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新义新用

2018-05-30 02:09孙宝新
语文建设·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打卡人民网考勤

孙宝新

最近,人们热衷晒“打卡”。各式各样的“打卡”霸屏朋友圈,不知不觉间,打卡成为网络新流行。

一、“打卡”传统义

《汉语大词典》解释“打卡”:“指一种考勤方式,把考勤记录卡插入考勤机,自动记录上下班时间。”相比之下,台湾地区的《重编国语辞典》对其的解释更为具体、全面:

1.机关、公司企业、工厂员工上下班时,将自己的名片放在打卡钟里打出时间,称为“打卡”。2.旧时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要先将资料细目用机器打成有孔的卡片,这种打穿卡片的工作,称为“打卡”。3.打字员把资料、目录等打印在卡片上。

总之,“打卡”最初是用在机关、公司企业、工厂的考勤术语,基本意义为员工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到达和离开单位的时间。如:

(1)兰先生表示,每个员工上下班都要打卡,酒家大堂的打卡器上有记录。(人民网2013年4月3日)

二、“打卡”新义

随着社会发展,“打卡”的意义和用法出现了变化,逐渐由企事业单位的考勤术语变为一般用语,进入交通运输、休闲娱乐、生活等各个领域。如:

(2)智慧水表进村入户,农户充值缴费即可喝上放心水,长沙农村安全饮水有望迎来“打卡”时代。(人民网2017年11月29日)

(3)而对于大量游客“打卡”综艺节目取景地,景区更需要保持当地的差异化旅游特色。(人民网2017年12月13日)

(4)在运营过程中监督乘车人员购票或打卡上车,为新区市民创造安全卫生的乘车环境。(人民网2018年2月24日)

“打卡”变了,“打卡”的工具变了。“打卡”由最初的磁卡、工卡扩展到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等,甚至指人的指纹、相貌特征、一些手机应用软件、二维码等。“打卡”的方式变了。之前是通过刷卡的方式,把工卡、磁卡等放在磁卡机上,后来采用人工智能的指纹打卡、脸部打卡,现在更广泛地采用网络打卡上传照片、视频的方式,还有少数以书面签字的形式。除此之外,甚至以游览、光顾某一个地方、参与某一个活动的方式来打卡。

“打卡”工具及方式的变化直接导致“打卡”一词意义的泛化。“打卡”发展到现在,已衍生出多个意义,如:

(5)加油后汽车出现问题的车主,如果是打卡加油,或持有加油票据的,每车赔偿600元。(人民网2011年11月16日)

(6)大概在半个小时左右,而重复来登记的老访民,习惯了每天来国家信访局“打卡登记”,不需要接访员询问情况,时间就快一点。(人民网2015年1月31日)

(7)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眼下.“互联网+”为挤不出时间读书的人开出一剂药方,以网上签到打卡的共读模式来对抗阅读惰性。(人民网2016年5月25日)

(8)爱奇艺通过社交圈——泡泡圈,开展双向直播、弹幕接龙、打卡盖楼、粉丝福利等多种趣味活动,提升用户黏性,也非常重视用户交流和反馈。(人民网2018年1月30日)

例(5)中,“打卡”指一种支付方式,表示通过存油钱刷卡来付款;例(6)中,“打卡”指一种记录方式,表示注册登记个人相关信息;例(7)中,“打卡”指一种习惯方式,表示培养阅读习惯;例(8)中,“打卡”指一种参与方式,表示在一定区域回复帖子,增加访问量与回复量。

另外,“打卡”还表示游览、宣传等义。如:

(9)其实日本不仅仅是樱花值得打卡,入夜之后的霓虹国,还有许多深夜食堂,能治愈你的胃和心。(人民网2018年4月17日)

(10)仅仅用网红餐厅来打卡一个新城市是远远不够的,更多中国旅行者青睐像上海生煎、北京炒肝、广州的肠粉、成都的冒菜、厦门沙茶面、台湾卤肉等等。(人民网2018年6月13日)

例(9)中,“打卡”表示去远近闻名的地方游览。例(10)中,“打卡”表示用网红餐厅来宣传新城市。

三、“打卡”走红之因

“打卡”为何能走红?我们认为,既有语言内部的原因,又有语言外部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语言内部原因决定。

语音上,“打卡”为双上声与双开口呼组合,发音顺口响亮,辨识度高,加之双音节的结构形式,极富韵律之美。这些特点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与表达需求。

语义上,各式各样的“打卡”均是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起初通过刷卡签到到现在各种形式的签到,前后形式、内容、意义均发生了变化。之所以用同一个词形表示,不过是使用原有的语言材料,利用人们的熟悉度,在原义与新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便于人们接受和理解,也更易于传播。

语用上,符合人们求新从众的心理。“打卡”虽早已在语言生活中存在,不是新产生的词,但旧瓶装的是新酒,新颖独特的表達符合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而且最近各种形式的“打卡”刷屏朋友圈,人们争相使用,很大程度上受从众心理的影响。

另一方面,受语言外部因素的推动。

网络的便捷与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传播。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倾向于网络这个平台,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便捷化的管理,享受便捷化的服务,并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卡”由起初的“机械式打卡”到现在的“网络式打卡”,由起初只应用于公司、企事业单位到现在涌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下完成的。

“打卡”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对一部分人群来说,每天“打卡”不仅可以起到督促、约束自己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培养自律、坚持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打卡更像是对外的一种主动的公开性承诺,表面上好像是让外界监督自己,实质上是迫于自己对外承诺的压力,自我监督、自我鼓励,从而坚持到底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具有强大的心理作用。

随着语言和社会的发展,“打卡”日后应会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便捷,而这一词的生命力也会随着人们的使用越来越旺盛。

猜你喜欢
打卡人民网考勤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考勤应用研究
智能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今天你“打卡”了吗?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微信巧“打卡”家园零距离
便携式指纹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上班打卡对于考勤管理的探讨
“最严考勤”难留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