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2018-05-29 05:27梁穗敏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特点幼儿策略

梁穗敏

【摘 要】中国学生的数理化基础根基较好,这都得益于我国自孩童幼时起便着重于对其数教育的培养。本文将从孩童认知学习数学的意义、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三个方面三来剖析幼儿园孩子的数教学。

【关键词】数学;幼儿;特点;策略

为什么学数学?复旦大学李大潜院士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6级新生迎新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及改变世界(李大潜,2016)。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人自幼耳熟能详,被国人沿用两千年的九九乘法表震惊了英国学生,被称之为“数学的艺术”(戴晓晴、崔璐,2015)。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学生的数理化基础常常要比他国得优秀得多,这都得益于我国自孩童幼时起便着重于对其数教育的培养(周欣,2004)。

一、孩童认知学习数学的意义

(一)感知世界的思维工具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是认知与改造世界的关键手段。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能有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世界,促进儿童思维的健康发展。一个被大多数人接受且同意的观点是:数学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由此可见,数学正在融入我们的生活,在认识世界的遥远道路上,数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亦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困难,而我们要做的,正是为初入这个大千世界的懵懂孩童们,从基础开始教授其数学的奥秘,为其点亮通往未来社会的第一盏路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与孩子的数学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关注身边,发现,解决,发展,交流,每一项,无不是认知世界的关键步骤。

(二)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手段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在幼儿教学的实践中,数学教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发展。例如,在教授幼儿认识“1”和“许多”,比较多,少和一样多,认识几何图形、区分开物体大小、长短、粗细、宽窄等时,利用各种能吸引儿童兴趣的实物,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仔细观察比较,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就可以使幼儿学会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同时,幼儿通常乐于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其的求知欲。如:学习数字“2”。《2的小故事》:小青蛙问爸爸: “爸爸,今天我们要知道什么數字呢?” 青蛙爸爸举起一张写有“2”的卡片,说:“教你认2,第二个的2”。小青蛙看了看卡片,说:“爸爸,我知道这是2了。”青蛙爸爸说:“那我考考你,你能不能帮爸爸找出2的朋友啊! ”小青蛙走呀走,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问:“小青蛙,去哪里啊?”我去找2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小耳朵吧!”小青蛙抬起头数起来:“1、2,你有两条腿,对,你是2的朋友。”讲到这里,可以问孩子们:谁还是2的朋友?小朋友便会很自然地就回答出:狗狗,老鼠,猫咪……两只耳朵,都是2的朋友。如此,便在小游戏讲故事中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幼儿成长期,特别为4至6岁是孩子认知发展的一个时间点,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该阶段异为活泼,这是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最佳时期,而数学活动,不仅是教给儿童基础知识,更是授予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观念,对其创造性的培养的有效途径(余超丽 2017)。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从幼儿心理上看,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有过渡性。从具体至抽象,从个别至一般,从外部活动至内部活动逐层深入,从同化至顺应,从不自觉至自觉,从自我中心至社会化。过渡性这一特点,亦告知了教师对孩童教育的方法:从简入难。

皮亚杰曾说:“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幼儿学习数学从动作开始,而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则需借助表象的作用,最后通过其自身多样化的经验与体验对数学知识形成建构。其中,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抽象的思维能力发展亦离不开循环反复的练习与应用活动。如此,儿童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始于外部动作,而教师则需要帮助把其脑海中抽象繁杂的数概念及内化的过程通过符号体系变为概念化的知识,建立有条有理的逻辑关系,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序列观念,是幼儿在学习理解数序时的一项必须逻辑能力。笔者在幼儿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幼儿对数序的真正理解,并非依赖于记忆,而是靠其对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的协调: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一,比后一个数少一。这种序列的形成有赖于在无数次的比较之间得出的一种传递性关系。一个经典的问题就是:“小白的岁数比小蓝大,小光的岁数比小白大。他们三个人,谁的岁数最大?”这个问题往往让孩童们有所纠结。然而,如果提供给5根长短不一的棍棒,让孩子们开始动手做题,幼儿便开始能够运用逻辑解决问题。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经过多次失败后,孩子便懂得,每次找一根最短的,亦或是最长的,依次排下,便可答对题目。从中他们积累的经验:每次拿的最短的棍棒必定比前面所有的长,同时一定会比后面所有的短。这就说明幼儿此时已具备了序列观念。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教有法而无定法,数学方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通过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可更好地教导其学习数学,须从其生活中常见且熟悉的具体物件出发,逐一引入数学的抽象概念。

皮亚杰认为,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从对动作进行具有逻辑意义的概括与内化中得出,同时,约2岁的幼儿便可具备在动作层次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若要在头脑中完全达到一种具有逻辑的思考水平,则大约在10岁以后。教师切不可将表象作用无限夸大,甚至认为儿童认知数学即是在头脑中形成数学表象的过程,于是通过让儿童观看实物、图片,教师讲解数学概念的方法进行教学,试图让儿童在脑海中“刻下”数的表象,加减的表象等。其实,如此死记硬背法在学习数学时并不可行。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来加深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通过教师给予儿童其熟悉的实物材料,构造有趣的情景故事,让幼儿在动手中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技能与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大小排序。教师为幼兒提供了4种大小不同的瓶盖、纽扣和积木(人手一套材料,能力强的提供5种),让幼儿给操作材料排队。由于材料不同,难度各异,有利于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选择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操作顺序。

(二)游戏法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果、抽象概括乃至判断推理、形成数学概念。例如,情境中的数学游戏,操作性数学游戏,运用感官的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等。例如:按数取物。

(三)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的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的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 重叠比较。重叠比较即是把一个物体(组)重叠在另一个物体(组)上,形成两个物体(组)的元素之间一对一对应的形式,进行量或数的比较。

(四)讲解演示法

讲解演示法是指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教具,将抽象的知识直观而简单地展现出来,以此传授给幼儿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基数的含义、序数的含义、相邻数的含义、数的守恒等都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传达给儿童的概念性知识。数字有字形、读音、写法,也需要传承,需要教师的讲解和传授。

(五)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并非是交易直接把数学知识交给幼儿,而是要求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发现,并获得新的知识。

总的来说,即使在学龄前,儿童的数学能力发展早已有其独特的规律与特点,儿童对数和数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与个别差异性,了解儿童早期感性数经验的发展规律与差异性可帮助教师以有效的方法来传达给儿童所需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复旦院士:为什么学数学?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EB/OL].腾讯教育网站,2016(4).

[2]戴晓晴、崔璐.“神一般”中国数学震惊英国[EB/OL].新华网网站,2015(4).

[3]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周欣、黄瑾、杨宗华.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谈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EB/OL].3edu教育网站,2014(1).

猜你喜欢
特点幼儿策略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