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恒久远

2018-06-01 11:40林佳锐
速读·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天性梁启超家书

林佳锐

梁启超,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人物,在先生名字前,可以冠以无数形容词,也道不尽一生传奇。而在我看来,一位伟大的好爸爸梁启超或许是对先生的另一种最好的评价吧。

再读《梁启超家书》,感受先生与孩子们深深的爱,聆听先生的谆谆教诲,思考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路在何方。

一、爱的教育

先生所处的时代,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传统家庭中的森严等级序列也遭受着“变”的挑战。

在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家书家训,都难逃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

而翻开《梁启超家书》,是不一样的景象:先生对孩子们的爱,出于心间,形诸笔墨,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浓浓的父爱。梁启超将他的儿女们称作“我的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等,落款是“爹爹”。他给子女讲笑话、讲日常生活琐事,还时时自我调侃。在家书中,他对子女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大胆地说出爱,在那样一个新旧冲击交替的时代更难能可贵,更令我们感动。而这种“十二分热烈”的“爱情”,散见于他给子女的400余封家书中。

这些家书,前后持续15年,有的只有寥寥十几字,仅为报平安或交代家事,有的则长达几千字,或纵论时事,或畅谈家事,又或与妻儿谈心聊天。

每一封信里,是浓浓的父爱,其情之真、其爱之切,亦温暖后人。

就如家书中可爱的细节,先生给九个孩子都取了独一无二的小名。梁启超要确保他们都能感受到父爱,而且都是父亲心中特殊的一个。他给大女儿思顺取爱称“大宝贝”,三女儿思懿叫“司马懿”,小儿子思礼的代號则是“老白鼻”。

如此多的子女,先生又是百忙中人,但处理亲子关系却游刃有余。由此我们不能看出,开明的家风、平等的沟通所汇聚而成的爱的教育,是梁家子女俱成才的不可或缺的原因吧。

二、趣味主义

终生信奉趣味主义,视无趣为大敌的任公,对于父亲这样一个重大角色,焉能扮演得面目可憎枯燥乏味?不出所料,在家书中,趣味主义这一点也常被先生提起。

在《给孩子们书》中,先生告诉长子梁思成,教导他要多下点功夫在专业之外的学科方面。一方面是不至下使自己的学业枯燥,另一方面则因为读书取益,进而在社会当中取得机会。“我怕你因所学太专业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先生倡导趣味主义教育这一点,于今看来,甚有前瞻性。如今的多少学子,日日为学业烦扰,失去了最本真的探求知识学问的乐趣。其实,做一个趣味极多的人,是可以使生活内容丰富,能够拥有不厌不倦的精神。在先生看来,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了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生活极其有价值。

父亲家书带来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小儿子梁思礼性格爽朗乐观,他曾深情回忆:“我与父亲一样,崇尚趣味主义。”正是如此,他不仅在事业上成就辉煌,而且生活趣味十足。梁思礼先生早在大学就获得摔跤的冠军,他一生痴迷篮球、音乐、摄影等等,而晚年的他迷上了计算机象棋,一生不离趣味二字。

尊重自己的天性自由,将自己的生活过得趣味有益。原来拒绝乏味也并非难事,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将是妙趣横生的。

三、最美的际遇

家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而在传统与现代化转型之际,梁启超先生以自己的方式留给世人以启迪,传统家风家教不可丢却,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教育,不仅仅在物质上,更在精神上。

而家书,便是先生家庭教育的最好载体,是这个百年家族的家风家教的最好见证。而就先生的教育观念而言,其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天性,尊重心性自由。

家书有一例子:女儿思庄要选专业时,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诉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由此足见先生对孩子的天性的尊重,没有将自己意志强加给孩子,虽然这个意志较之我们现在的父母急于让孩子所谓有前途的专业已然高尚许多。先生就是这般,从孩子的天性出发,支持孩子选择最合适的,最能收获乐趣与实现价值的。

今日的我们在惊叹,梁氏家族缔造的“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但我想,先生若在今日,必定也不会写所谓《我是如何培养出三个院士的》的假意文章的。因为,先生关注的是孩子的天性,是作为父亲该如何引导,如何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综合型的人才。先生的孩子们,在家书里汲取父亲的爱意与教诲,做最真实自由的自己,这是世间最美的际遇。

我们现在倡导的所谓素质教育,所谓综合发展,这些教育理念百年前任公已然为我们付诸实践。反思今日,教育是社会的一个痛点,问题之多令人烦忧。而现在的我们,或许可从《梁启超家书》中汲取一二,对子女进行爱的教育,平等地与孩子交流,不仅仅关注学业,而是将包括自己的责任、勇气、健康、理财、爱国等等方面分享与孩子。而孩子综合发展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心性,敞开彼此心扉,沟通有无,使孩子成为自己,一个独立自由人。

猜你喜欢
天性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一封家书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家书》
知命与努力:作为“新民”的梁启超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