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谋划写好广东教育“奋进之笔”

2018-06-06 03:27魏文琦韦英哲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改革评价

魏文琦 韦英哲

2月8-9日,2018年全省教育重点工作座谈会及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7年工作,部署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广东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及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谋划写好广东教育“奋进之笔”。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2月8日出席2018年全省教育重点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肯定了2017年广东教育系统工作的主要成绩: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攻坚,出台了多项教育改革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他指出,广东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服务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以“争先进、当标兵、建高地”为统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他强调,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教育活力;三要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四要实施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五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六要积极稳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扎实发展素质教育;七要提升教育保障服务水平,夯实发展基础;八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2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在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工作报告。他指出,进入新时代,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要准确把握我省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妥善处理总体发展与局部落后的关系;辩证看待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努力确保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相得益彰;协调好教育增量与教育存量的关系;着力解决思想重视与脚步迟缓的矛盾。

一要全面实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攻坚行动。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工作责任;强化纪律建设,加大教育系统监督执纪力度和反腐败工作。

二要全面铺开“争先进、当标兵、建高地”。珠三角地区“争先进”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粤东西北地区“争先进”也已全面开展,2018年要开展“当标兵”工作试点。确保完成“到2018年,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覆盖率达到85%以上”的工作目标。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广东省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省奖补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三要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要求,编制2018-2022年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各地市和区县要逐级编制和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各地要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规定确保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并确保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财政经费保障,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研究解决部分公办幼儿园和村集体办幼儿园事业单位登记问题;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四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革学生评价关系,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校、单位和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增加学位供给,基本消除大班额,大力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

五要大力提升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水平,制订我省职业教育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调整职业院校布局;办好一批对接龙头优势企业的一流产业学院,精准对接、服务产业和企业需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广东制造”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推进课程改革,让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发展能力精准对接主流企业的发展实际;推进校企共同育人,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力量,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组织课堂教学,联合开展实习实训。

六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启动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補短板、强特色”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遴选一批重点建设学科,引导全省高校深化分类发展,改善粤东西北和珠三角非核心区域本科高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推进理工类高校和行业高校特色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面向全球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学术团队,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引导和支持高校主动对接省内重大创新平台、高新区、专业镇等创新载体,推动新兴产业群发展;狠抓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校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优化理工类学科专业结构,扩大理工类招生规模;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深化发展。

七要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县域内统筹配置教师编制和岗位,使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振兴,启动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新师范”建设;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补齐乡村教师队伍短板,2018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1000元/月。

八要积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数字资源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建成覆盖全省、开放共享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基础教育教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和个性化教育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教育主干网的升级换代与优化,及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提速扩容,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支撑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水平。

九要切实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逐步完善省和地方配套法规政策制度体系,推进落实民办教育新法新政,有序展开分类管理改革,促进现有民办学校平稳过渡,完善内部治理,逐步形成全省民办教育以公益为导向、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并举、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

十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确保2018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专项改革平稳推进;确保《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有效落实;确保高考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各地要加强教育系统的全员、全方位培训,要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做好改革政策和内容的解读宣传。

十一要认真做好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国家自2018年起,每年对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并通报评价结果。省政府办公厅2018年1月印发了《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今年选择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肇庆6个市及所辖县(市、区)开展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

教育政策解读

1.高等教育:“冲补强”计划建设周期3年,分三类组团

2018年1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拟制的《2018-2020年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计划》。该计划建设周期为3年,在现有建设基础上,更加聚焦解决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锋对其进行解读。整体计划分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三项子计划。根据全省公办本科高校的地域、办学水平等因素和前期建设情况,将公办本科高校对应分成“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三类组团,分类发展。

新一轮建设,要抓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学科建设、精准考核评价、用好用足政策等关键环节。邢锋表示,光靠“挖”人,只在“挖”上做文章,是“挖”不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平台和一流成果的。归根到底,要在“用得好、留得住”的制度上做文章。各校要用好、用足政策,比如引进一个“全球前200高校博士毕业生,最高可获得资助100万元”“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珠三角地区或粤东西北地区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给予10万元至40万元的生活补贴”等,尤其是“补短板”和“强特色”高校要用好这些“大礼包”。

2.民办教育:加大政策扶持,实施分类管理

2016年底以来,围绕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作为民办教育第一大省,广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即将出台。省教育厅巡视员赵康表示,《实施意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把党的十九大关于“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突出“支持”和“规范”两个关键词,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扶持,完善规范管理措施。

《实施意见》结合广东实际提出了8个部分23条措施。其中,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有4种专有的扶持性措施: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土地划拨。

3.中高考改革:广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今年8月出台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广东高考综合改革属于第三批试点省份,按计划应在2018年8月出台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并从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正式实施。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斌伟介绍,广东新高考按照“1+3”文件思路推进,目前已形成改革方案初稿。主要内容包括: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普通本科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普通本科高校入学考试,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3+3”的考试科目组合;实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使分类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录取主渠道;完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改革考试招生管理机制,等等。

中考改革方面,2017年12月已出台《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个改革配套文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質评价指导意见》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目前,已基本确定8个试点市,其中,韶关、汕头已于2017年启动,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湛江等6市将于2018年启动。初中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从2017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学校要指导学生及时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和典型事实证明材料。

4.学位供给:2019年需增加30多万个学前教育学位

2017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据初步统计,2015-2017学年,全省幼儿园在园人数每年递增约22.99万人、19.34万人、19.7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每年递增约15.53万人、28.87万人、44.99万人。预计未来5年每年需要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5-30万个,其中,2019年需增加30多万个。到2022年,全省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将超过1450万人。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表示:“解决城镇基础教育学位不足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不足和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将分别达到98%以上和92%以上,各地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5%以上。

王创还解读了《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评价内容包括7个方面36个观测点,集中对政府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进行评价,避免事事考核、事事追责。2019年将开展全省性评价工作。

猜你喜欢
幼儿园改革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改革之路
爱“上”幼儿园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瞧,那些改革推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