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死后世界

2018-05-29 05:27孙川云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佛教民俗信仰

孙川云

笔者在中国时印象最深的一部电视剧就是日本的《百鬼夜行抄》。这部剧中出现了日本大量的妖怪和灵物。因此笔者对日本的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大部分都和民俗学有很大的关联。人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对社会全体有什么意义,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民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她是以什么为基础展开,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民俗与宗教和信仰有很深的关联。而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地狱的描述是共通和存在的。日本人的死后世界通过研读日本作家坂本要的《地狱的世界》我们可以了解日本人的死后世界观。

《地狱的世界》这本书中对六道的成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无论、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是为六道。那么六道的理念是如何来的?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大约在西历初的几个世纪中在佛教徒里至少有三种形式的死后世界观被区分出来。

第一種是死后的人马上向其他的世界轮回,被称为再生。第二种是死后以死灵的方式存在于世。第三种则是死后无法快速轮回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方能轮回再生。至此衍生出轮回的概念。

坂本要在《地狱的世界》中写道“业的观念必然是宿命论所导出的。现世的状态是过去世的行为所引发的话,现世人的所有努力都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但是反过来说现世的行为可以决定来世的一切。这使得善行的意义变得混乱”按笔者的理解来说前世所行的善所积的福使得死后的道变得不同。例如前世积了大量的善则往天道轮回,若前世过多的孽和贪嗔痴的话则往畜生、地狱、饿鬼的道轮回。如果各道的报结束的话则继续轮回。也就是说六道轮回就如书面的意思一样并非一次把六道逐个轮回而是随缘轮回没有固定的模式。让人感兴趣的是佛教对于其他宗教的神是认可的。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众生,神也是会被业所影响的。从宇宙万物平等的法理可以得出,善因得善果。

地狱的定义到底该如何去阐述。尽管地狱一词听上去就让人感觉那是一个充满恐怖的世界但地狱的概念比较多的可以看到宗教或信仰。在日本的地狱一词是中国汉字的繁体汉字从字面上理解是地下牢狱之意。死后的亡灵被带到地下,途径三途之川。在此地被夺衣婆夺去衣物后引领到阎王前接受生前的审判。然后因罪责的种类和程度被打入不同的地狱在日本有一百种以上的地狱。比如针山地狱、血池的地狱、火地狱等等。这种对地狱的印象也是我们现在对地狱的印象。

关于地狱的源流,各佛教典藏对六道的成立、日本与中国的地狱说的不同、地狱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及地狱世界的中心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有趣的是这本书在对地狱说明前,对世界中关于地狱的共通点进行了描写。为何无论是各种神话还是传说中地狱都是在地下?本书在对此处的解释是通过灵魂的不灭和现世人的好运、厄运、善和恶的此岸和彼岸的平衡要维持,为了脱离现存的道德或者说秩序等特定的现世权利的拥护,由地下的地狱来担任惩罚的角色。在这里本人是赞同的。为何地狱是在地下的一个理由是与现世做比较而得出的。中国现存的佛教对地狱的认识是无论天国还是地狱都在生与死的轮回之中,也就是说生与死的界限是无法突破的。无论谁都可以去到天国或地狱。五戒十善的业修了的情况下则去往天国。相反若犯了五逆十恶的罪责打入地狱。换句话说善报与恶报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样想来的话,地狱在哪已经不再重要。现在生活(地上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在亚洲,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是认同地狱的存在的。但是对于地狱的认识两国因为侧重点的不同而对地狱的解读也不同。

日本的文学中反映因果思想的作品占大多数。因果的道理是支配宇宙,人生的主要法则。这个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善因乐果、恶因苦果。而在中国,本书认为中国的施食思想对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书中举出了盂兰盆节的例子来对此进行了阐述。

为何同样佛教在各个国家所表现不同的一面?这应该是与地理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双重的影响下所产生差异。印度的佛教受印度当地的民俗文化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密宗。中国则与收到道教与国家支配者的影响出现了禅宗。而日本则是出现了净土真宗。换句话说,世界中的宗教都与意识状态、上层构造有着内在的关联。

今天我们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视点必须要进行转换。这本书中从日本人的死后观和地狱极乐的视点对日本的现在的宗教进行了分析。

人死后的世界观,根据民族会产生差异。因此具有其他民族的观念的宗教流入的情况下,会与这个民族固有的观念进行妥协和融合。所以当佛教的地狱与极乐观进入日本后一定会产生变异。因日本本土的民俗来重新定义地狱与极乐观。这也许都是幻想,但信仰的东西可是观念实体化,幻想现实化。并且根据现世的现实来幻想是一种信仰的精神表象。

虽然日本的民俗与中国的民俗有着很深的关联。但是现如今的日本的民俗中的葬礼、节日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地狱的世界》这本书让我们对日本的民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猜你喜欢
佛教民俗信仰
冬季民俗节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民俗中的“牛”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佛教艺术
民俗节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