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案例分析

2018-05-31 06:12廖亚斌罗匡
商情 2018年18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创新创业教育

廖亚斌 罗匡

【摘要】本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着重对美国、新加坡、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分析,总结各国成功案例的特色所在,试图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外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案例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是运用原有的知识理论不断产生的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新思想、理论、方法和发明的能力。这是新时代所需人才的重要特点。创业则是将“想”变为“做”,创造性整合资源,将创新的思想或成果投入于产业,开创新的企业、领域或局面。创新意在“新”,培养有新意识、新思维或者说创新人格的人才;创业教育意在“创”,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能力和技能为关键。创新创业教育的以创新为核心,而创新是围绕创业的,所以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包括精神、思维、人生哲学和创新创业行为方式的塑造等。

二、国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功案例分析

创业教育始于70年前的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定义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驾齐驱。先进国家的创业教育趋于成熟,如美国高校已形成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新加坡国立大学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具有独特的国际视野;日本高校对于企业家精神的重视与培养等。这些机制与模式对我国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多样化发展的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美国的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日趋成熟。美国创业教育经历了起步阶段(1940-1970),发展阶段(1980-1990),成熟阶段(1990至今)三个阶段,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课程、师资、项目、活动造就循环良性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1)基本方式——开设课程。创业教育课程是达到创业教育目标进行教学的基本单位。在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提供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创业。2009年大学设计的“创业胜任力模型理论”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成为美国许多高校开发课程的主要依据。在所罗门对美国创业教育的邮件调查中,不难发现美国创业教育内容丰富,和其他通识教育、学科训练有高度融合。当前,美国本科阶段开设创业课程的大学约占37.6%,研究生开设创业课程的大学占23%。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有自己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目标。“为未来几代人设定的创业遗传代码”很好地概括了美国创业教育目标的总方向。美国的创业教育目标以从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转移至改变大学生的从业心态和精神。第二是具有系统性和流程性的设置。作为美国高校创业课程基本范式的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了“三段式”和“模块化”课程体系。三段式针对本科生将课程体系分为大一、大二和三四年级三个时段课程。模块化针对研究生,主要是MBA创业课程体系,其中包含4个模块,22门课程,分为基本、专业、支持3个层次,结构严谨,循序渐进。第三是耦合浸润和实践性的实施。美国的创业教育重视精神培养和能力培养箱结合,教学既重视浸入式的环境氛围营造,有重视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创业竞赛、孵化项目等实践中体验创业。因此高校的创业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案例教学、讲座、项目教学、文体中心、模拟创业、社会考察等等。很多高校的创业中心都会协调教师与学生创业研究中心、学生俱乐部等一起指导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变革。

(2)重要推手——实施项目。美国高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创业课程,也要参与由高校或社会团体牵头发起的项目活动,达到相关要求后而获得创业教育的学分、学位或证书,这是创业教育在高校不断发展并获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许多学者根据不同视角对美国高校的创业项目进行了归纳整合。如恩威克提出的“21世纪创业教育模式”,指出其平衡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康奈尔大学的斯特里特则提出“聚焦式,和“全校开放式”项目,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聚焦式的参与人员都是在商学院或工、商联合区域教学、工作或学习,分为MBA、UGB和ENC等;而全校开放式则辐射所有学生,并分为磁铁式、辐射式和混合式。还有学者根据对象、目标的差异将创业教育项目分为“商学院型”和“工程学院型”,商学院型偏重于学生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商业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工程学院型集中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3)实践场所——教育活动。美国高校为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场所——创业活动,活动主要分为四类:商业策划活动,问题解决活动,企业创办模拟活动和促销活动等。商业策划活动包括企业描述、选择营销策划、进行管理计划、吸引投资等,并将写作商务计划贯穿于商务模拟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能力大有裨益。解决问题活动是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思维的重要一环,在解决商业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和顧客沟通、如何带动创业团队每一个成员自由而创造性地提出观点等。企业创办模拟活动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多个自由竞争的企业,让学生体验很具真实性的企业创办过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规划。促销体验活动包括推销公司产品和服务等,让学生使用不同的促销手段和方法说服消费者购买,加深学生对产品的了解积累宝贵经验。

(二)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化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1997年亚洲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始走上了战略发展转型的道路。当时新上任的希校长是转型的推动者,国立大学逐渐向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模式转变。

(1)定位目标——全球化视野。1997年,希校长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球化知识企业”的大学定位目标。这一目标意味着大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全球化视角的创业创新精神,在教育科研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创业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新加坡国立大学以美国顶尖大学为蓝本,招聘和晋升大学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和考核标准,不惜以重金吸纳人才资助科研。这些经费主要由新加坡政府出资,如果大学完成政府特定要求,政府继续追加更多支持资金,让大学最大限度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2)整合机构——成立部门。希校长任命雅各布·芳成立创业教育先锋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负责将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产品。2006年有着丰富投资经验和商业运营经验的陈莉莉担任该企业CEO。她将原来的整合为创业中心、企业孵化中心、海外学院、企业联络办公室和系列商业单位,形成明确分工合作紧密的新局面。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的创业中心虽然不是学术部门,但设立了创业教育教学单位并开设面向所有大学生的《技术创业辅修项目》和相关课程,这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渠道。创业中心利用教育项目激发大学生以及大学外部有创业意向的所有人的创业热情,这是该大学成为了创业活动的聚集地。如每年度都要举行的国家商业计划大赛等。创业中心在大学创新基金资助下发起多个创业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局限于本科生,甚至有针对博士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企业孵化中心虽然独立于创业中心,两个单位经常通力合作。企业孵化中心主要任务是落实支持大学创业教育政策和资源,利用基金支持帮助衍生企业跨越制约大学科研创新的“死亡之谷”。该部门在两年内成功扶持了21家衍生公司。将国际视野和创业创新结合而成立的海外学院与创业中心紧密合作,从2002年开始,该学员分别与硅谷、宾夕法尼亚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合作建立多个实践教育项目点,每年招收200个学生。这些学生十分优秀并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他们不仅在合作院校学习相关课程而且接受浸入式企业实习,着重学生国际化创业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前身是企业与技术联络办公室的企业联络办公室的任务不仅仅是更好地将大学研究和技术转化为产业,还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国际研发项目和知识产权管理相关工作。其具体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帮助他们理解技术商业化过程和资产拆分,并对科研发明做专业的潜力评估。如《精良新加坡发射台项目》等。

(3)政府投入——回报斐然。新加坡政府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转型工作做出巨大投入,特别是2010年以前对研究开发的投入达到GDP的百分之三,超过当年的美国和2013年的中国。有付出就有回报,新加坡国立大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第一是稳定上升的专业技术申请和转化。从1997年开始,该大学师生对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明显重视起来,专利数量不断提升。至2012年,该大学持有290份授权许可专利,在本土排名第七位。而2000年后得到签署的技术授权占总数的80%,可见转型之路较为成功。第二是快速增长的大学衍生企业。转型后,该大学创建了约114家衍生企业,其中95%创立于2000年后。这些企业大多数在企业孵化中心的至少一种形式的支持服务帮助下较为平顺度过了“死亡之谷”,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区域产业集群。同时还有20%的企业获得了外部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有12个衍生企业在学校协助下获得政府概念证明的拨款计划。第三是融洽频繁的校企合作以及创造良好、自由、宽松的校园环境吸引大量的优秀的外国师生前来教学科研和学习。

(三)重视企业家精神培养的日本高校

日本高校无论是重点培养本科创业人才的大阪商业大学还是主要培养研究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国立小樽商科大学,抑或是在国际上有较高声誉的东京大学的“创业道场”,都将“培养学生全局观和企业家精神”作为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

(1)理念培养——贯穿体系。在提倡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日本政府强调创业教育的连贯性。小学阶段重视创业意识的培养,小学自行开发锻炼创业思维的课程体系和勤工俭学实践环节。中学阶段则提供模拟创业的课程。各职业教育机构经常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活动。可见,在日本创业教育是一个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循序渐进的系统,通过连贯的系统教育,个人有了“想”“会”‘能“‘敢”的创业过程,这样的创业教育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各方配合——联合开发。日本的政府认为官、产、学的密切配合是增强创新教育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经济强省还是文化科学强省或者是劳动力充沛省都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并在推动过程中扮演指导者、推动和协助者等角色,不断出台有利于创业的相关政策。在企业界,许多大型企业和机构主动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学创业教育的方案、课程、教材等都是企业和大学联合开发,除此之外,企业提供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创业风险资金。为了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全面服务,许多扮演产学研一体化桥梁的中介机构纷纷出炉,促进大学研究相关成果更为快捷地转化为生产力。大学在与政府和企业配合中一直处于主动角色定位,首先不断更新办学思想和方法,结合各院校特色加强开展交叉学科的创业计划和创业基地建设并不断加强校友联络。总之,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参与性和高校的主动性。

(3)围绕主题——着重地域。上世纪70年底,日本的经济模式转变为地方分权模式,中小企业平稳发展,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特色地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日本的地方大学特别是私立大学充分利用地域原有的产业优势和新发展空间,整合高校的资源开展创业教育。无论是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中的地区市场调查和商业资讯还是区域机构与大学合作创办的创业机构,都紧密围绕提升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这一主题,从而促进大学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

[2]游振声,徐辉.多样化推进:美国高等学校创業教育途径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

[3]卓泽林,王志强.构建全球化知识企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创新创业策略研究及启示[J].2016,(1).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