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性复习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应用
——合成路线的设计

2018-06-06 03:42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官能团路线书写

姜 雪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211300)

一、问题背景

高三复习课学生经常感觉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复习过后会有些知识看起来比较琐碎.有机化学复习中,特别是有机合成题目,学生经常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在考试中有机合成题目得分率较低,甚至有些是空白.为了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施教者就试图先提出目标、研究方向,然后再通过题目练习来寻找突破点和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让学生在训练中既了解解题的“套路”,又清楚需要哪些储备知识来应对考题的变化.

二、课程标准

能利用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物.

三、学情分析

高考试卷中有机部分考点的考查比较稳定,其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有机合成部分一直是难点部分,学生得分率较低,更有些同学浏览题目后,觉得没有思路变放弃合成题的书写,本节课就是专题介绍有机合成书写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突破点和方法,克服畏难情绪.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机流程的解读和分析.

难点:依据信息能合成目标有机物.

五、教学过程实录

1.课前准备

请学生在讲义上完成有机反应基本类型的归纳、基本反应的梳理及重要官能团性质的总结,这样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不用占用课堂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复习效率.

2.试题特点分析

类型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备注步骤6步4步5步5步4步4步4步已学反应4131221题目信息2324223从题目特点可见,一般有机合成为4~5步,题目中的信息一般都会用到均为有机大题的第5小题

通过考试要求的梳理,使学生从大的方向明确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要求;然后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中信息使用的情况,知道从哪里找突破点,使学生明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课堂实录

【自主梳理】官能团性质及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对应的常见反应类型;常见官能团的引入.

分析以自主梳理表格形式让学生回忆起基础知识,并未合成做好知识储备.

真题解析(2016年江苏高考题,节选)

高三学生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真题的研究,并能积极归纳总结出的出题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题先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流程图中的重要官能团的转化情况;让学生在讲学案上用笔圈出来,这个环节大多数学生都能很有效的完成,然后大致分析下官能团变化时的反应类型,并留心特殊的反应条件.

整个过程比较流畅,当然与之前的自主梳理有一定的关系.

请学生分析原料和目标产物之间的区别,引导大家用逆合成法分析合成路线,并书写流程图.

本题使学生了解分析过程,并注意条件的正确书写,会利用题干信息解决问题.

完成重点的突破.想一想:

完成有机合成题的基本思路?

为什么合成思路、合成路线都正确,却得不到满意的分数?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1)结构简式书写要规范.

(2)利用已学反应时,条件要准确.

(3)充分利用题给信息,尊重信息中所提供的条件和反应.

4.用熟悉的、合理的反应,绝不可臆测一些反应和条件.

请学生分析,方法归纳,其实这个思考过程就是学生在回忆自己的解题过程,把方法具体化、体系化.

在有机合成题目解答中,很多学生就算分析出了合成路线,也很难拿到满意的分数,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条件掌握的不准确,对题干信息条件使用的不准确,更有学生会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臆测一些不确切的反应和条件,这些都是要跟学生强调的.

六、案例反思

本节课在例题分析上时间把握的还比较理想,但是在后期总结时,学生不会用归纳性语言总结自己的解题收获,还有就是在产物的分解上很难突破,在中间合成的个别环节容易“卡住”,以至浪费了时间或流程书写不够准确.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合成路线中几种常见转化,建议教师按官能团的性质对教材反应进行梳理.特别是易错点要加以强调(如卤代烃消去和醇消去条件的混淆、酚酯和醇酯消耗NaOH量的差错、甲酸酯和一般酯性质差异)

2.在专题复习时,还需要有独立课时来了解近几年常见的已知信息、重要反应原理,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见生不慌.从合成路线中读懂反应的机理,能够迁移应用.但不需要将新信息作为已知反应增加学生负担.

3. 复习中要增加仿真性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时反馈复习效果.

4.复习中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依托官能团转化为核心骨架,对反应条件等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官能团路线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什么书写呢?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在对比整合中精准把握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画路线
找路线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