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提问,引导探究和创新

2018-06-07 08:12吴琼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课堂提问数学教学

吴琼红

【摘要】提问,作为一种进行师生良好互动的有效手段,对于帮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主动探究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变而言有着极大的帮助。而在小學数学的课堂中,有效地运用提问,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加深其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小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创新思考,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也是高效课堂创建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提问方式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为广大教师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有效课堂 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48-02

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打造过程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能否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地提问,引领小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与技能。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地提问,也将有助于数学教师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状况,从而帮助数学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有着莫大的帮助和支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育经常会使用的,启发学生思考、检查教学成果的主要形式,它是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线。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做到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问,那么日常的教学活动将会事半功倍,教师和学生都能成为其中的受益者。因此,下面笔者就将结合自身以往教学经验,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提问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随意提问,问题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颇受广大教师喜爱的教学方式,教师习惯于运用提问的方式去检测学生对于一个数学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也习惯于在提问中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引发学生的重视和思考。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经常会在课堂教学时随意提问,问题并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思考,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抓住这一数学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也无法从教师的提问中掌握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更有甚者会在教师的随意提问下混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不仅仅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应用技能的掌握,而且会对小学数学这门重点学科的发展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2.提问面较窄,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提问中,部分数学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或者保证教学效果,往往将提问的对象设置为班级中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往往也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这样设计出的问题知识适合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解答,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或水平较差的同学而言,教师的提问并不能起到帮助理解数学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

3.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缺乏中肯有效的评价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引导班内学生进行解答,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习惯地用“正确”“对”“不对”等词语进行评价,然后继续下面的教学或是请别的学生进行补充解答。这样的评价虽然能够让学生最直接地认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是否是正确的,但是简答的、千篇一律的评价并不能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让学生在教师多元评价的引导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无法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水平。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具体策略

1.巧妙设置问题,提问要蕴含启发性

提问能不能具有启发性,是影响着学生能否进行有效思考,最终探究到问题本质的关键性因素。小学数学教师要在知识点的关键地方、学生理解的疑难之处、思维转折的岔路口以及规律的探究处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多样思考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发现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意义至关重要。

比如,在对“元、角、分”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在家准备一些1元、5元、10元、1角、5角、1分、5分的钱币,并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相对于直接教授“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们可以以“同学们,老师用手中的5元纸币和你们换1元硬币,能换为几个硬币呢?”和“小卖部有一支钢笔售价12元5角,那同学们你们手中的钱够买一支钢笔么?怎么组合手中的钱币使之不需要找零就能买一支钢笔呢?”之类的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际动手之中,真正理解“元、角、分”的换算规律和运算定律。

2.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提问,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提问不能死板且笼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于学生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问题真真正正地问到点子上,真正能够因材施教,启发不同情况学生的思考,强化小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在对“百分数”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更要注重提问的针对性。相对于,直接教授学生百分数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法则,若教师们先提问“求比四多二分之一的数是多少”让学生去解答、计算,学生计算出结果后,就再把题目中的“四”和“二分之一”变成相应的百分数,再让学生去计算、解答,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如何正确认识一个百分数、如何计算出一道百分数题目,也比较易于学生去发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去构建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在整个体系框架中再去把握数学,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要蕴含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容易对新鲜有趣味性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充满趣味感的事物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数学教师要以小学生这种年龄特点为切入口,综合使用多样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让小学生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积极主动的“我要学”。

在对于“两位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相较于直接教授“13+25=?”这一公式化计算过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家准备好学习所用的塑料棒,并带到学校,两两一组进行分组。课堂上由老师提问“如果一个学生拿出13根塑料棒,另一位学生拿出了25根塑料棒,那么两位学生一共拿出了多少根塑料帮呢?”而小学生则可以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与同伴自行组合手中的塑料棒,最终把两人的所拿出的塑料棒相加,得出“38”这一标准答案。这样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用一个情境、一个问题,就将学生带入了探索数学知识奥秘的世界之中,刺激了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求知欲,从而引发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对待课堂提问,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本,思考什么样的提问方式才是最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探究意识和创新解决思维,从而做到切实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成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02:34.

[2]张巧玲.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22.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课堂提问数学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