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 企业家都经历了什么

2018-05-30 14:05曾响铃
科学大观园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创维彩电小米

曾响铃

传统制造企业在新时代里似乎并不“传统”,它散发出科技的魅力,彰显出时代的气息,众多互联网公司纷纷上市,或正奔波在上市路上……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诞生了很多勇敢奋进的企业家。

小米在香港上市,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雷军表示,当初在小米开业那天应理个发。开业那天没想到小米会成为一家这么伟大的公司。

继小米之后,映客、优信、拼多多、猎聘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纷纷上市,美团点评、沪江等正奔波在上市路上……互联网企业和它的创始人们,似乎正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距离香港交易所190公里处,创维的“King of OLED TV”即将登陆广州塔,预告海报时尚而精制,几个月前创维刚推出了一款OLED新款电视S9A,植入自主研发的变色龙AI芯片,超薄的整机形态极具未来科技感。

传统制造企业在新时代里似乎并不“传统”,它散发出科技的魅力,彰显出时代的气息,它的创始人黄宏生今年62岁,比任正非小12岁,比马云大8岁,比雷军大了13岁。

“诸神创世纪”的80年代

如果将镜头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一切将会蒙上诸神创世纪的色彩。中国的市场一片“荒芜”,后来叱咤风云的企业人物此时在这里潜滋暗长,他们怀揣着年轻的野望,南下或北上,凭着敏锐的嗅觉发现每一丝可能的商机。

此时在深圳闯荡的王石,在土地拍卖中窥见了房地产业的曙光;柳传志在喧嚣中看到了个人计算机的方向;华为的任正非在香港公司做代理的同时,悄悄开始研制自己的数字交换机。

1989年,当年在华南工学院同班共读的“华工三剑客”均已崭露头角。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惠州的李东生终于当上了厂长,他主持的TCL电话机产销量已经雄踞全国同行业第一名;班长黄宏生几经创业,总算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一家遥控器厂,取名创维。

有一天,李东生途经香港,跟黄宏生碰面,两人都谈及各自的行业规模偏小缺乏扩张性,李东生诡秘地说:“我现在看中了一个新的行业。”黄顾盼低声问:“是不是搞彩电?”两人相视大笑。很快,TCL和创维都转型到彩电制造业。”另一个叫陈伟荣的同学,则在日后成为康佳公司的管理者。极盛之时,创维、康佳、TCL这三家公司的彩电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

1993年,在政府的鼓励下,外资企业蜂拥而入,跨国公司们开始梦想中国,恣意生长的中国企业,感受到国际竞争的阵阵寒意。

康柏、惠普、IBM等国际著名电脑公司来势汹汹,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一片风声鹤唳,刚刚起步的电脑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权衡利弊之后,当时堪称计算机领域明星的企业家史玉柱以极大的勇气,做出跳出电脑产业,走多元化扩张之路的决断。

柳传志则在“柳倪风波”平息之后,决心在自主品牌的打造上放手一搏,通过引导公众舆论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两个杀手锏,联想经济型电脑席卷全国,和其他中国品牌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

在彩电行业,战事同样激烈。当时以松下、东芝、索尼、飞利浦等外资品牌蜂拥中国,国产彩电品牌囿于技术、品种、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因素,毫无招架之力。相关数据显示,90年代初,外资品牌一度占据了中国市场80%的份额。在外资品牌疯狂的绞杀之下,中国电视品牌数目骤减,危机四处蔓延!“坐以待毙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痛定思痛之下,1996年,倪润峰闪电般发起一轮价格战,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幅降价,接着TCL与康佳跟进,战争升级。

这场史无前例的降价风潮,将全国90余个中国彩电厂商都卷入其中,最终演化为中国彩电工业格局重组,完成中国彩电品牌对外资品牌的逆袭。

在抵御“洋彩电”的浪潮中,1993年才正式生产彩电的“晚辈”创维,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黄宏生认为,要使创维走出这种逆境,必须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而且只有立足高科技、高产品,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创维的选择避开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烈价格战,实现了在另一条道路上的超越,1993年,创维年产20万台,销售收入3.5亿元;5年后这一数据变成了年产200万台,销售收入达30亿元,创维也由此一跃成为一家现代化集团。

经过这场“民族品牌保卫战”,中国彩电市场风云骤变,一大批彩电企业被清洗出局,中国市场初步沉淀出创维、海信、TCL、康佳、长虹五强争霸的彩电格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场国内与国外品牌的大混战,成就了黄宏生、柳传志、倪润峰的沙场传奇,也奠定了未來10年他们在各自领域称霸的实力。

互联网中的颠覆与变革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互联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在10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便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几乎在一夜之间,马云的淘宝、刘强东的京东、马化腾的腾讯家喻户晓。2009年11月11日,“光棍节大促销活动”悄然而起,淘宝商城当天交易额突破5200万,2011年达到53亿,是两年前的100倍。这一年,马云把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并提议把“网购狂欢节”改成“购物狂欢节”,一字之改,表达了电商对零售的全面攻击。

在互联网的冲击波之下,曾盛极一时的传统家电渠道商国美、苏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局。苏宁的1342家门店出现史上第一次业绩下滑,当时,张近东的“全国3000店”的梦想已无实现可能。

即使是强悍如国外品牌也难以招架。2011年2月13日,全球最大的电器零售连锁巨头——百思买,在上海徐家汇的专卖店门口贴出公告,宣布退出中国市场。TESCO、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四大国际零售企业,也相继更换了主帅。

互联网时代,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企业家已经纷份登场,那些先成长起来的企业和它的创始人只能忍受被淘汰的命运?苏宁的张近东没有答应,转型、转型、转型,成为他今后最重要的事情。

在传统实体店哀鸿遍野之际,张近东相信实体店的魅力,他结合新兴互联网技术,提出了“科技苏宁、智慧服务”的新十年战略,摸索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智慧零售模式,苏宁变成了苏宁易购,被称为进步最快的互联网零售企业。

相比几年前的互联网带来的凛冽寒冬,在2017年12月召开的战略发布会上,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提出了三年要实现15000家店、2000多万平方米商业实体的落地。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颠覆是全方位的,对传统制造业来说,比渠道颠覆更可怕的,是雷军的小米模式。

2011年8月16日,身着黑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的雷军,出现在小米发布会上。这是一个极为经典的时刻,它是互联网精神对传统制造业的一次致命突袭,以十分突兀和另类的方式完成了革命性融合。

在互联网中疯狂成长的小米,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生存的威胁,它以极低的价格、极丰富的内容、极年轻的品牌形象,迅速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仅仅两年后,工厂数量、专卖店数量都为零的小米,总收入竟然达到了300亿,这对传统制造业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2013年5月,互联网品牌乐视横空出世,贾跃亭祭出“内容颠覆硬件”的打法,并企图以互联网颠覆传统制造业,2014-2016年,乐视电视销量分别为150万台、300万台和600万台,微鲸、暴风、风行接连跟进,“小米模式”的恐慌蔓延到了彩电业。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互联网电视带来的冲击波里,时任创维集团CEO的杨东文,挥刀向自我革命。一方面针对内容生态建设,创维及时推出互联网品牌电视酷开,并于当年“双十一”成为首个单日销售过亿的彩电品牌;更先后与腾讯、爱奇艺达成战略合作,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视频资源。

杨东文并不孤独,海信推出了VIDAA,康佳推出了KKTV,TCL推出了雷鸟,长虹推出了CHIQ……从全球围攻的腥风血雨中闯过来的五大彩电品牌,谁都没有坐以待毙,“不变革,毋宁死。”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互联网品牌的狂欢窒息了人们的思维,“内容为王”到最后演变成“硬件免费”,一度甚嚣尘上。洞悉行业百态,熟知行业发展根基的创维刘棠枝炮轰行业乱象,“硬件免费是赤裸裸的谎言!”

在刘棠枝主导下的创维,注重内容生态建设,更注重硬件技术的提升。与此相反,没有硬件技术的互联网品牌,在原材料上涨的现实逼迫、传统电视制造迅速跟进的态势下,渐成强弩之末。

2017年贾跃亭遁迹海外,这场互联网品牌与传统制造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硝烟散尽后,战场之上,传统电视制造商仍旧牢牢占据市场上绝大部分份额,互联网品牌中唯有小米电视实现逆境突围。

“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大。”互联网以极威胁的姿态带来新生事物,颠覆了整个彩电行业的思维运营模式,却没有动摇传统制造商的位置。那些在时代潮流中敢于革命的企业家,领导着他的企业浴火重生,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以核心技术再一次突破

“中国制造正在崛起!”近几年来,国人自信心高涨,Made in China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华为、美的、海尔等一大批制造企业入选世界500强名单,并且这一比例正在逐年提高。

中国家电企业也开始了品牌全球化之路,创维先后收购南非厦华工厂、德国Metz,海信成了2018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TCL也名扬海外……一切绚丽而夺目。

但,中国制造真的崛起了吗?

一场突如其来的中兴危机,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国人狂热的梦。

2018年美国对中率先发起贸易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4月16日,在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制裁方案之后,中兴前途茫茫,舆论界一片哗然,何以如此?——作为中国高科技巨头,中兴竟然没有自己的核心芯片技术!

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制造如今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突破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华为的任正非,就看到了这一点,每年都从公司销售营业额中抽取10%,用于研发。尽管华为技术优势在国内首屈一指,任正非仍旧忧心忡忡,“即使投入这么大的心血,至今华为没有原创性的研发。”

2017年,在德国柏林IFA布会上,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AI芯片——麒麟970,引起全球瞩目。

仅仅半年后,中国家电制造领域的一则消息,再次引起市场轰动。2018年3月,创维官方高调宣布,其研发的新品Q5A正式面世。据悉,这是全球首款搭载AI芯片的智能电视,由创维自主研发而成。在某种程度上,创维Q5A的面世,可以认为是中国家电业制造实力突飞猛进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华为与创维这两位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联合推出应用了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量产的智能电视芯片的GLED电视。据了解,这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智能电视芯片,也是创维跟华为海思申报获批的国家“核高基”项目可以量产的第一个产品。

“我们要防止技术的空心化,没有核心技术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早在20多年前,创维生产彩电之初,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就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除了芯片,面板制造便是彩电生产的重中之重。“从CRT到液晶,电视的核心技术——面板制造,一直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黄宏生表示,如今在OLED时代,他看到了中国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

要超越国外品牌,成为时代的领先者,不是某一个企业的事,需要全产业链的同心协力。在彩电产业链的上游,京东方集团董事长王东升、深天马董事长陈宏良以及李东生等一群有志之士,加紧对面板的研发生产,在国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京东方2017年全球出货总量为2.6383亿片,跃居全球第二。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ES2018展上,创维展示了中国第一个全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尽管这块屏幕只有5.2英寸,却意义非凡,它代表了中国企业掌握了全球领先的柔性显示核心技术,在柔性AMOLED显示领域实现中国制造零的突破,黄宏生对彩电核心技术的念念不忘,由此可见一斑。

OLED将替代液晶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主流,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掌握OLED面板制造技术将成为彩电品牌赢得下一个10年的关键。如今,创维在黄宏生、张学斌、杨东文、刘棠枝布局与一脉相承下,赢得了发展先机,至今创维已经在2017年國内OLED电视销量中排行榜上拔得头筹。

从1978到2018年,40年的沧桑巨变,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绎了多少传奇,每一次时代的变革都将催生出新的企业家,他们站在舞台中央,万众瞩目!

这一群又一群在腥风血雨中闯荡财富的企业家,或“与狼共舞”拼夺中国制造崛起的核心利器,或在“一带一路”大势下演绎国际风范,究竟是时代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演绎了时代?

猜你喜欢
创维彩电小米
创维HT-i
传递
创维智能电视:打造大屏AIoT生态
杜小米的夏天
微型彩电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中国彩电技术创新联盟启动
2013年4月全国及分区彩电畅销机型平均价格
2013年2月全国及分区彩电畅销机型平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