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2018-06-07 08:12刘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刘静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优势明显,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教,与各层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而且分层教学内容也更灵活,再加上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因材施教 最近发展区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82-01

一、课题的提出

早在两千年之前,我國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但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学校里都是平行班,同一班级里学生之间差异明显,再加上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到了初三这种差异更加突出。化学虽然是新开科目,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差距很大,甚至有些学生开始了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态度,给化学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尤其到了酸碱盐部分,知识点多而繁,化学方程式也扑面而来,有的学生开始招架不住,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正是基于此理论而进行的实践教学。

2.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他们都能够“跳一跳,摘桃子”。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

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学科,刚开始学生和老师都不熟悉,而且刚开始的内容也相对简单,所以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之后,对学生比较了解的情况下,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是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占班里大约1/3的名额。剩余的为B层,B层学习习惯不好,需要在老师不断地督促和提醒,知识需要不断反复训练。由于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心思敏感,对于部分学生还要找他们约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后再确定A、B层名单。学生层次要呈现一个动态的变化,激励A层学生不掉队,也鼓励B层学生积极进取,争取更上一层。

2.教学分层

(1)教学目标分层。教师的教要适合学生的学,在具体备课中教师要设计好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高度,重点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学生只要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备》这节课时,A层学生的目标是通过同学合作完成课题“催化剂的用量对氧气产生速度的影响”“怎样更好的回收二氧化锰”等。而B层学生只需掌握制备氧气的药品、装置和步骤,能够实验操作制取一瓶氧气即可。

(2)授课分层。上课时将A、B两层学生分到两个教室,化学老师和物理老师相互协作,当A层学生上化学时,B层学生就上物理,下节课两学科对调,学生的课时是相同的。对于基础知识,A层学生主要依靠自主预习,课上学生之间简单讨论,老师只负责为学生设置一些拔高题,例如中考题和竞赛题,然后去实验室让A层的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一些简单的小课题。对B层学生要放低要求,抓基础,课堂上在教师的带领下,他们一遍遍地记忆基础知识,老师还要及时检查和反馈。

(3)作业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A层学生要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B层作业主要是为了熟练基础知识。一般给学生设置10个作业题目,1-8题是基础题,9、10题为拓展提升题,A层至少完成9个题目,而B层只要完成1-8题就行。

(4)评价分层。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分为课堂表现、课下作业和考试。对于A层学生不需要过多的口头表扬,因为每次难题的突破,优异的成绩的取得胜过任何的夸赞。而B层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对于教师的表扬特别的在意,因此要更多的表扬B层学生。

四、分层教学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了

分层教学将水平接近的学生放在一起,学生之间的竞争更明确了,适当的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 A 层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将问题解决,还能够接触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主动学学习的热情高涨。B层学生学习速度慢,课容量和节奏就慢一些,而且不断地巩固强化,他们不仅能听懂甚至在教师的启发下还能够思考出问题的答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的教更具有指向性

学生分层以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教师教起来具有指向性了。A层学生可以利用很短的时间掌握基础知识,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些小课题,例如“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等,在完成课题的方法上予以指导,教师在其中扮演导师的角色;对于B层学生,老师就是带领他们反复地训练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于丰园.诠释学视角下的因材施教[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1月第18卷第21期.

[2]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滕秀芹.试论分层教学[A].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月第20卷第1期.

[4]李建年,陈晓筑.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和策略[A].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7卷第6期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