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8-05-31 19:20
南方周末 2018-05-31
关键词:包公药店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新老读者回应报道内容、交流热点话题、分享现实感悟,来稿请发nfzmreaders@163.com。

回到故乡,拥抱春天

回应“放牛班等待春天”

2018年5月24日《南方周末》观察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对于所谓的“北漂”“海漂”“外来务工”等人员,与其在大城市里苦等“春天”,不如调整心态,勇敢地回到故乡,拥抱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上海等大城市,确实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但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即使上海没有中高考制度限制,也不是说你的“春天”就来了。要知道,考上大学并非万事大吉,只不过是新一轮竞争的开始罢了,每年全国各地那么多的名牌大学生到上海谋生,能够真正扎根下来的实属凤毛麟角,大多数只能是“漂一族”“潇洒走一回”。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事在人为。成功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你努力拼搏、勇于奋斗,春天就在前方。

江苏扬州❘李政❘邗江区纪委监委

“民告官”案例用错了

回应“一位南宋法官感慨:官终弱,民终强”

2018年5月24日《南方周末》自由谈版

该文开始讲“现代法学中的行政诉讼”通俗地讲是“民告官”,接着讲了古代也有“民告官”,并举了一个包公审理的案例加以说明。用“民告官”来通俗地指代行政诉讼是没有错的,但应明确的是,这里告的“官”不是官员本人,而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以用包公审理的那个案例来说明什么是行政诉讼在法律上是错误的。虽然那个案例告的是一个官员,但案件的性质是追索欠款的民事纠纷,并非“民告官”的行政诉讼。

刘先生❘法律工作者

药店激增原因扎心

小区旁边又一家药店开业了,这是进入2018年以来小区周边开业的第三家药店。再到其它街区去看了看,发现目前在我所居住的城镇里,药店数量居然与手机店相当了。左思右想不明其因,经人指点方有所悟。原来,公立医院目前实行的是药品购售零差额,不少常用药在医院常常供不应求,人们只好到药店购买,而药店的价格通常是医院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医院不卖迫使病人花高价到药店去买,药店倒是赚到钱了,病人的负担也随之加重了,让人很是扎心。在维护老百姓健康方面,应该说医院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药店的作用。因此药品首先应该保证医院所需,然而目前医院的药品供给却不能与药店相比,这实在是急需扭转的。

重庆璧山❘袁义❘民建会员

毕业季变烧钱季?

记得从小学开始,毕业时拍照留念就成为学生毕业季的必选项目。稍微长大一些,毕业季又多了一个项目——吃散伙饭,文雅点的叫毕业聚会。听说如今毕业季又多了一个项目——旅游,最好还是出境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花几万块钱,这个项目瞬间就提升了毕业季的逼格。以上三项就是现在毕业季的标配,听起来每一项都很有意义,然而对一些同学而言却有些承担不起,因为这三个项目都很费钱。旅游自不必说,那简直就是烧钱,尤其是出境游。毕业聚会也早已脱去了我们当年散伙饭的寒酸模样,地点一定要选在高档酒店,喝红酒,吃大餐,好像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毕业餐的意义。毕业照就更高大上了,除了全班合影,还要拍个性写真,要聘请专业摄影师,配备专业器材才行。毕业季俨然变成了烧钱季,对于每月还要靠家长汇钱生活的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种玩法是不是有点太奢侈?毕业季我们不谈诗和远方,不讲那些大道理,但也不能全被酒精和写真占据吧。

山东青岛❘于静❘公司职员

(栏目主持:温翠玲)

猜你喜欢
包公药店南方周末
包公吃鱼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女包公”
药店保卫战
“女包公”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药店里的磅秤
法国:就医难,买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