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涵义及要素探析

2018-05-29 10:23郭欣
学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涵义就业能力结构

郭欣

摘 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其实就是指个体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内容和素质培育方法获取的就业人格、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外化出的人格特征,共计4大类,14个二级子类要素。

关键词:就业能力;涵义;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01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状况来看,它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市场实际需要和专业人员技能层次不对等因素,也就是所谓的“结构”矛盾[1]所引起的失业。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锻造,推动其综合就业能力的提升,以现阶段市场环境需求为基准进行针对化培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切入点。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什么?其内部结构如何?如何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感性经验?这些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高校教师的集体困惑。科学理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其结构,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逻辑起点。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涵义和特殊界定

大学生就业能力本质上就是指个体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内容和素质培育方法获取的就业人格、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外化出的人格特征,在就业过程体现为综合竞争实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涵义

第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人格特质。能力属于心理特征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点。[2]能力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条件,其本质是一种人格特质。

第二,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外显出来的人格特质。能力是推动项目有序进行的基础性保障要素,不仅需要以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准,还要提升其具体化效用。衡定个体实际能力层次时,要以活动内容为标准进行多方面观察。[3]能力反应的是一种主客体关系。能力拥有显著的指向性特征,因而针对不同的客体对象,表现出的主要能量也会有所区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特殊界定

就业的概念定义为,当个人到达一定年龄时期时,需要借助合法形式从事社会劳作,凭借自身能力和相关的生产资料来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进而为开展系列经济行为活动提供充分保障。[4]然而大学生就业并不适用这一界定,用人单位在预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后,与大学生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方式达成协议,因此大学生就业是虚拟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将就业能力界定为个体获取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后,在从事相关工作时可以得到有效适应。[5]大学生就业能力仅指大学生个体获得就业机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本文采用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分析和要素提取的基础上,构建模型,验证假设。

本研究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整理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结构的引用率较高、权威性较强的文献,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整合后发现,学习、领导、应用、自主、适应、生涯规划等32种要素被广泛提及。

(一)就业能力结构的理论假设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中二级维度共有4项,子要素共14个,包括专业就业能力、就业人格取向、社会应对能力和就业发展能力。结合相关的就要因素对大学生能力编制进行完善。对吉林、广州等20个省(市)的相关企业人士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446份,最终将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SPSS18.0数据分析。

(二)理论假设的模型验证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初步探明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模型,但这个结构模型是通过理论假设与探索研究相结合而得到的初步结构,是否合理还需要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来验证。我们采用Amos19.0結构方程统计分析软件,以就业能力为一级指标,将专业能力、就业人格以及适应能力等二级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x2/df为0.754,RMSEA值为0.00,各项拟合指标NFI、RFI、IFI、TLI、CFI的值均在0.95以上,达到了很好的拟合水平,模型的拟合度非常好,可以完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有效建构。(详见下表)

从上述数据内容中可以看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是就业人格、社会适应等多方要素的整合。研究假设的结构模型是比较合理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总模型详见下图。

参考文献:

[1] 曾湘泉,李晓曼.破解结构矛盾 推动就业质量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3(Z2):22.

[2]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陈晓强,张彦.劳动与就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 王霆,曾湘泉.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9(1):1.

猜你喜欢
涵义就业能力结构
我的仙人掌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探究《说文》省形的真实涵义
论《日出》的结构
我对国防教育的涵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