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治理不能“跑偏”忽略人文

2018-05-30 07:35张喜亮吴金艳
董事会 2018年4期
关键词:跑偏法人民主

张喜亮 吴金艳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目前,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虽已完成,但法人治理结构、经营体制机制等还不完善,要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从实践情况看,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部分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董事会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的方向,我们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何以董事会形同虚设、管理混乱且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有效发挥作用?究其原因,就是更加注重产权结构和形式上的公司治理,没有从中国特色的国情思考问题而忽略了人文的因素。

企业的源义

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化国企改革“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选人用人方面,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企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由此可见,除强调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外,以建立现代国企制度为改革方向的国企改革,还需要关注“人”的问题。

从《说文解字》可知,人之为人是相互支撑即人的社会属性,文者女人也,即指事物的本源初始,文者通纹,即找事物的自然规律。由此可见,人文就是指人的本质属性,尊重规律。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这个人文之本质属性进行研究,才能获得其真谛。

现代企业之“法人”治理,一方面是指企业是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以其独立的“人格”具有法律权利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以其自身财产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是指对企业内部每一个自然人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之尊重。现代国企制度之法人治理结构主体中的党员、董事、经理、监事、职工等都是自然人,这些人的活要素,更需要重视。法人治理结构主体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职代会,就其自身是会议制度,体现的是民主决策,各主体之间相互制衡、协调运转,体现的依然是民主原则。只有把这种民主的价值观注入到每一个人和机构之中,才能有效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

从《说文解字》可知,企者人止也,业(業)者大版也。企业就是指为人们实现共同的事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经济组织。汉语中的“企业”来自日语,日语中的“企业”是指商事主体企图经营某项事业,且有持续发展的意思。很显然,日语中的企业之内涵是从汉字中汲取了精华,时至今日,日本一些著名的大企业之公司章程总纲中多有宣誓“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之理想。由此可见,企业源义深藏着企业内部人的共同理想和对社会的利他责任,是成就一番事业的载体,而非唯利是图的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私假设。

人本至上

现代企业是投资人、经理人和劳动者等相关群体,通过生产或服务满足和引导消费、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经济组织,进而是企业人选择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价值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企业本质的诠释。现代企业,在时间上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企业,在内容上则是指人们对战争之痛苦反思而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在企业中的反映。两次世界大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用武力掠夺他国资源的终极结果就是对人类自身的戕害,无所谓战胜或战败,都是人类自身的失败。人类自我反思后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在企业制度中至少包括“人权、民主、利他(社会责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与“资本至上”的近代公司制的价值观相比,“人本至上”的现代企业以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为终极目的,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发展,获得合理的利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中国特色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昭示我们:深化国企改革必须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观,现代国企应当调动包括企业内外群体等各种资源,为实现党和国家战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高质量地发展。一个没有理想信念而唯利是图的企业客观上将是人类社会的危害,现代企业要以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为理想,其组织形式也不拘一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国企制度的理解,不仅可以从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视角认识,从对改革政策的解读视角认识,还可以从人文主义即人性文化的视角认识。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是用现代的社会价值观构建起来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当然具有经济活动的诸多要素如资本、材料、设备和产品等的集合,其最活跃的也是核心的要素是“人”,人是一切物理要素的主体。从治理的组织结构上看,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之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体现了资本的民主,如果不注入“人文”价值理念则难以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

劳资共和

近代社会产生的公司制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资本民主内容,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在公司制的基础上充实了人文理念,但是不完全等于中国特色现代国企制度。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監事会、职代会”五位一体协调运转的中国特色现代国企制度,更具有现代社会“劳资共和”之民主的人文情怀。党对国企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现代国企制度文化的“根”与“魂”,确保职工权益和职工有序参加法人治理的权利,董事会是决策机构、经理层是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五位一体协调运转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国企法人治理制度。国企从“管理”制度到法人“治理”,这是中国特色现代国企制度的内在要求;企业从资本至上、劳资共和到人本至上,这是历史发展的进步过程。从一般意义上理解,“管理”体现的是行政权的约束,而治理更突出的是主体之间的平等制衡和协调运转,体现的是民主规则,具有现代价值观的意义。

据报道,法国当地时间2018年4月8日、9日是法国铁路工会发起罢工以来的第三和第四个行动日。在此期间列车运行依然受到严重干扰,但相比前两个罢工日已经有所好转。上周末政府和工会谈判不欢而散,虽然总理和交通部长频频发声,但各方矛盾依旧存在,罢工还将持续进行。法国铁路公司是典型的西方国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家现代公司治理的国企,但是,因为不具有“人本”之文化情怀,劳资矛盾激化为罢工以至于对整个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破坏是情理之中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之观点,就是人本至上的现代社会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中国特色现代国企法人治理制度以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之文化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构建法人治理组织结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承担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满足并引领着人民的美好生活。我们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担当,创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模式,“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之企业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分别供职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跑偏法人民主
中国式民主
论法人的本质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捐助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的发展
尼日利亚 民主日
皮带机跑偏原因及防偏技术探析
警惕去产能“跑偏”
奶源地建设“跑偏”了吗
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有什么区别?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