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疲秦变强秦

2018-05-30 10:48殷志欣
国企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秦军郑国秦国

殷志欣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修成后,引来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灌溉,增加土质肥力,使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农业迅速发达起来,变得富庶甲天下。同时,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至今还在造福着百姓。

然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项无比伟大的古代惠民工程,却是韩国一项“疲秦”间谍计划成就的伟大工程。这项间谍计划非常拙劣,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修建郑国渠不但没有耗竭秦国实力,起到疲秦的效果,反而使得秦国的关中成为沃土,秦国变得越发强大,加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崩溃:步步惊心

秦国地广人稀,为了鼓励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商鞅实行变法,从而使秦国迅速强大,野心也膨胀起来,率先把吞并目光投向邻国韩国,因为韩国位于秦国东出函谷关之后的交通要道,成为秦东扩的障碍。

当时秦军是虎狼之军,作战勇猛果敢,且使用的武器也十分先进,锐利无比。面对强秦威胁,韩国成了惊弓之鸟,都城数迁,也摆脱不了秦国咄咄逼人的凌厉攻势。

公元前307年,秦国终于夺取了梦寐以求的函谷关。这时,大平原上肥沃的土地和物产开始暴露在秦军面前,秦国与邻国之间短兵相接在所难免。当时,和秦国邻近的魏国比较强大,公元前293年,韩魏联手,同秦国进行一场大战。结果,秦军致命一击,杀死韩魏联军24万人。公元前291年,秦军势如破竹,攻取了韩国中原重镇,冶铁手工业中心宛。短短一年后,在秦军威胁下,韩国大片沃土被迫割让给秦国。

然而,秦国一心想吞并天下,亡韩之心不死。从公元前403年立国到公元前246年,韩国共受到秦国较大进攻有19次。从公元前265年开始,秦国每年都从韩国夺取土地。韩国就像秦国嘴边的一块肥肉,被一块块蚕食着。

公元前262年,秦军夺取韩国重镇野王,切断了太行山上上党通往新郑的道路,逼迫韩投降。最后,在强秦进攻下,韩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将士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景象慘不忍睹,可谓步步惊心。

拙劣:疲秦之计

秦国日益强大,很想以自己为中心,发动兼并战争统一全国,而韩国是近邻,首当其冲,对此韩国也心知肚明。但此时的韩国,国运不济,国力孱弱,士气低沉,难堪重击,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并吞。公元前246年,韩桓王走投无路时,却突发奇想,脑洞大开,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策略,美其名曰“疲秦之计”。他耍了一个政治阴谋,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之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的非常冠冕堂皇,是要帮助秦国大力发展农业,其不可告人的真实目的却是要耗竭秦国的实力,延长秦国统一战争的进程,从而苟且偷生,以求得暂时的安宁。

而对于秦国来说,关中是秦国的基地,它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以便在兼并战争中拔得头筹,立于不败之地,也很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况且当时的关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着自然形成的十分雄厚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一个四面有天险扼守的安全之地。关中发展起来,秦国实力就会大大增强,统一大业就会指日可待。所以,一心想发展关中农业生产、有着远见卓识的秦始皇很快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同意郑国兴建声势浩大的水利工程,以便引来泾河水浇灌关中,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而郑国也不负众望,充分利用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点,巧妙设计引泾水灌溉工程,使渠水由高向低实现自流灌溉。同时,为保证灌溉用水源,郑国又巧夺天工,采用独特的“横绝”技术,通过拦堵沿途的清峪河、蚀峪河等河,让河水流入郑国渠。

败露:说服保全

俗话说的好,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郑国按部就班兴建这一工程中,韩国“疲秦”阴谋败露,秦始皇大怒,要杀郑国。但郑国胸有成竹,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也早就想好了说辞。他义正词严地说,兴修水利工程就算是消耗秦国大量财政收入,那也没用,韩国只能苟延残喘,多支撑几年而已,但兴建该渠,却可以使秦国变得国力强盛,人民富裕,而且会使万代子民受惠,真正建立了“万世之功”。郑国还说,杀掉我没什么,个人死不足惜,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工程要是半途而废,那就太可惜了,太不值当了,那才是秦国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秦始皇不愧是一位少有的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仔细琢磨,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被郑国彻底说服,一如既往,继续重用,郑国的身家性命也得以保全。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修建成功,被命名郑国渠。从此,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如同张开的两翼,东方六国都处在其阴影之下,秦国国力变得更加强盛无比,秦灭六国也到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时候。

奉献:天下粮仓

郑国渠建成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据史学家估计,郑国渠当时灌溉的115万亩良田,足以供应秦国60万大军数年的军粮。

公元前230年,秦军拔剑直指韩国。对这时的韩国来说,弄巧成拙,疲秦之计变成了强秦之策,注定了韩国逃脱不掉失败亡国的悲惨命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的最后决战一拉开,韩国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郑国渠建成15年后,秦灭六国,实现了统一。

郑国渠可谓是一项万世惠民工程,中国最为强盛的汉唐两王朝,都被它深深影响着。正是因为郑国渠的灌溉,关中才能物产富饶,生活富足,才能供养起京师长安的亿万之口,汉唐盛世的国都才能呈现出歌舞升平的繁盛景象。岁月摧枯拉朽,光阴斗转星移,郑国渠在沧海桑田中湮废了,但人们没有忘记,一直在苦苦探寻。皇天不负有心人,1985年冬,陕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的一位专家来到泾河边,终于寻找到了失踪的郑国渠。

二千多年后,就在郑国渠遗址不远处,有了一座新的水利工程,名字叫泾惠渠,渠名取泾河惠及关中大地和百姓之意。今天,关中平原上拥有130多万亩良田,这恩惠的源头,就是郑国渠。

猜你喜欢
秦军郑国秦国
做别人家的父母
看,秦军的炫酷装备
五张羊皮
“秦军”是如何炼成的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瞒天过海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趁火打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