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民歌的文化传承策略

2018-06-08 09:27袁茵
戏剧之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承策略文化

袁茵

【摘 要】皖北民歌是安徽民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耳熟能详、语言通俗的歌曲形式,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皖北民歌可以最真实地反映出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基于此,本文以皖北民歌的题材类型概述为主要切入点,从方言、歌词两方面分析皖北民歌的艺术特征,重点探讨皖北民歌的文化传承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为皖北民歌的文化传承之路奠定良好基础,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皖北民歌;文化;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42-02

皖北地区主要是指安徽北部地区,其民歌的形成与安徽北部地区环境、音乐形态传播有着直接关系。在皖北地区的周围有着多种音乐形态,如涂山歌、河南音乐、齐鲁文化、吴歌、扬州文化等,受这多种文化音乐形态等影响使得皖北民歌本身的音乐风格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也注定了皖北民歌内涵意蕴的丰富多彩。皖北民歌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保持紧密联系,以口头的形式保留文学的基本形式,有效彰显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段的劳动人民的思想理念、文化风俗等,是传承已然逝去的文化与历史的主要方式。换言之,民歌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传播、传承、创新过程中不单单是审美价值的彰显,更是文化底蕴的有力承载。对此,本文以皖北民歌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和着重探讨。

一、皖北民歌的体裁类型

皖北民歌的体裁类型丰富,具体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舞歌。

第一,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最早的音乐形式,通过完整的旋律节奏、具有口号感的歌曲来构成相应的劳动号子体系。劳动号子起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活动所服务。皖北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具体涵盖建筑、搬运、农业、船运等领域中,如打场号子、挑担号子、打夯号子、凤凰三点头等等,起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第二,山歌。农村地区是山歌的孕育地和起源地,农民往往通过即兴演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期盼、生活的艰苦心酸、所遭受的苦难折磨都寓于山歌之中,借助表达的方式来达到舒缓自我内心情绪的目的。安徽地区的民歌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即江淮地区、江南山区,如慢赶牛、对山歌、采茶山歌等等。皖北民歌的民歌演唱形式多样,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演唱,如独唱、一对一演唱、“一人领+众人帮”等。

第三,小调。小调又可以叫做“小曲”、“俚曲”、“时调”,广泛应用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娱乐性的鲜明特征。皖北民歌中以反映人民生活实际为主题的小调有《摘石榴》、《打菜苔》等,以劳动为基础的小调有《剜菜棵》、《紫燕飞来三月天》等,以爱情生活为主题的小调有《相思调》、《扣花针》、《光棍哭妻》等,以妇女刺绣为主题的小调有《绣荷包》,以自然风光描述为主题的小调有《四季颂淮北》等。

第四,舞歌。舞歌,顾名思义则是舞蹈和唱歌融为一体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凭借活泼、流畅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与喜爱。皖北民歌的“舞歌”主要有灯歌、花鼓歌两种形式。

二、皖北民歌的艺术特征

(一)方言特征

皖北民歌是安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徽民歌为例,其主要的应用方言则是安徽方言,而皖北民歌运用的方言则是“皖北中原官话”。首先,皖北民歌中的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更加强调将鼻化音韵母,如“安”、“昂”、“亨”等;而在凤阳、寿县等皖北地区不区分“f”和“h”,如“夫”与“呼”同等、“分”与“婚”等同。其次,因受皖北地区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皖北民歌中的方言具有“侉调侉腔”的鲜明特征,也就是说皖北民歌中的方言演唱语调与普通话相比要明显的重一些,更多强调的则是以“三声”的语调进行演唱。最后,在某些食物、动物、植物的叫法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如“米饭”被称为“干饭”、“饺子”被称为“扁食”、“蟾蜍”被称为“癞猴子”、“玉米”叫“大秫棒子”等。

(二)歌词特征

皖北民歌是皖北地区劳动人民生活实际的真实缩影,可以有效表现出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状态,通过皖北民歌可以促使倾听者了解到该地区人民乐观豁达、真实淳朴的性格。一方面,皖北民歌歌词具有叙事抒情的特征,在朗朗上口的节奏、叙事性极强的歌词基础之上来重现皖北地区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有效表达了皖北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如《摘石榴》、《王三姐赶集》等;同时,叙事性的作品当中也会含有抒情的部分,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传递劳动人民的真实感受,如《花赞》、《我不抵命下阴曹》等。另一方面,皖北民歌中的歌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有效排列,具有鲜明的次序性特征,如《十二月苦嘆》中,歌词以月份为排列顺序,逐步从正月唱到了十二月,这种具有次序的歌词演唱方式,可以使得该民歌更加朗朗上口,贴近人民生活实际。此外,皖北民歌中的歌词具有押韵的特征,如《小五更》、《进花园》等民歌中,以曲调顺畅、歌词押韵为主,可以促使倾听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容易被人民所记住,并且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机遇。

三、皖北民歌的文化传承策略

(一)纳入学校音乐课程教学体系

要将皖北民歌纳入学校音乐课程教学体系中,以学校教育为文化传承策略,引导学生明确皖北民歌的审美价值、文化机制,更好地促进皖北民歌文化传承。一方面,学校音乐教育者要高度重视皖北民歌,充分理解皖北民歌在审美、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内涵,切实有效地体会中华民族音乐的包容所在;另一方面,当前皖北民歌已经走进了学校音乐教学课程当中,但这显然是不够的,更多的应该是将其纳入到音乐课程教育计划当中,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开展来促使皖北民歌教学朝着规范性的方向发展,使得皖北民歌传承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紧密联系,达到皖北民歌常态普及的目的。

(二)开展多样的社区演唱活动

要开展以皖北民歌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演唱活动,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皖北民歌文化传承平台,实现皖北民歌教育教学与实践应用活动之间的相辅相成,达到皖北民歌文化传承的目的。对此,要将社区演唱活动看做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延伸与拓展,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传承与社区活动传承方式的相辅相成,以此来进一步充实皖北民歌课程教学内容,弥补皖北民歌“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可以在社区活动开展以“花鼓灯”为主题的活动,邀请民间的优秀艺术学家走进社区,为学生、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艺术指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学习、传承皖北民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借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来达到皖北民歌有效普及的目的。

(三)借助非遗保护传承文化

要积极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来传承皖北民歌,通过非遗项目的申报来为皖北民歌文化传承创设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顺利彰显皖北民歌的独特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实现作出贡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保护具有价值、贡献突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任务,其每隔两年评选对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进行审查,具体要求所申请的项目在历史、社会、语言、人文等中的某一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此,可以积极搜集皖北民歌的类型,将其纳入到统一的整体范畴内,形成“皖北民歌体系”、“皖北民歌资料库”等,以便更好地助力皖北民歌文化传承。

(四)构建以皖北民歌为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

要将皖北民歌纳入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行列,构建以皖北民歌为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促使更多的人了解皖北民歌,达到传播、传承皖北民歌的效果。皖北民歌文化传承要将其纳入市场经济范围内,将皖北民歌的传承与现代经济发展相联系,在进行皖北民歌文化旅游产业活动开展的同时,使得更多的人们了解到皖北民歌,并为皖北民歌的文化传承作出贡献。例如,安徽省旅游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意见加强对皖北民歌的有效扶持,鼓励本地区文艺团体积极开展以皖北民歌为内容的文艺汇演活动;安徽省各地旅游景点可以以歌舞的形式演绎皖北民歌,甚至可以邀请游客参与其中,以便引导游客更好地感知皖北民歌的独特魅力,起到皖北民歌文化传承的作用。

此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作用,借助新媒体传播途径积极弘扬皖北民歌,促使皖北民歌在传播中传承、在传承中传播。对此,皖北地区民歌爱好者可以深入到实际之中,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皖北民歌,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运用微博、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创新符合时代特征的皖北民歌,提高皖北民歌的文化传承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进程的不断加快,为我国民歌的传承提供了必要契机与良好社会环境。从本质上来说,民歌是一个地区人民思想情感、人文风俗习惯的重要表现形式。皖北民歌由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舞歌等类型所组成,在方言、歌词等方面无不彰显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艺术价值。若想在文化传承中进一步彰显皖北民歌的独特价值,扩大皖北民歌的文化影响力,则需要从将其纳入学校音乐课程教学体系、开展多样的社区演唱活动、借助非遗保护传承文化、构建以皖北民歌为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作用几方面达到文化传承的效果,助力皖北民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弥渡民歌传承人李彩凤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16,1(03):53-56.

[2]童佩玉,陳自勤.安徽民歌在安徽高师音乐教育中传承方式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5):120-122.

[3]张睿.论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音乐文化中大可作为——以海南黎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06-107.

[4]魏国彬.文化传承:德昂民歌与婚恋仪式——以云南保山市潞江坝德昂族为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10(02):83-87.

[5]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展示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兼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几种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J].音乐探索,2016(03):9-13+21.

[6]荣蓉.安徽民歌的审美特征与文化传承[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3(05):64-66.

猜你喜欢
传承策略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Passage Four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