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质调整饮食,助糖尿病患者安然度夏

2018-05-30 09:53策划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图片提供
中老年保健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质饮食血糖

策划/晓 雪 文/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徐 远 图片提供/壹 图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中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多伴随超重或肥胖、脂肪肝、血脂异常、高血压等。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各项治疗的基础,是任何阶段均不可缺少的措施。即便降糖药层出不穷,若忽略食疗,也很难取得理想效果。不少患者缺乏合理饮食的知识,甚至为此付出代价。一位35岁的男性,3个月来经常口渴,常以大量可乐解渴,来诊时即刻血糖高达28.6mmol/L(毫摩尔/升),尿酮体阳性,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仅半步之遥。另一位42岁的男性,甘油三酯高达9.5mmol/L(2型糖尿病常伴高甘油三酯血症),一次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后诱发了急性胰腺炎,急诊入院,经抢救才转危为安。

临床中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存在各种各样饮食方面的困惑,询问最多的也是饮食问题,在此首先介绍人人都要遵从的平衡膳食及消瘦或肥胖者的饮食误区,其次介绍不同体质的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最后在夏季来临时,介绍安全度夏的饮食小常识。希望能给“糖友”一些帮助。

“病从口管”—遵守原则,远离误区

人人须遵守的饮食原则

中国最新《糖尿病膳食指南》倡导的总则是: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提供全面、均衡营养。具体措施解读如下(各类食品用量皆为生品重量)。

1.主食定量,由医生或营养师确定适合的主食量,不同体力劳动的成年人一般200~400克/日。精米、白面与小米、燕麦、薏米、紫米、绿豆、红豆、黑豆等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宜占三分之一。

2.新鲜蔬菜300~500克/日或更多,种类、颜色多样,多吃绿叶菜、胡萝卜、紫甘蓝、番茄等深色蔬菜;土豆、山药、南瓜等淀粉多的菜按主食计算热量。水果适量(需有医生指导)。调查发现,富含维生素,食物纤维,钙、钾、镁、铁等矿物质的蔬菜摄取量愈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愈低。

3.肉类2~3两/日,常吃鱼虾蟹贝等海产品及禽肉,猪牛羊等畜肉适量摄入,肥肉不多食。4~7个整鸡蛋/周。限制腊肉、香肠、烤肉等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量。

4.保证每日1袋牛奶或其他相当量的奶制品。适量摄入豆浆、豆干、豆腐等大豆制品(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者需有医生指导)。

5.提倡用蒸煮炖焯等烹饪方式,少用油炸、红烧等烹饪方式,烹调油平均25~30克/日。食盐 6克 /日。

6.饮水平均1500~1700毫升/日(心衰、水肿等患者需有医生指导),避免含糖软饮料,以白开水、茶为好。限制饮酒。

7.定时定量,规律进餐,食物多样,平均每天12种或每周25种以上为好。《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明了全面营养的重要性。一天中早、午餐吃好,晚餐适量减少。细嚼慢咽,控制进食速度。进餐顺序以“蔬菜-肉类-主食”为好。

8.有条件者定期请医师及营养师指导,至少每年4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特别注意事项

●关注含盐量高的食物很多食品含盐量高,可谓“隐形杀手”,如酱油、酱豆腐、酱菜、咸菜、泡菜、腌肉、海鲜汁、蚝油、味精、鸡精、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均应将含盐量计算在内。食盐即氯化钠,人体对钠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其增高时,会增加血容量,引发高血压,加重心、肾负担。如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或肾脏疾病,必要时盐要控制在3~5克/日,甚至更少(根据病情及电解质水平,随时调整摄入量)。

●不提倡饮酒喝酒不要超过每日啤酒300毫升,或红酒100毫升,或白酒20毫升。长期饮酒对身体伤害很大,甚至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甘油三酯居高不下者(高于4.5mmol/L需酌情药物治疗)遇饮大量白酒,或吃油腻食品,有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代价惨重。另外少数服用促胰岛素分泌剂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者,大量饮酒后可出现心慌、颤抖、饥饿、汗出、乏力等低血糖表现。严重低血糖若被醉酒掩盖,可以危及生命。因此为了安全,还是以不饮或少饮酒为佳。

●少量多餐以全天摄入同等质量的食物为前提,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者,分成5~6份,少量多餐,即多吃一顿比少吃一顿好,这样每一份食物升糖的力度均较小;若只分成2份(即每天两餐),每一份食物升糖的力度明显增大,血糖也随之升高。故推荐一日至少三餐。另外,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衡,这样会减轻血糖忽高忽低的波动。

远离误区

“民以食为天”,“病以食为要”。管理糖尿病,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提供全面、均衡营养是关键。而糖尿病患者又分为消瘦和肥胖两种类型,他们往往会走入一些饮食误区,需要区别对待。

消瘦患者:怕血糖高,饭菜量少,粗粮为主

我曾看到不少老年患者,面色苍白,精力差,疲乏、消瘦。因为长期热量不足,人体只能靠过量分解脂肪来释放能量,故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出现酮尿,导致饥饿性酮症。我也曾遇到饮食过少、抵抗力下降甚至患肺炎者,这些患者往往是由于饭后血糖升高,故自作主张,饭菜少进,仅以所谓低糖食品如莜面、玉米面等充饥,全天主食少于150克。本想以此控制血糖,可久而久之消化功能下降,进而导致了严重的营养不良。我常告诉此类糖友:“人为本,糖为标”,建议他们齐全搭配各类食品,保障应有的热量,不能因噎废食。只有摄入全面的营养才能获得充沛的体力,至于高血糖,医生会想方设法改善,“人要壮,糖要降”,两者兼顾。有一位瘦弱的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只有17.8,我为其设定的目标是把BMI提升至22左右。有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BMI与死亡率存在着“U形”关系,BMI 22或 25时,死亡率均升高。具体调整步骤如下。

消瘦、正常、超重与肥胖的标准

1.粗算出患者的标准体重

老年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

年轻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具体到这位68岁、身高151厘米的患者,标准体重 151-100=51公斤

根据体重及体力劳动合理安排热量

2.参考其体力活动情况估算出全天需要的总热量

以其为轻度体力劳动举例,全天热量 51×35≈1800千卡。

3.按照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全天5两主食,1 斤蔬菜,3两肉,一袋奶,3平勺油,20克坚果,并教会其热量互换的方法,灵活安排食谱。坚持半年后患者体重增加,精气神改善,血糖在药物控制下也改善理想。

等值蔬菜类交换表

食物交换份表

肥胖患者:减肥少吃主食就行

上面讲的消瘦患者其实是少数,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 BMI 24),或肥胖(BMI 28)。常听很多患者抱怨“喝凉水都胖”,管了嘴也迈了腿,体重却“岿然不动”。一位38岁的男性患者,BMI高达33.2,他“诉苦”说每天只吃2顿,每顿主食比以前减少1两,每天行走1小时,可3个月体重丝毫未减。经详细了解后得知,他误认为南瓜及南瓜子能降糖,核桃能健脑,看电视时常大量摄入,造成总热量超标。大约15克的松子、瓜子、南瓜子、花生就相当于10克油或25克主食的热量。我让他严格限制全天所有入口食物及饮品的总热量,暂设定每月降低0.5~1.5公斤体重为目标,嘱其坚持持续降低体重至满意水平。

该患者体重90公斤,本应摄入热量为2250千卡/日,为减肥设定热量为1800千卡/日,且减少脂肪等高热量食品的比例。平时多选五谷杂粮,如莜面、荞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低脂、低糖、低淀粉食物以及蔬菜等。若吃淀粉含量高的番薯、土豆、芋头、玉米等,则应当成主食计算热量。避免吃烧茄子等需油量大的菜品,适当增加凉拌菜。忌食厚味、煎炸、油酥之物,限制或戒除饮酒,忌暴饮暴食,细嚼慢咽以减少摄入量。饥饿难耐时,可选择各类新鲜蔬菜餐时或餐间充饥,增加饱腹感。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患者不但体重下降,且血糖平稳,气色和体力也好转。临床观察显示,超重或肥胖者减少5公斤体重带来的益处甚至可以和口服降糖药物相媲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要从管住嘴入手,尽早使体重达标,为保护心脑而减肥。

体质有偏差 舌尖找平衡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认为其发病与过食肥甘、脏腑柔弱、七情失调等有关。

体质是指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先有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现有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类型。

2型糖尿病患者中各类体质均有。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中医素有“肥人多痰”之说。《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云:“肥贵人膏粱之疾也。”所以,糖尿病患者多以痰湿体质为主。我们就以饮食失调、过食肥甘、损伤脾胃的痰湿体质为主,其他体质为辅,介绍一下体质特点及饮食管理常识。

痰湿体质

1.痰湿体质的成因

痰湿体质大多由于先天脾虚及后天饮食失调,摄入热量过高,且缺乏运动造成。这种体质往往过食肥甘厚味,或食量大,或喜饮酒,导致脾胃虚损,运化呆滞,不能布散水谷精微荣养四肢百骸,也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聚湿生痰,痰湿内扰,黏腻难解,发为诸病。

2.痰湿体质的主要特征

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口黏,舌体胖大,舌苔腻等;可以并见面部皮肤油垢或面色淡黄而暗,头晕目眩,身重困倦或嗜睡,多汗,胸脘满闷,痞塞不舒,肠胃不适甚则恶心呕吐,痰多,大便黏滞不畅,小便微混,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等。

3.痰湿体质的危害

痰湿无处不到,所留之处阻碍脏腑功能,从而变生多种病症。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及“顽痰生怪病”之说,故痰湿体质多以消渴(糖尿病)、中风(脑血管病)、胸痹(冠心病)等顽疾为主,另外眩晕、腰痛、带下症、不孕症、阳痿等病症均与痰湿为患相关。

4.痰湿体质宜常选健脾去湿的食物

脾虚则气短懒言、疲乏困倦,运化失调则腹胀、便溏。应多食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益气健脾去湿的食物,包括肉类如:鲈鱼、鲫鱼、鲑鱼、鲢鱼、乌鱼、泥鳅、鸡肉、牛肉等;主食类如:粳米、小米、籼米、薏米、黄米、玉米、莲子、大麦、红小豆等;蔬菜类如:莲藕、山药、芋头、百合、黄豆、白扁豆、香菇、胡萝卜、大白菜、卷心菜、空心菜、花菜、木耳、番茄、莴笋、白萝卜、冬瓜、丝瓜、葫芦等。“脾为生痰之源”,多食清淡健脾之品,有利于改善痰湿体质。

5.痰湿体质慎食聚痰生湿食物

容易生湿的食物很多,是痰湿体质者特别需要“忌口”的。慎食含高胆固醇、高热量的肥甘油腻食物,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肾、肥肉、猪牛羊油、黄油、各类熟食肉质品等;慎食各种高糖、多油及黏腻食品,如:油炸食品、糖果、蜜饯、水果罐头、果酱、花生酱、冰淇淋、粽子、月饼、年糕、甜饼干、甜面包、甜点、可乐、汽水、果汁、酒类、大量坚果等。上述食品易助湿困脾,严重影响减肥效果,且是脂肪肝,血糖、血脂、血压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直至心梗、脑梗的罪魁祸首。糖友一定要把好入口这一关。

其他体质的饮食须知

饮食对下列体质的改变作用不可夸大,但也不能小视,将各类体质的饮食须知概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1.湿热体质湿热体质可以兼有痰湿体质的表现,面红目赤或面部油光发亮,鼻尖红,容易生疮疖,口气重,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舌苔黄、厚、腻。宜食赤小豆、绿豆、空心菜、芹菜、黄瓜、苋菜、丝瓜、苦瓜、番茄、莲藕、葫芦、冬瓜、西瓜、荸荠等甘寒或甘平的清淡食物。忌食助湿食物(见痰湿体质)及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羊肉、狗肉、鳝鱼、韭菜,及火锅、烹炸、烧烤等助热食物。

2.气郁体质气郁体质者体型一般偏瘦,长期情志不畅,闷闷不乐,焦虑忧郁,多愁善感,无缘无故叹气,睡眠不安,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宜食小麦、海带、萝卜、金橘、山楂等能行气、解郁、消食功效的食物。忌睡前饮茶、咖啡等。

3.血瘀体质血瘀体质表现为面色晦暗或黄褐斑,肢体麻木或疼痛,肌肤甲错,唇舌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紫暗,脉弦涩等。宜食山楂、紫菜、萝卜、黑豆、海带、胡萝卜、慈姑,饮玫瑰花茶、葡萄酒、黄酒以疏肝理气,活血行气。忌食油腻之品以防痰瘀互阻,忌食寒凉之品,中医有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之说。

4.气虚体质气虚体质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松弛,少气懒言,声音低弱,易出虚汗,食欲不振,气短乏力,易感冒等。宜食益气健脾的食物(见痰湿体质)。

5.阳虚体质阳虚体质表现为手足发凉,背部、腹部、腰膝或周身怕冷;不耐寒,夏不能接受空调冷气;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宜食羊肉、鹿肉、虾、核桃仁、韭菜、鳝鱼等补阳食物。忌食生冷之品。

6.阴虚体质阴虚体质表现为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口苦咽干,渴喜冷饮,易怒,五心烦热、盗汗,尿黄,便秘,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数。宜食瘦猪肉、鸭肉、甲鱼、鱼类、海参、鲍鱼、海蜇、牡蛎、蛤蜊、芝麻、牛奶、百合、黑木耳、银耳、藕等甘淡滋润之品。忌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姜、蒜等辛辣温燥、伤阴助火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7.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特禀体质表现为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过敏,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等,往往有一定遗传倾向。宜清淡、均衡饮食。慎食虾、蟹、海鲜、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当糖尿病患者来找中医师就诊时,其形体的胖与瘦,精气神的好与差,毛发的疏密与黑白,面部的气色与光泽,耳廓的形态,唇、舌等表现,医师会一目了然,再加之对上述不同症候、舌像、脉象的仔细观察,对患者体质类型及当下病机就会成竹在胸。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医师处方用药的同时,会酌情给予饮食指导以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细致管理。

夏季饮食护脾为先

夏季暑湿当令,容易助湿为虐。湿与热合为湿热,湿与寒合为寒湿,无论湿热与寒湿均困脾,脾乃“后天之本”,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要,夏季要注意护脾,还有一些其他的饮食注意事项。

1 辛辣食物,火上浇油

夏季暑热,易出现“上火”的表现,如心烦急躁,怕热多汗,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咽干口渴,头身痱疹,大便干燥,小便黄少等。忌食温热、辛辣、燥烈之品,如狗肉、牛肉、羊肉、酒、辣椒、生姜、大葱、大蒜、韭菜等,调味品中的小茴香、桂皮、干姜、花椒、八角等。热盛之人不得食用,脾虚有湿者也不宜食用,若热与湿合,“如油裹面”,湿难除,热难清。

2 苦味食物,降火健胃

夏季烈日炎炎,天气的热与体内的火同气相求,会助长火势。夏季人们也易出现心烦急躁、倦怠乏力、头昏胸闷、食欲不振等暑湿困脾之症。此时吃点苦味食物既可以增加食欲,避免“苦夏”,又能降火。研究证实苦味能降火燥湿、消暑退热、除烦健胃。苦瓜、苦菊、苦菜、鱼腥草、荠菜、带芯莲子、苦荞等均是佳品。饮用苦丁茶也有清凉、降火的作用。

3 脾阳不足,慎食生冷

常见人们为了消暑降温饮冰啤酒、吃冰激凌及冰镇西瓜等生冷食品,容易使脾阳受伤。脾阳不足可见怕冷,易腹痛、腹泻、肠鸣,手足不温,遇空调环境或进食生冷症状加重,易感冒,冷空气过敏,喷嚏,鼻流清涕等。盛暑之季也有寒湿内停,需穿厚衣厚袜者,此类患者切忌选用苦寒及易伤脾胃的食物,如螃蟹、鸭肉、黄瓜、梨、西瓜、荸荠等,少饮绿豆汤、绿茶、菊花茶等寒凉饮品,可以适量选用牛肉、羊肉、鸡肉、鳝鱼、韭菜,以及生姜、蒜、芥末、葱、花椒、胡椒等甘温之品作为调味品,护脾温阳,但毕竟是暑季,温性食品只用以除寒,宜适可而止。

4 多汗多尿,补足水分

夏季炎热,人体排汗量大,体内水分丢失较往日多,若再有多尿,则易造成脱水。有人外出时怕不方便排尿,故限制饮水,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导致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另外老年或血液高黏的患者容易因血液浓缩导致脑血栓形成,故多汗或多尿者应注意多饮温开水或茶水,这不仅能补充丢失的水分,改善循环,还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但糖友千万不可用含糖饮料,如可乐、汽水、果汁等来代替温开水,以免造成非常严重的高血糖,得不偿失。

5 根据血糖,选用水果

夏天各种时令水果大量上市,糖友宜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食用。水果消化吸收的速度快,会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平稳血糖不利。原则上血糖控制良好、病情稳定,即年轻人糖化血红蛋白 6.5%,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血糖 8mmol/L;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 7%,空腹血糖 7mmol/L,或餐后血糖10mmol/L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选用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柠檬、青瓜、西瓜、柚子、猕猴桃、枇杷、草莓、樱桃等。时间选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或血糖偏低时食用较为合适。根据血糖情况,一个水果可分1~3次吃完。若进餐前后吃水果则正餐主食量须相应减少,例如吃500克西瓜(包括瓜皮的重量)、200克橘子或苹果,则应减掉25克主食。血糖居高不下、病情不稳定者,应暂禁食水果,可用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代替,待血糖平稳后再作选择。

总之,糖尿病患者宜遵守饮食原则,结合季节和体质,在医生指导下食用适合自己的食品,长期合理地调节饮食,可达到身体强健、体质改善、血糖稳定及延缓慢性并发症的目的。希望“病从口管”,维护健康从自身做起。

猜你喜欢
体质饮食血糖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