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无疆

2018-05-29 05:27朱颜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摘 要】中国古代关于“美”的讨论最早产生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这就是说,人类在早期的艺术活动中,就开始关注美了,并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言论。舞蹈美学不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还是舞蹈学的一个子系统和部门。《中国妈妈》是一部史诗,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一个阐述爱的舞蹈,这种至高无上的爱称之为大爱,它摒弃了仇恨,抹平了悲伤,跨越了国界。

【关键词】舞蹈美学;舞台形象;情感内涵

一、何为舞蹈美学

亚里士多德说过舞蹈即使是一种艺术也是模仿的,只是因取用的对象不同,媒介不同,因而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已。那么,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呢?每个人的看法各不相同,但主要的研究对象都是艺术以及艺术的美。这一认识最后集中于黑格尔。到了20世纪,美学研究同哲学一样开始步下高高的神坛,走向平民化,成为多元性研究的一门学科。美学的哲学性质并不纯粹是哲学本身,而是研究艺术的哲学。这也恰是黑格尔所坚持的,他认为美学并不是一般的哲學,而是艺术的美的哲学。虽然《舞蹈美学》的论著或词条还有待完善,但学术界承认舞蹈美学理应成为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的认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舞蹈学,按其生命意义本与所有人类紧密相关,事实上它也确实离不开所有的人群。舞蹈学基础理论建设,至今仍非常薄弱,那些不着题的概念或定义,最容易使人误入歧途,产生误解。它们的根本原因皆在于对舞蹈的物质材料认识不足或缺乏认识而导致。因此,舞蹈美学还是舞蹈学的一个子系统和部门。

二、舞蹈的主体性特征——载体

舞蹈《中国妈妈》的表演者虽然只是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学生,但她们的表演在内部技术和外部技术上都十分精湛。编导王舸多次安排演员们通过看反映日本侵华战争的影片来提高演员对编导艺术构思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妈妈这一角色的认识和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验。在外部技术上,她们观察与体验东北妇女的生活、性格、体态等,用准确的中国北方妇女的形体动作语言,诠释出鲜活的、善良的、伟大的中国妈妈的舞台形象。这体现出舞蹈是发生在自身肢体上的,具有主体性特征,必须身心一致,才能充分地将自己心里所想的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对于舞蹈美学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学科的概念,这只是常识性范畴。我们的研究还是要抓住感性材料这一基本问题。

由于舞蹈的载体就是人自身的肢体,人们就很难区分舞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因为舞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当语言文字出现后,它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虽然因其生命意义使它不能离开人类自身,但却使其陷于司空见惯中而遭遇忽视。

根据无数原始舞蹈的考察记录,人类早期的舞蹈活动无论如何不是纯然盲动,而是受着明显的“意识”支配。人类的舞蹈行为从来都不曾在“意识的真空”里行动,更不在真空中接受。这是它产生的缘由,也是它发展的根据。

艺术都有其各自的独立性,只有舞蹈是全部呈现于人自身肢体上。人自身作为舞蹈的感性材料,单就人的生命意义来说,我们就觉得舞蹈是很独特的。我们必须站在身心一元论的立场上,才能确认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因此才能确认舞蹈的主体性。

人的舞蹈是在自身的肢体上发生的,它就不能不受人的意识所左右。人可以受意识支配登上高雅殿堂的艺术。

三、舞蹈的动态性特征——时空

在《中国妈妈》这一舞蹈作品中,舞姿、动作、技巧中都灌注了人物内在生命的情绪和性格。中国妈妈的舞蹈动作来源于东北妇女的劳动、生活的动作,经过提炼、夸张、变化,具有浓郁的东北舞蹈特色。舞蹈中蹒跚而沉重的步伐,右手指直直地指着远方,左手紧紧地握着拳头,行进中的盘腿坐、踢腿、举腿、抱腿、下腰、捂胸、跺地等舞蹈动作设计,表现了对日本侵略者强盗行为的愤怒,为被日本人杀死的亲人和同胞而痛哭与哀鸣的情绪……整个作品都在动,体现了舞蹈的动态性特征。

舞蹈艺术是鲜活的,它没有过去时,只有现在时,过去的已经不复存在。舞蹈只有在现场时发生,人的真正主体地位才存在。舞蹈的人体更是动态性的人体,舞蹈艺术的本质是动,而非静止的雕塑。

四、舞蹈的表现性特征——内容

舞蹈《中国妈妈》共分为四个舞段:第一舞段愤怒与哀鸣的情绪,第二舞段矛盾心里的情绪,第三舞段劳动欢乐的情绪,第四舞段不愿离开养母的情绪表演都非常精湛。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舞蹈主要表现的内容是人世间超越一切的伟大的母爱!当母亲告诉女儿真相,将日本和服还给女儿时,女儿捧着日本和服双腿跪地、哭着不愿离开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母亲的动作造型,在内容方面,舞蹈表达了伟大母爱的情感内涵。

浪漫主义打破了舞台的沉闷,使古代一种原生性表现力得以再生。舞蹈艺术富于表现性,唯一的传达工具是人自身的身体。

编者通过细腻的情节表现使作品具有了浓重的情感氛围,从而具有很强的情感张力。

五、舞蹈的模仿性特征——形式

舞蹈《中国妈妈》中耕耘、播种、拔草、施肥的动作设计,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欢乐,演员们通过模仿东北妇女劳作的场景,诠释出鲜活的、善良的、伟大的中国妈妈的舞台形象。

模仿是人类最早的也是最本质的一种能力。戏剧性叙事中融合着抒情性因素,而在抒情的表现中也会渗透着叙事性因素。这说明舞蹈的叙事是不纯的叙事。

综上所述,中国妈妈是一部编排精良、表演精湛、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令人感动、赞赏的优秀舞蹈作品。它选用现实题材,表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宽容,歌颂了母性的伟大与无私,情感内涵丰富,表演精湛,令人感动!

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母爱,终究是最伟大的!

作者简介:朱颜(1994.1-),女,彝族,籍贯:安徽铜陵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舞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参考文献:

[1]吕艺生.中国舞蹈批评的文化自觉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1.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吕艺生.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竹内敏雄.美学百科辞典[M].池学镇,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5]朱志荣.中国美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