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2018-06-05 10:09阎宏艳
科技资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创业互联网+

阎宏艳

摘 要:完善的实践教学是高校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完善,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通过整合学校优势资源,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努力探索一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 创新 创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b)-0173-02

现代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这种创新精神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和源泉,成为创业的精神基础。因此,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跨界融合型创新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的支撑。课程体系是学校进行教书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多重保障下,推进协同育人,提高学生创新思維、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1 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程度在不断的提高,但最终创业成功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教育理念决定着办学的方向,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建设方向。高校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只是职业教育,还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要学科化、体系化,要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要有机的、科学合理的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实践融为一体。因此,课程体系要兼顾基础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突出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与创新创业关联的交叉课程建设,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要与其他课程有效衔接,相辅相成。

2 基于素质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

2.1 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设置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要选择适用性较强的创新创业教材,精心设计创新创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组织好课程教学内容,让创新创业学习者能获得系统、全面的学习与训练,并在实践中全面提高是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适当地调整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结合高校的实际,采取分层次设置,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资源,开设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方面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项目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扩大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积极探索合理、先进、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

结合各门核心课程,有针对性地完成各项实践活动,逐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课程应开出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实验、科技创新等需求。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充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2 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对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或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因此,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要从优化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出发,打破院系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专业选修,引入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在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基础上,开设跨院系、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将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以期让学生拥有开阔的思维、较强的企业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善于开发和利用创业资源,把握创业机会,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专业人才。

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育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学生也有迫切接触社会、提高工作技能的需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对市场的工作环境,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熟悉相应的职业岗位与职业环境,获得项目开发的实战经验,熟悉真实的研发环境,使学生具备承担工作职责和实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以典型的工程项目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项目实施及维护等工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可以针对工作岗位提前做出选择,同时,企业也能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在学生毕业前就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实践环节的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的周期。

同时,还可以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本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工作中,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和指导学生的实践,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一起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致力于培养一大批适于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 “互联网+”时代全能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一支“能讲课、能科研、能实践”,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大力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努力吸引和培养一批水平一流的学术大师、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专业骨干,大力支持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带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不仅要熟悉项目开发的过程,而且要把握项目与课程知识的相关性,从而有效地将项目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同时,支持教师积极编写、出版教材,发表高质量的专业论文,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的研发,以便掌握最新的技术状态。作为专业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与企业研发人员加强经验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技术发展前沿,开扩视野,拓展专业领域,并将新技术、新成果带入课堂实践教学中,提高授课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更加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动机的培养及良好品质的培养。在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到社会的需要,产业的发展动向,这种氛围及创业气息,可以促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反过来又促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雪治.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6,3(1):8-13.

[2] 黄绍泓.武陵山片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2016(23).

[3] 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56-60.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创业互联网+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