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之父田家炳 让13亿人口变成财富

2018-05-30 17:17
科学大观园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田家炳慈善家老先生

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辞世。

那颗以田家炳命名的小行星,还在日夜转动,但田家炳却已不在。

多年来,在中国,田家炳及其基金会捐助捐建了包括大中小学、幼儿园在内的300多个教育机构,每个省市都有他的资助。这使得他有“百校之父”的称谓。

那颗以田家炳命名的小行星,还在日夜转动,但田家炳却已不在。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会官网发布消息,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辞世,享年99岁。

出生于广东的田家炳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逐步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他曾任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田家炳基金会的格言是,“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炳就以捐办公益为业;1982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教育公益;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自己成为职业慈善家。

在记录客家精英的纪录片《走出围龙》里,田家炳谈起了自己卖别墅捐资的故事。1997年金融风暴,香港经济受到重大影响,田家炳对外承诺的捐资也难以为继,他决定卖掉他在九龙塘高尚住宅区占地900余平方米的大别墅。别墅售价5000多万,“我觉得自己答应了别人的承诺,可以实现了。每间中学250万,可以捐给二十几间中学。我觉得捐建中学让学子受惠,那种收获、那种效果会比自己住大很多。”

“当年卖了别墅,一直以来都是租房子住。”田家炳基金会工作人员说。直到去世,田家炳一直与亲人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他 也曾打趣说自己是“无壳蜗牛”。“他无产、无车,将所有都捐赠出来。”该工作人员说,“他名下的4座物业都捐给了基金会,我们用物业的租金来维持基金会的运作。”

“2010年,基金会捐了出来,管理层加入很多公众人士,基金会交由公众打理,不再是家族管治。全国的田家炳中学、小学,为数不少,超过200家。”田家炳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

为什么田家炳会如此钟情教育事业?田家炳在2006年接受采访时说,“16岁时父亲就去世,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我刚刚读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辍学,接手父亲的砖瓦窑生意。小时候没读多少书,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后来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过欧洲一些国家,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发达。”田家炳说,“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我能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创业、对国家的发达兴旺有多重要。13亿人口是中国的一个大‘包袱,怎么把这个‘包袱变成财富?我认为就是办好教育。”

广东惠州市田家炳中学校长姜南飞介绍,该校原名惠州一中江北分校,成立于1997年。该校得到田家炳老先生250万元的资助,建设综合楼。2005年12月19日,该校正式挂牌更名为惠州市田家炳中学,当时已经86岁高龄的田家炳特意从香港赶来参加挂牌活动。当天,他还和田家炳中学的学生们开了一个小时的座谈会。

“田博士(田家炳老先生)為人非常和蔼可亲,没什么架子。我记得挂牌那天,天气挺冷的,怕田博士着凉,我们特意给他准备了一件羽绒服。没想到,活动结束后,他把羽绒服脱下来叠好还给我们。吃饭的时候也是,不让我们点很多菜,而且点了的菜,一定要吃完。”在惠州市田家炳中学老师刘活先眼中,田家炳老先生特别高尚,让他十分敬佩,“座谈会上,田博士还和同学们说,他家很多孩子,但是他的财产不会留给自己的小孩,要用来做教育。”

正是为了把钱都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田家炳素有“吝啬”之名:他在生意场上从不搞铺张的仪式;儿女婚嫁一切从简;自己80岁大寿也不摆酒;一双鞋穿了10年,袜子补了又补;曾戴的电子表,因款式已旧得不便示人,只好装在口袋里……

熟悉他的田家炳基金会工作人员说,老人家后来虽然身体较弱,但“思想依然非常清晰”。这位工作人员回忆,直到今年年初田家炳依然可以背诵朱子治家格言。在朱子治家格言中,颇为经典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诚如这位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所言,田家炳吃得清淡,过得节俭,“做一下体操,看看书,看怎么跟进学校的活动,他过的日子也很简单,不会有什么享受,他自己也不需要享受。”

田家炳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某所大学教学楼的墙壁上,或某所中学的名字中,但作为颇有成就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却很少见诸报端。用捐资人命名学校在香港比较普遍,香港有两家学校拿田家炳命名,而内地是从田家炳家乡大埔县开始的。“他们将我做的项目命名为‘田家炳,希望提倡这种文化,表示有某位华侨热心公益。”

梅州大埔田家炳小学是田家炳在中国资助的第一所学校。现任校长房顺康在20多年前见过老先生一面,当时的他还只是一名教师。田家炳来学校举行座谈会,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他强调得最多的是教育学生品德的重要性。房顺康回忆,田老先生穿着朴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当老先生离开会议室时,发现夫人还有半杯茶没喝,立刻让她回去把剩下的茶喝掉。这个举动给房顺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一篇十几年前的媒体专访里,田家炳曾说,“我不是想用钱来换取任何名誉,只想自己开心、社会有益。我一向喜欢做实在的事情,名声太响了,就会华而不实,觉得是个负担;实而不华,我更容易负担些,所以我不重视怎样去宣扬自己。”

猜你喜欢
田家炳慈善家老先生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绿洲里的老先生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因小失大
100万只猫
神奇的同学录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天上有颗行星叫“田家炳星”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算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