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董梅

2018-06-07 03:18刘晓旭
健康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之友癌症医生

⊙文/本刊记者 刘晓旭

癌症是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影响所有年龄层次的人,但是患上癌症不等于被判了死刑。很多人被查出癌症后过度恐慌,精神溃败程度甚至大于身体遭受的创伤,不能够配合医生的治疗。日前世界抗癌联盟在全世界42个国家所做的社会民众对“得了癌症等于死亡”的观点的认知调查显示,中国有43%的人认为该观点正确,而在西方国家,平均只有13%的人认为此观点正确。在中国存在着例如忌讳讨论癌症,认为癌症等同绝症、得不到有效治疗,面对癌症束手无策等误区。

为了解癌症的本质,减少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健康之友》记者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幸采访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董梅主任,希望通过本次采访,使更多的人正确认识肿瘤疾病,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之友》: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做一名医生?

董梅:成为一名医生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在我初中一年级大约13岁的时候,我的祖母得了食管癌,因为发现的时间较晚,已经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祖母在接受了一部分放射性治疗后仍然不能正常饮食,经常因为疼痛吃不下饭,甚至连喝水都非常痛苦,当时祖母基本都是依靠输液来维持生命。我从小是祖母抚养长大,跟祖母关系格外亲近,看到祖母受到疾病的折磨使我非常伤心,当时萌生出‘如果我是一名医生该有多好’的想法,并将成为一名医生作为了自己的梦想。在我高中报考大学时,我将报考的十个志愿都填写了医学院校,也顺利的被西安交大医学院录取,毕业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名医生。

《健康之友》:请问老师,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了多长时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历史渊源吗?

董梅:我是在1993年大学毕业后就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参加工作的,当时是以学院全系第二的好成绩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录用,虽然当时也有机会继续考取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但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医生,所以当时放弃了继续从事研究的机会,选择做一名门诊医生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年也是我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的第25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坛医院。1983年迁至北京市东南龙潭湖畔,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1996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单位,是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国家药物临床研究中心所在地,集医教研防于一体,全方位开展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国家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今年正是我们医院成立六十周年,医院在六十年间不断扩大,到现在为止院内已经有一千多张床位,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

《健康之友》:目前,大家都觉得肿瘤是非常恐怖的疾病,到底什么是肿瘤?

董梅:现在能使人们畏惧的肿瘤疾病基本指的是恶性肿瘤,但其实良性肿瘤也需要人们的更多关注,比如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威胁到患者生命,通过一些简单的治疗基本可以彻底根治。所以通常使人们畏惧的都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由人体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人体细胞在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时发生病变,成为了有恶性行为的肿瘤细胞,从而导致细胞不再受到人体基因的调控不断生长,异常生长的细胞不断掠夺人体的营养物质,侵害人体的正常器官,导致人体正常器官功能的衰退,最终威胁到患者生命。

大部分恶性肿瘤的产生有明确的发病原因,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示,90%的恶性肿瘤的产生与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吸烟会加大肺癌的发病率。根据调查显示,吸烟人群患肺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13倍,随着吸烟时间越长,吸烟数量越大,患病几率也会随之增加。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肿瘤的发病,比如吃隔夜霉变的食物、常年在油烟大的环境下生活等。

恶性肿瘤没有明确的信号和准确的症状来判断,大部分患者发现患病通常是在身体有不适反应后来医院检查发现的,如果在身体不适的初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根治的几率,但如果在身体不适的初期没有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反而会延误病情。所以需要进行定期的体检,在疾病初期以专业的治疗方案控制肿瘤的发展。肿瘤不是突发性疾病,在人体潜伏期甚至可以达到15~20年的时间,一旦发病则会非常快速的扩散,所以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定期对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

《健康之友》:在您认为,治疗肿瘤的药物以及方法一定是越贵疗效越好吗?

董梅:在治疗药物上很多患者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觉得越贵的药品治疗效果越好,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经常会有患者及家属跟我说希望可以使用更多价格更高的进口药品,但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在医生治疗的过程中,更希望根据病情为患者提供更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而并不是更昂贵的药品。从药品的价格上我们无法来评价一种药品的好与坏,在不同患者针对不同疾病使用不同的药物,只要药品能够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那这个药品就是对患者最好的药物。

《健康之友》:根据您在临床上的经验,哪些人群更容易得肿瘤方面的疾病?

董梅:肿瘤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有三类:第一类,常年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这其中包含吸烟超过十年以上、每天喝酒量超过二两、常时间生活在油烟和雾霾中的人群。第二类,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家中的父母、亲兄弟姐妹有曾患肿瘤疾病的人群会有大概率受遗传等因素影响有患同种肿瘤疾病的风险,这其中乳腺肿瘤是有明确家族特征的肿瘤疾病,如果母亲患有乳腺肿瘤,那么她的女性子女甚至她的亲姐妹患有乳腺肿瘤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定时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第三类,因特殊原因长期处于辐射之下或者一次接触大剂量辐射的人群,在一定程度的辐射下人体的细胞会发生病变,从而导致肿瘤的产生。

从医学角度来说,肿瘤发病率也与人的年纪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肿瘤的发病率会逐渐增高。但近20年间,我们也明显发现肿瘤疾病在不断的年轻化,现在很多年轻的患者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在身体表现出轻度不适反应时没有及时就医,最终导致病情的延误。很多调查显示,长期的恶劣情绪或压力会导致机体免疫力的大幅下降和内分泌失调。

《健康之友》:现在网络十分发达,有太多关于肿瘤的相关信息,在您的浏览中是否见到过关于肿瘤病症的错误信息?

董梅:现在网络十分发达,网上也有很多关于肿瘤疾病的各种信息,这种不受限制和约束的自由言论中不乏有很多错误的概念会给人带来一些误区,在我就诊的时候遇到很多患者及家属将网上搜寻来的内容打印带过来,甚至有些患者会从外国医学网站上搜寻文献来找我咨询。首先这是一种很积极的态度,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对待病情是一种很好的表现,但一定要提醒各位患者及其家属,网络上的信息并不完全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不可偏信网络信息,一定要和医生及时沟通。

《健康之友》:中国目前在抗癌的技术以及成果上是怎样的?

董梅:我国医治肿瘤的技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医院间的治疗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目前需要提高全国整体的治疗水平,现在我国每年会组织各大肿瘤专科医院根据不同的肿瘤疾病提供想对应的治疗指南,目的是结合我国的国情根据目前国内现有的研究结果规划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大型癌症的治疗指南已经能够做到每年的更新和应用,但一些小型癌症还没有整理出明确的治疗指南,这也是今后我国肿瘤事业还需要不断进步的地方。

《健康之友》:您如何看待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董梅:医患关系在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医患关系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患者本身并没有很全面的医学知识,在医生提出一些治疗方案时患者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这导致患者会对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质疑,如果医生没有在治疗方案上为患者做详细的讲解,患者就不会积极配合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这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甚至加重,最终导致医疗纠纷。现代医生应当做到赢得患者的信任,耐心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谨慎的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提出最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治疗方案,详细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案每一步骤的意义及存在的风险,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选择。

《健康之友》:请问您对我国抗肿瘤事业的发展有何期待呢?

董梅:我国抗肿瘤事业任重而道远,在很多发达国家肿瘤的治愈率甚至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而我国现在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治愈率,所以我国目前的肿瘤事业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希望最终可以达到百分之百治愈的理想效果。我国目前在肿瘤事业发展上需要改进的地方非常多,比如为民众在肿瘤方面做全面的科普教育,让民众有一定的防癌抗癌知识,能够从根源上摒弃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癌症的发病率,使患病后不要轻信民间疗法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以说我国目前肿瘤事业仍任重而道远,如何使民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我国在肿瘤事业上长远的目标。提高民众体检意识,为肿瘤高危人群做免费的癌症筛查,在癌症早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大大提高癌症的治愈率,这也是在肿瘤事业上我国现在着重发展的方向。未来,希望我国可以有更多独立研发的抗癌药物及治疗方法,研发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民体质的一系列治疗方案。

在愉快的交流中我们结束了本次采访,在采访的最后,董梅主任想借本次采访,为全国的肿瘤患者及其家属送以诚挚的祝福,为每一位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和正在治疗肿瘤疾病的医生加油鼓掌。在此代表广大读者,向董梅主任表示诚挚的感谢。

猜你喜欢
之友癌症医生
最美医生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藏家之友
《诗词之友》赠阅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藏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