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北京样本 中关村创业的那些故事

2018-05-30 14:05
科学大观园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中关村改革开放科技

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原点;而以中国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诞生算起,中关村已经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开放大潮中行进了近40年。

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是北京担当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依托,是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前沿阵地。

中关村40年风云创业路,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引人探寻,更值得铭记。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提起中关村的发展史,陈春先是一个旗帜般的存在。1978年,时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的陈春先被评聘为中科院第一批教授级研究员。此后的两年间,陈春先三次出访国外,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我看到美国一些高科技企業的条件,他们给我们的理念叫作技术扩散。”思想观念转变后,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带着纪世瀛、崔文栋等同仁,来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一间十几平方米的仓库,占用小半间房子,借了200元启动资金,北京等离子体协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就这样成立了。

不久之后,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出台了中关村办公司的政策,陈春先和他的团队将服务部升级成为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此后一大批毕业于中科院、北大、清华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创业,京海、四通、信通、科海、联想等民营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1985年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具雏形。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从此之后,中关村以震惊世界的步伐,一路高歌向前。到1999年,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达6690家,企业从业人数24.3万人,实现总收入1049亿元,工业总产值763亿元,利润67.5亿元。

2009年3月3日,国务院明确中关村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的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

截至2017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1746家,总收入51157.9亿元,出口2909亿美元,实缴税费总额25939亿元,利润总额4670.8亿元,企业申请专利数73838项,其中,发明专利数43696项,专利授权数43383项。

江山代有人才出

站在钓鱼台国宾馆的签约桌前,明朔科技创始人陈威有些激动。落笔后,他率队研发的“超级灯”将走出国门,率先在日本冲绳码头公园点亮。

“超级灯”即石墨烯LED灯。由于采用石墨烯复合材料导热和散热,“超级灯”体积比传统LED灯缩小75%,节电率却提升30%,还可具备WiFi热点、智慧监控、应急可视报警等功能。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陈威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实验室里,熬了5年才把石墨烯成功融入胶体里,找到最关键的导热胶复合材料,最终让“超级灯”大放异彩。

40年来,中关村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倾注激情和汗水。去年,这里平均每天成立80家科技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8万件,创新之火越燃越旺。

这些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创业公司,90%会在3年内死亡。即便如此,无数创业者还是前赴后继,在九死一生中,寻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宝贵机遇。

目前,中关村已经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创制国际标准307项。

来到北京西北,海淀区白颐路,这条因连接白石桥与颐和园而得名的路,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中关村大街。这条路,这两年正愈发见证着创新给中关村带来的巨大变革。

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指令,中国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国际领先的神经外科机器人,2018年以来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89家……如今,众多科技创新成果从中关村孵化诞生,集聚众多科技公司与创新技术的中关村,正以强劲的创新实力释放经济新活力、新动力。

人们说,中关村是中国“最强大脑”。这里是我国最大的、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区——仅中关村核心区所在地北京海淀就坐拥数百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今,中关村在“创新答卷”上成绩斐然。2018年第一季度,中关村示范区内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584起,是全球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2018年1—5月,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达到1.9万亿元。

是什么成就了中关村?

是改革。如果说创新创业是中关村永恒的主题,那么改革就是筚路蓝缕的“第一推力”、披荆斩棘的动力源泉。40年来,从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到改革发展的“先行者”,从探索企业制度破冰、呵护科技人员下海创业,到构建适于创新创业、与国际接轨的整体性制度设计,中关村在管理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企业服务创新等方方面面实现着首创性突破。

是开放。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一批批打开视野看世界的先行者,就没有中国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的乘势转身,也没有中关村的轰烈肇始。40年来,从模仿硅谷起步尝试打造“技工贸一体化”,到融入全球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从搭乘“信息高速公路”,到跻身全球创新第一阵营,中关村紧紧抓住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逐步摸索出一条国际化发展之路。

是奋斗。解放思想的春风里,陈春先、柳传志等一批科研人员以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闯敢试的精神,率先打破“铁饭碗”,宣告着第一代“中关村人”投身市场、拥抱改革的决心。40年来,这种精神的力量感染着中关村人,也塑造着中关村人。一个又一个闪亮名字的背后,写满了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这便是“中国的活力”。

是创新。《华盛顿邮报》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美国真正应该害怕中国什么?”最终答案为:不是单纯的GDP增长,而是无限的机会与希望。40年来创新文化的积淀,成就了中关村强大的资源吸附力,高成长企业集聚、创客大军荟萃、各种要素碰撞、创新孵化机构勃兴。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地区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在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宏大格局中,中关村脱颖而出,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以自己独具个性的发展路径、发展成果证明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毫无疑问,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关村。中关村堪称改革开放北京实践的一个生动样本,是引领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猜你喜欢
中关村改革开放科技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