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统编本一上)教学设计

2018-05-30 10:48阮美好罗学芬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大雁读音

阮美好 罗学芬

文本解读

本文作为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首个课文单元的首篇,相对于第一单元的识字素材而言,课文是完整的、鲜活动态的话语世界,体现了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交际功能。本课承载着进一步学习识字写字,以及开启课文学习的双重任务。首先是识字,“拼音是识字的工具”,课文成为巩固汉语拼音的有效载体。本文生字字音涉及易混声母“q、p”的辨别,翘舌音、前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的准确拼读;在完整具体的语境中学习“一”的不同读音(变调)和轻声音节,南方地区学生需要指导读准儿化音。通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开启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其次是認识自然段,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课文,认识自然段须作为一个重点来突破。第三是写字,本课中,“一”字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了”加“一”,变成“子”字;“人”加“一”,变成“大”字。这无疑可以引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本文语言精练而富有诗意,对于开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可提供两个方面的引领:一是直白的言语真切还原儿童的体验与发现,唤醒了他们的童真话语。“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中的“了”字结构,写出孩子对季节变化的初步发现;“一片片”写出了孩子眼中树叶飘落的真实状态;两个“那么”,写出了孩子抬头仰望的瞬间发现;两个“一会儿”,写出了孩子对新奇事物非同一般的专注与好奇;两个“!”,令发现的喜悦喷涌而出。二是本文的轻声和儿化都特别突出,“一”的读音变化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如何借助文本语言,引领学生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话语世界,朗读无疑是极好的方式。首先是读准字音,需要教师示范强化,让学生反复练习。流利地朗读,必须做到连词读,不丢字、不添字,并能正确停顿。作为课文的首篇,教师在本文的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发

挥范读的作用,通过引领学生倾听、模仿和比较,逐步形成语感。通过对课文入情入境的朗读,秋天独特的景观、富有诗意的言语,以及语言的读音规律,便会走进学生的内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所得,获得初步的言语智慧的提升体验。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在课文中圈出课后生字条

中的生字,并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生字三遍。

2.尝试朗读课文两遍,遇到困难,可以回看汉语拼音单元的相关部分,或者借助朗读音频先听几遍,再跟读。

3.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公园或郊外去看看秋天景色会有哪些变化,或者上网搜集秋天的图片,以及描写秋天的儿歌。

教学目标:

1.会认读“秋、气”等生字,认识“木字旁”等偏旁;会书写4个生字和“横撇”1个笔画。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的不同读音和轻声。背诵课文。

3.能结合插图初步读懂课文,体会到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

4.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表

达的音韵美和节奏美,积累“一”字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一猜:不识字,把字排;秋天去,春天来。(大雁)

2.当我们看到大雁南飞时,会想到什么季节到了呢?板书带拼音课题。

3.拼读、识记“秋”字。

4.出示“秋”的字体演变过程,通过字源认识“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聆听朗读识字

1.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生字。

2.指导“一”字的读音。

3.同桌一起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读准“一”字的不同读音。

认识自然段

1.比较课文和儿歌在形式上

的不同。

2.认识自然段。

3.逐段指名接龙朗读,聆听,正音。

借助偏旁识字

1.认识新偏旁,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1)出示、认识新偏旁,和“木、口、人”相比较,找不同。

(2)组内完成拼字游戏。

2.找一找,还有什么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3.组内认字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4.识字游戏“落叶飘下来”,巩固生字。

5.男女生分组合作逐句接龙

朗读课文。

三、引导观察,感受语言

1.出示“秋风吹落叶”动态图(图略)。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引读。师:天气——生:凉了,师:树叶——生:黄了……

(1)指导读轻声词“凉了、黄

了、叶子”。

(2)指导读“了”字短语。

(3)出示“树叶”标本,开火车检测“树”字的翘舌音。

(4)课件演示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理解读“树叶黄了”。

3.比较: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课件分别演示。说一说:

“一片”和“一片片”有什么不同?

4.配乐朗读第1自然段。

四、学写生字,培养兴趣

1.出示“了、子”,引导观察和发现“一”的作用(“了”加“一”,变成“子”字)。

2.教师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学生练习。

3.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再书写。

第二课时

一、回忆旧知,温故知新

1.借助拼音复习汉字,巩固

字音。

2.开火车比赛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3.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在大自然里,小朋友抬头往上看,他看到了什么?

二、朗读课文,体验发现

朗读第2自然段,体验发现

1.指名逐句接龙朗读。说说小朋友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对比朗读:天空很蓝,很高。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3.出示第2句。

(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大雁是怎样飞行的?动画演示“人”字、“一”字。

(2)出示带拼音的词“一会儿”,示范读、练读,比较读“话儿”等词,感受不同。

(3)比较朗读,复习巩固“一”的读音:一群大雁往南飞,排成个“人”字,排成个“一”字。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4)回环朗读,课件出示情

境语:

小朋友抬头仰望天空,他发现了大雁是这样飞——(朗读句子)

(5)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品读第3自然段,感受喜悦

1.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深入理解秋天的变化。

2.指导读好两个感叹句。

三、总结分享,加深体验

1.创设情境,呈现“天、地、人”的秋天丰收画面,美美地朗读全文。

2.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秋天”儿歌。

四、自主识记,快乐书写

1.出示“人”“大”,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再次感受“一”字的

妙用。

2.師范写,生练习。

3.展示点评,生再书写。

五、阅读绘本,拓展迁移

师生共读绘本《落叶跳舞》。

作业设计

1.积累语言: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画面,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绘本《来吧,我们一起发现秋天》。

3.活动体验:到小区或者公园里找秋天,然后拍下来或者画下来,在班级群里跟大家分享。

资料链接

1.“一”的变调规律。

“一”在单独使用或用在词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省略时,读阴平。在去声前读阳平。在其余声调前读去声,如“一群”等。

2.儿歌。

秋叶飘飘

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

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

不是蝴蝶,不是小鸟,

是红叶舞,黄叶飘,

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

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3.绘本《落叶跳舞》。

这是日本儿童文学家伊东宽用落叶演奏的散文诗。静静的森林里,落叶一起跳着快乐的舞蹈……作者巧妙地利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落叶,绘成出人意料的丰富画面。

4.绘本《来吧,我们一起发现秋天》。

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许多奇妙体验:候鸟南飞,树叶变色,白天变短,果实成熟……让我们跟随作者柯尼西,一起来发现秋天。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大雁读音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那”与“哪”的读音
字词篇
《青铜葵花》选段
大雁
大雁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大雁曲
大雁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