诗入词的基础。

从此可见,由于杜牧诗本身与词相似的一些特点,使得其本就易于入词,成为后世词人化用的对象。姜夔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因与杜牧相似的人生经历而产生了自拟杜牧的心理基础,故在词中频繁化用杜牧诗句。

姜夔自拟杜牧,频繁化用其诗句,形成了白石词的一大突出现象。他对杜牧诗的化用,在怀念合肥恋人的词中最有特色,这类词,化用杜牧诗句的同时,极大地保存了原诗的情感和意境,并由于恋情与杜牧经历的相似,在比拟之中又含有叙事的成分,包蕴性极大,所抒发的情感也由之更显深挚浓厚,这成就了白石恋情词晦而深情的特点。对杜牧诗句的化用,也为解读姜夔词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1] 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 缪钺.缪钺说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57.

[3] 姜夔.姜白石词笺注[M].陈书良,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4] 杜牧.樊川诗集注[M].冯集梧,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 唐圭璋,编.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 胡振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5.

[7] 杜甫.杜诗详注[M].仇兆鳌,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556.

[8] 李商隐.玉溪生诗集笺注[M].冯浩,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9] 辛文房.唐才子传笺证[M].周绍良,笺证.北京:中华书局,2010.

[10] 姜夔.姜白石词编年笺校[M].夏承焘,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1] 吴世昌.词林新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240.

[12] 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093.

[13] 杜牧.樊川文集[M].陈允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83.

[14] 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1.

[15]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483.

猜你喜欢
化用姜夔杜牧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陆明君
山行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遣怀
姜夔,你咋这么牛
赤壁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