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讲究”

2018-06-02 01:42
今日重庆 2018年4期
关键词:院坝讲究垃圾桶

Article | Hu Ting Pictures | Liu Yingcheng

乡村之美,在于其贴近自然的本真,清澈的水,泥土的气息,绿色的山野。然而再美的风光也经不起污染的侵袭。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这些举措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提出了新的要求。

The countrysid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natural beauty with clear river, smells of earth and dense mountain fields. However, no matter how charming it is, the natural scene would become vulnerable when touching pollution. The prosperity of countryside lies on its ecological livability. In order to achieving the goals of input reduction, clean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waste utilization and industrial ecologicalization, thes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agricultural pollution and carrying out an environmental-friendly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are put forward to establish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farmers’production and living habits.

垫江县沙坪镇江石村,共有423户人家,总人口1526人,面积4.2平方公里。传统的农耕生活和发展限制,一度让这片土地渐渐失去了色彩。

三月的一天,我们来到江石村,阳光和煦,天空湛蓝。它的崭新外衣令人眼前一亮:田野公路一旁成片绿色的蚕豆苗,开着紫色小花,远处油菜花田美不胜收。另一边,蜿蜒的河流波光粼粼,河边整排水杉抽出了嫩芽……令人惊奇的是,村子里几乎看不到与这画面违和的事物,美丽的“表象”下,人们到底改变了什么?

老农民的新讲究 New Requirements for Old Farmers

村民兰秀德的家在一个公路拐弯处。老兰家是两层楼房,白色外墙上贴着瓷砖,整洁利落。屋前整齐地码放着两排砖,旁边依次放着扫帚和垃圾桶。

老兰穿着一件衬衫,刚从地里回来,挺精神的。他今年70岁,中等身材,耳朵不太灵,一双眼睛却是有神。刚在地里给菜苗拔完草,他的水桶胶鞋上裹满了泥。老兰招呼我们在院坝坐下,然后坐在院坝边的路沿上,用抹布擦掉鞋上的泥,怕弄脏了家里的地面。这天出门干活时,他刚里里外外收拾了一番。

如今,打扫清洁是他每天起床后的“例行公事”。

老兰家的院坝不大,地上很干净。院坝边上有一颗枇杷树,闲聊时,他看到有些落叶,走过去把叶子扫进了树根旁的土里。

“他现在要讲究些了,平时要是有垃圾要扔,周围没垃圾桶,他就把垃圾放包里,到了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他老伴打趣道。

老兰腼腆地笑着回应:“院坝干净了,我走路都要光伸些噻(意为舒展,编者注)。”

老兰的改变是从2017年2月开始的,那时江石村在全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在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95%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人居环境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

百日乡村“大扫除” One Hundred Days’ General Cleaning

“我们村现在还是很漂亮的。”眼前的青山绿水,让黄玉容有些动容。

一年前,黄玉容是江石村的综合治理专干,负责环境治理。小组成员总共10人,由6个社长和村支两委人员组成,主要工作就是劝导村民进行房前屋后的垃圾治理。

老兰就曾是黄玉容劝导的重点对象。

“老兰的房屋后有一条阳沟,他家日常的生活垃圾和牲畜的排泄物都扔里面,常年没有清扫,阳沟已经发黑,特别是夏天臭得很。”黄玉容又指着老兰家院子前的一块空地,地上草皮已经铺满了绿色嫩芽。“喏,以前这里都是他家堆垃圾的地方,每次我到他家都不敢下脚。”

“我每天自己的活路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做这些嘛。”老兰有些不好意思。

“那时候,基本上每天都来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开院坝会。”但是村民们并不买账,也不理解。黄玉容明白,村民们几十年养成的习惯,要改太难了。

为了让村民真正意识到整洁环境的好处,去年4月初,垫江开展“百日清扫大行动”。江石村环境领导小组随即对村里的陈年垃圾进行专项整治。

最棘手的是河道。长约5公里的回龙河贯穿了整个江石村,由于村民们常年乱扔垃圾,河道不堪重负。“河里经常看到垃圾,河面浮着油,河边树上挂着塑料袋。有些河段还有腐臭味,过路都要快点走。”黄玉容他们集中整治了一个星期,垃圾车运了41趟。除了河流垃圾,村社、湾落、沟渠、公路沿线等地的生活垃圾也在清理范围内。

沙坪镇下辖的双坪村、武安乡等十几个乡村,共组织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清理存量垃圾,清扫道路50余公里、湾落300余处,河流清漂20余公里。共清理陈年垃圾50余吨。

百日大扫除里,垫江全县清理农村存量垃圾8300余吨。

由外及里的改变 Change from outside to inside

陈年垃圾除走了,村里焕然一新。“我发现环境好了是不一样,感觉看天都要亮些了。”老兰望着春日的天空,笑盈盈地说。

去年,老兰开始将鸡鸭圈养了起来,院坝和房前屋后也就没有了鸡粪和鸭粪。“以前我晒麦子,只能在楼上,现在我可以直接把麦子晒在院坝上。”老兰又是止不住地笑。

他家院坝下方,是江石村的通社公路。公路拐弯处放着一个240升的蓝色垃圾桶,老兰已经养成习惯,每天早上把自家垃圾扔进去。像这样大小的移动垃圾桶,江石村共有30个,另外还有6个3立方的移动垃圾箱。

陈德配,今年62岁,去年2月份开始,他和另外一位村民成为江石村的专职保洁员,负责村社、湾落、公路沿线、水体流域河面及两岸等公共区域内的清扫保洁,以及村里垃圾的转运。

每天,镇上有专门的保洁人员到各村收集垃圾,然后转运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重庆市环卫集团负责收运这些中转垃圾,将各乡镇(街道)28个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压缩后,转运到县垃圾填埋场。

目前,垫江已探索完善“户集、村收、公司转运、县级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达100%、集中处理率达96.5%,顺利通过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级验收。

猜你喜欢
院坝讲究垃圾桶
重庆白石:“院坝善治”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说话要讲究停顿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吃火锅的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院坝里说事 板凳上交心
健康吃饭有讲究
川北院坝
新时代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