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气“4+0”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8-06-07 08:12周涛李沐音袁予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国际化教学

周涛 李沐音 袁予熙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国际化趋势一直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因此,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优化人才方案当着眼于欧美先进国家的电气类学生教学大纲及其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各高校正在运行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电气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班“2+2”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并重视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实践能力及国际化前沿视野。探索“4+0”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国际化的前进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 国际化 培养方案 电气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委2014年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支持,项目号:GJ201400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44-02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国际化也逐步跟进。在充分学习贯彻《中国2010-2020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教育教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文件法规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的教育现状和高校国际教育发展实际,在原有的电气“2+2”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最新要求,探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4+0”培养方案(以下简称:“4+0”培养方案)的新方向。由此,来进一步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以培养出发展潜力大、科研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相关学科领域未来领军人才。

二、问题与思路

(一)存在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现行电气“2+2”培养方案普遍具有学分要求过多、学生课业压力重、英文授课学科及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首先,根据现行培养方案,电气“2+2”学生的专业学习压力很大,需要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程,专业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在第二学年便开始学习电路理论、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等专业课程,其中有些課程是普通电气专业学生第三学年才会接触的课程,其专业知识的精深程度和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为达到出国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尽快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仅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还要确保雅思成绩达到相应要求,因此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二)解决思路

“4+0”培养方案的制订,以未来能源电力领域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面向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等相关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与“未来电网”和“电工装备”两大发展方向,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强化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引入国际化教师团队,建设全英文授课课程,增加国际化体验。

三、内容与特色

(一)方案内容

方案由学制与学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基本要求、学时与学分、专业核心课程、总周数分配、教学进程(包括必修课教学进程、选修课教学进程、实践教学环节进程、分学期教学进程)、专业目标实现途径、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等九方面内容组成。

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接受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基础课双语教学,英语课单班授课、小班授课,并结合国际最新标准设置了贯穿四学年的特色国内外实践和创新课程。旨在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理论教学特色

(1)循序渐进的英语及专业英语课程设置

第1、2学期分别开设中级英语、中高级英语,并辅以英语听说课程。第3、4学期开始进入高级学术英语学习,为学生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必修课教学环节的部分课程英文授课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高等数学B、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电路理论等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这在国内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是走在前面的,顺应了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使学生具有国际先进学识、过硬专业实力、创新理念与全球化视野。

(3)多维一体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

关注每门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作用,重视课程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作用。通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学科基础骨干课构建牢固的数理知识体系;通过电路理论、工程制图、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学科技术基础骨干课构筑坚实的专业知识框架;通过工程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等学科专业基础骨干课掌握系统、前沿的学科知识;通过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等学科专业骨干课巩固专业知识。四类层次分明的专业核心课程涵盖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气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4)领域多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经过一年专业基础课学习,从第3学期起,将依次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开设多门专业选修课。选修课涵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众多专业领域,适应不同兴趣及职业规划的同学们的需求。

(5)开设国际前沿领先研究发展的讲座课程

国际电气工程专业概况和电气工程前沿技术专题是专门为“4+0”学生开发的特色新课程。两门课程采取讲座形式,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开放视野。

国际电气工程专业概况于第3学期开设,邀请外方院校专家进行英文专题系列讲座,内容包括国外高校及专业发展状况、世界能源形势、专业学习方法介绍等,通过对国际上本专业现阶段应用及前景的讲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系统了解专业概况、巩固和深化专业思想、增强专业理论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电气工程前沿技术专题邀请国际名校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学者,就世界能源形势、电气专业发展前景等进行系列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密切关注学科的发展动向、具备国际化的战略眼光。

(6)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

定期通过举办研讨会、以撰写书面报告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鼓励并促进同学之间讨论、协作解决问题。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讨论难度适中的电气专业英文期刊、论文,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特色

(1)完善实验课程,强化实习应用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包括金工实习、物理实验、电路实验、电机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必修课,以及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计算、继电保护定值计算、高电压综合实验、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力系统综合实验等选修课。在校园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后,推动、鼓励学生在第8学期走出校园,迈入社会实习,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活用校内所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2)开发“订单+联合”的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与就业接轨,致力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以未来能源电力领域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4+0”方案合理分配各学期课时,在后几学期留下充分时间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并留下充分空间,在原有方案基础上,灵活开发校企“订单+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单独制定企业阶段培养方案,加强实践环节内涵建设,打造高水平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建立集创业基础课、创业拓展课和创业实践课为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熟经验和做法,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并讲授课程,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精细指导和重点培育。利用大学科技园,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和培育,促成更多项目孵化落地、取得成效。

四、“4+0”方案未来探索方向

(一)继续完善适应教育教学国际化趋势的“4+0”方案

目前的“4+0”方案作为阶段性成果,仍须适应教育教学国际化大潮流中新的发展需要,根据“2015年国家通用标准的12条基本要求”与“华盛顿协议标准”,不断探索,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地通过创新性实践有力推动教育教学国际化改革。现阶段已积极推动并实现了外方合作院校教授来华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真正打破地域障碍,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化流动,具有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大意义。对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利用、本土化与创新需要一个系统性过程,在国内的教育实践中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运用好和管理好这些引进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境外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嵌入本土资源之中,不断整合并创新,最终打造出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寻求更多国际先进教育资源,邀请更多领域内专家、学者向学生传递学科前沿知识,通过专业课程、专业讲座、专业实践等各种形式,最大程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积极探索更合理的考评制度及多样的考查形式

目前,大部分理论课程采用占比较大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占比较小的期中考试及平日成绩加和,而得最终成绩。这种算法,由于期末考试占比60%至80%,使得许多学生忽视平日积累,用应试的心态讲求策略,考前突击,只学与期末考试相关的部分内容。而一次考试涉及的知识量有限,只围绕考试学习,不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该门学科知识。为推动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将严谨求知的态度贯穿日常,将尝试参考美国高校做法,每学期四次中间测试加期末考试,取其中三次成绩最高的中间测试,与期末考试共4次考试成绩等比加和得到最终成绩。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重视平日积累,考试次数多,并且不以一次考试决胜负,也使学生以平常心学习、参加考试,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积极探索政史类课程的双语授课模式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五门通识课程,是国内高校文、理、工、商科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用英语教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课程,是对传统政史教学模式的突破,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尚属全新的尝试,标志着中国特色历史与政治理论课程与教育国际化的接轨与融合。同时,通过英文教授中国文化类通识课程,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在其成长为国际化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道路上,须牢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并肩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因此,这将是具有开创性且有意义的探索。

五、结论

大学教学国际化是实现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引导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途径。今后,将在探索教学国际化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学内容、科学管理学生,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真正实现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较高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2010年7月29日.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4):10-17.

[3]王海泉,王东云,马薇. 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管理工程师》,2011(4):77.

[4]罗志勇,蒋畅江,王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电气专业英语教学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8):34.

[5]Zhou Tao, Yu Xihai, Yuan Yuxi, Wu Chunqing. Measures to Realiz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11th National Annual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NEMIT 2012) [C].

[6]Zhou Tao, Yuan Yuxi.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cep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China [C]. Shanghai: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cience, 2013.

[7]田百平.从实践的角度看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道路中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27).

作者简介:

周涛(1965-),男,汉族,陕西商州人,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华北电力大学核热工安全和标准化所所长,教授/博导,正高级职称。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国际化教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