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语文课堂的建构策略

2018-05-31 19:50高莉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3期
关键词:所学习题目标

高莉

【摘 要】

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根据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学生实际等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本中,最后,通过合理适量的习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形式,也是落实课改理念,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场所。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也基本在课堂完成。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基本决定着上述内容的落实与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更主要的是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却存在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热火朝天地讲着,学生事不关己、一脸茫然地坐着,最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讲完了,而学生却一无所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师的教学风格、专业知识、课堂调控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教师方面的原因;学生层次、传授知识、课堂气氛等客观原因。

所以要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也就是让学生切实地学有所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更需要教师的用心和勤奋。

一、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是指教师为了课堂教学所做的一些工作,主要有熟悉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等,其中对于课堂来说,最主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诺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有效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有正确的目标。首先,正确的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出:“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课标对课程目标的规定,可以帮助教师从大的方面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其次,正确的教学目标要依据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载体,是课堂活动得以进行的媒介,是联系师生双方的纽带。因此,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仔细深入研究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教育意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还可以以教材为出发点,对教材进行拓展、挖掘,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产生“生成性课程”。教师应适应课改的要求,制定出正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让自己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以达到每节课都是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课堂实施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阵地,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有所学,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应认清自己的位置,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角色,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

(一)构建融洽氛围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融洽友好的课堂环境。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质量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学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感觉到温暖、和谐、轻松,能获得心理安全感和愉悦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喜歡学习这个老师的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激情、充沛的精力走进课堂,教师高涨的精神面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也会精神抖擞;语文与课外内容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课外内容,“寓教于乐”,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不感到枯燥。这样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学习。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倦,对学习也会更有兴趣。

(二)学生诵读教材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慢慢积累、提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的接触教材、诵读教材,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们诵读文本,才能在诵读中涵咏、感悟、积累、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诵读文本,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教材的内涵、培养素养;让学生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思维、训练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对学生进行题型的训练,学生及时做、教师及时讲评,这样学生的训练效果会很好,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总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深入进教材之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在对文本理解、体验后,逐步走向感悟:感悟文字的魅力,感悟文化的深邃,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获得亲身体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引导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就为教师指明了在教学中的地位,就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引路人,而不是“绝对权威”。然而,学生作为求学者,毕竟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是说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引。教师要创设上课氛围,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迅速指点,使学生按照学习的轨道进行下去;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使他们回到正常的学习氛围中来。杜威说,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儿童开展活动前和进行当中发挥引导、帮助、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引导者的位置,充分地把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和积极诵读教材的过程中获得最大化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课后训练

语文最主要的课后训练就是让学生练习习题。叶圣陶认为练习的功能有:①中介的地位。“原来相信与主张是知识方面的事,按照实际做是习行方面的事。从知识到习行不是一步就跨得过去的。中间还有个努力历练的阶段,历练不够,两方面就不一致。②融化的功能。“练习,就如胃肠的消化一样,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揣摩、比较、思考等一系列手脑并用的练习起内化作用,把所学的知识经过融化,从而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与行为习惯。”因此,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提升学生智力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故语文教师要恰当合理的运用习题,对学生进行课后训练,进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叶圣陶再三强调:“认真不认真,是学得好不好的关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训练时也要认真对待,才能使练习起到应有的效果。

第一,及时训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重要的一条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之后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所以,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时,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学生通过及时的练习和教师的反馈,就会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还能促进技能的提升、素养的形成。

第二,习题要适量。习题数量少,不能很好地涵盖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就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不能促进学生把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技能;习题数量太多,一方面学生长期做,就会觉得是一种负担,会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要么不做,要么疲于应付,敷衍了事,练习的效果就不会很高,也起不到练习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后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恰当适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才能通过练习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编写出正确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指导学生诵讀教材、深入教材,让学生在对教材的反复诵读中获得内心的感悟、情感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恰当适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使他们把所学知识变为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注:本文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 JCJYC17011709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裴帅锋.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3(5)

【3】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4】沈剑英.私立群星学校初中课堂秩序管理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5)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8)

【6】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0)

【7】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猜你喜欢
所学习题目标
非所学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非所学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