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思考

2018-06-05 10:17张新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4期
关键词:应用实践思考

张新波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进入了“快时代”的生活节奏中,也就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促使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供电系统中主要的环节也就成了智能配电网。在现阶段,人们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就是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而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大力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國智能配电网的水平。本篇文章中,作者结合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现阶段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希望相关人士借鉴。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动化 应用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a)-0000-00

随着用电需求量的增加,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应用起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架设和应用。之前,传统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主要是针对局部以内的配电网实施自动化,并且此范围还是比较小的。而近几年以来在自动化技术的改进之下,配电自动化建设将发展方向放在了全面提升自动化覆盖率上,并且根据用电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有效的结合方案。此配电自动化的系统功能较之前有所增加,之前单纯的监控自动化已经满足不了目前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将目标转向了配电设备的全面运维管控的方向,有越来越多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将生产控制和管理信息两个大区应用相结合起来。而各个地区的配电自动化建设都在不断的进行深入,因此,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起了配电自动化所发挥出来的具体作用。

1 馈线自动化模式与其方案的配置

集中式的故障处理和分布式的故障处理是馈线自动化模式的实现技术和算法的故障处理的两种方式。但是在实际电网运行中,很多地区在选择馈线自动化模式的时候,都是只选择了其中的一种模式。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对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馈线自动化模式进行选择时应该根据配电线路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自动化模式。可以将集中型和就地型两种模式相结合在一起应用在配电自动化中。

2 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升级

要想有效的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水平和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就要将配电自动化系统合理的应用在配电网中。但是只有将配电网的实用性不断的进行提升,才能充分的发挥出配电自动化的真正作用。

2.1 配电自动化覆盖率的升级

配电自动化如果一直停留在小范围之内,那么它的覆盖率功能就会受到一些限制。要想充分的发挥出配电自动化的规模效益,就要努力提高自动化的覆盖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考虑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在对其系统的建设中,遥测、遥信和遥控并不是在每一个监控点都存在的,而是根据监控点的需要,对一些终端设备进行一些合理的布置,虽然结果并没有实现遥控,但是还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出故障的所在区域,这就有效的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2 在安全加密基础之上的无线公网通信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最多的就是通信系统的建设。比一些有线通信方式施工许可审批时间长、施工工作量大、前期投资多等。为了将配电自动化的覆盖率快速的提升上来,就需要将无线公网通信应用在有安全加密基础之上的通讯中。但是因为考虑到无线公网通信的安全性,无线公网通信在一般情况下不适用于三遥终端的通信网络中,但是却适合用于一遥和二遥的终端通信网络中,因为此种无线公网通信能快速的建设起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从而使这些终端可以在保证安全度的前提下,快速的实现配电自动化的通信要求;

2.3 主站系统的实用性升级

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发展,主站系统的功能已经超越了配电网的运行监控了。对一些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就可以在管理信息的大区的应用功能中进行实现。比如说针对配电网的故障来对跨区配电网故障进行研判。为了保证研判结果的准确性,就要在多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研判。比如PMS、三遥终端设备等存在于安全Ⅰ区,在进行研判时将两个区的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但实现了配电网故障的研判功能,还提高了研判的准确性,进一步确保了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2.4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维管控

配电自动化的终端设备量是非常大的,不但如此,各设备的位置分布也是相当分散的,所以在对这些终端设备进行维护时,工作量是很大的。而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终端便可以随插随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运维的工作量,有效的改善了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这个可以随插随用的自动化终端是采用IEC61850的标准应用在配电网中的,以此进一步提高终端维护的管理效率。

3 配电自动化的高级应用

对于配电自动化中的一些高级应用功能,可以借鉴EMS系统中的相关的高级应用功能。

3.1 遥信辨识与简单状态估计

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系统应用在对系统的遥信辨识与简单状态估计中,通过对其中对一些数据进行关联性的分析后显示,有效的达到了自动化系统的遥信辨识和简单状态估计的目的。比如对开关、刀闸等设备的的遥信进行准确辨识和可疑辨识;量测采集分析;母线越限分析等情况;

3.2 配电网智能操作票

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在配电网智能操作票中,也就是将配电网的智能操作票与一些相关数据有效的融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综合系统,实现了智能电网开票等多项功能。比如说,调度员可以对处在同步状态下的模拟环境和实时环境中需要模拟的状态进行开票。基于模板上的手动开票,进一步实现了操作票的状态以及实时状态下安全防误的校核功能;

3.3 大面积停电辅助决策

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在大面积停电辅助决策中。快速恢复供电可以在配电网大面积停电的状况下对配电网络进行及时的优化,从而减少停电造成的损失,但是获取这一策略的过程比较困难。相关人员可以利用主站系统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将设备的动作参数、动作频率、甩负荷数的实用化等一些具体的策略综合性的考虑起来,对转供策略的批量动作次序和恢复动作的次序以及操作票的流转次序做出合理、客观、有效的调节,以此来提高大面积停电时自动化系统的操作效率;

3.4 配电网的动态感知和预警

任何一种配置的配电网,都不能够非常准确的对当前以及未来电网运行的状态定量进行准确的感知,并且此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加上实际运行中的一些告警信息比较多,这就导致了在对关键源的信息进行定位时不够准确;目前,配电网的规模在逐渐增加,繁多的运行信息使得系统不能够准确的分析出报警的情况。所以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在配电网的动态感知和预警中,不但可以对当前状态下的结果进行预测,还能对未来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分析和评估出来的结果对预警信息进行深度分挖掘,从而将有效信息的关键源找出来,对系统中的主要缺陷和故障进行及时地报警,从而实现预警。

4 结语

为了使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在建设中达到一致性和规范性,就要求各电网企业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本篇文章中,作者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和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从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模式、相关功能以及具体实用性的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良.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20):12-16.

[2] 高磊.供电企业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8):87.

[3] 王兴念,李宏伟,施振华等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配电网运行监控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电工技术,2017(2):9-12.

[4] 郭学安.智能配电网的研究与应用实践[J].广西电业,2013(5):116-117+115.

猜你喜欢
应用实践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