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认知与演奏规格探讨

2018-06-08 09:27孙昕阳
戏剧之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提琴

孙昕阳

【摘 要】在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提琴的节奏是基石,但不是主导,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大局观和整体观。对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认知与演奏规格进行深刻的理解,可以更加完美地发挥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魅力。

【关键词】大提琴;弦乐四重奏;艺术认知;演奏规格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51-02

一、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是一种传统的室内乐演奏组合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主要的乐器构成是一把大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两把小提琴。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是一种十分成熟的音乐表现形式。毋庸置疑,小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大提琴起着基石和基础作用。通常来说,在弦乐四重奏中,比较难以把握和表现的声部是中低声部,它的旋律性十分弱,这对于音准很难把控的大提琴来说更为困难。因此,在弦乐四重奏中,要想很好地发挥大提琴的魅力,大提琴演奏者首先需要对这一音乐形式具有一个整体的、深入的理解,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含敏锐的听力、精准的音准把握、良好的节奏感等,进而充分地发挥大提琴的价值和魅力,有力地“托起”整个乐队。

二、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认知与演奏规格

(一)音高准确性的把握和控制

在弦乐四重奏中,音准的控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乎音乐质量、演奏完整性和演奏艺术表现力的问题[1]。

首先,我们需要对音准具有一个精准的认知。在进行音乐演奏层面来说,音符高低的准确性是相对的,在音乐演奏中没有绝对的音准,但是演奏者对于音准的追求是绝对的。弦乐四重奏的乐器构造和演奏形式的限制,不能像其他的演奏形式一样根据固定音高来把握音准和演奏,虽然弦乐四重奏可以根据纯五度“定弦”,但是在实际的演奏和音乐进行中,不能单纯地依赖这种定弦,进而完全掌握音高的准确性。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利用“纯律”、“五度相生”等。在弦乐四重奏中,对于音律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并不是绝对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人性色彩。自弦乐四重奏的形态确定以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在实际的演奏中,灵活的、不拘一格的音律指导理念可以帮助演奏者克服因音准模糊而给整体演奏造成的不良影响[2]。

很多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均遵循一个原则,即突出高声部和低声部,将和弦中的根音交由低声部,而主导旋律交给高声部。因此一些演奏者会形成一种认知上的偏差,认为其他声部应以自己的音准为基准,进而致使整体的音准出现偏差。在实际的演奏中,一位优秀的大提琴演奏者应该具有大局观,根据整体演奏音响确定和调整自己的音准,将确立音准的任务交由三个声部和所有演奏者。这并不是让大提琴声部弱化自己的“基石”作用,而是为了使整个演奏更为和谐,充分地发挥四重奏的魅力。如前所述,小提琴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作为低声部的大提琴应当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职责,根据和声的整体架构进行自身音准的确定,做到遵循、配合、适应以及烘托旋律。

在实际的弦乐四重奏演奏中,大提琴演奏者需要避免几个恶习,进而减少对音准的影响。首先,演奏音量过大或者不清晰。低声部本身就不如其他声部的清晰,而且低声部经常会给人一种模糊的感受,因此一些大提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会忽略自己的清晰度。另外,大提琴的音量比其他的乐器高,很容易覆盖其他声部的声部,进而使其不能清晰地听到其他声部,因此,关于音量的度的把握对于音准十分重要。其次,不好的“颤指”习惯。大提琴很容易产生颤指动作过大的问题,进而使音准变得模糊,不清晰,而且还会掩盖偏差的音准,这时需要大提琴手在“颤指”前做一个“若奏”,进而使音准更为清晰。

(二)节奏准确性的把握与控制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与旋律相比,节奏的价值并不逊色。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掌控整体的节奏。在很多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大提琴的这种作用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示。节奏的变化直接关系着音乐的情绪,在弦乐四重奏中,低音声部的律动可以很好地推动整体音乐的进行。因此,就节奏而言,大提琴比其他声部的要求更为严格[3]。

大提琴的节奏的呈现,除了依靠演奏者对自身旋律的把握外,还要演奏者对和声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声对弦乐四重奏十分重要,低声部决定着和弦的色彩、属性以及力度,因此大提琴演奏者需要更好地把握节奏才能体现和声的魅力。为做到这一点,大提琴演奏者在实际的表演中,不应该过分地强调自身的地位,要具有大局观和整体观意识,对于节奏的掌握,并不是去控制其他声部,而是从整体出发进行协调,进而使其配合更为默契和和谐。

在实际的演奏中,为更好地控制节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大提琴由于自身构造的问题,在演奏中产生滞后的问题是十分常见的,因此大提琴演奏者在“运弓”时应适当的提前一些,进而使节奏更为精准。第二,在和旋律声部一起进入重音时,应该主动地进行提示,这样不仅可以引领整体节奏,而且可以使节奏的律动更为清晰,使呈现的音乐效果更好。第三,大提琴在和声中的作(下接第53页)用主要是烘托,因此在演奏时应当更加注重音符时值,使其更强、更准确、更充分,最终有效地“托”其整体的音乐。

(三)在音响控制方面

大提琴的音响在弦乐四重奏中具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掌控声音色彩,其二是掌控音量大小。在音量方面,大提琴的音量相对比较占优势,因此大提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应当更为注意音量的控制,使其与其他声部的音量平衡,不能过分地突出自己。大提琴的音量比高声部低,但比中声部高,但它不能压制中声部,因此需要演奏者清晰地演奏出“音头”,然后立即进行弱化处理。另外,因为大提琴的力度问题,在进行渐弱和渐强处理时,应当提前准备音响的力度,留足空间,进而表现音乐情绪的变化。在音色部分,音响色彩的控制对大提琴烘托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在弦乐四重奏中,音色的控制能力将会对演奏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演奏中,弦乐四重奏的四件弦乐器要想成为一个十分完美的整体,首先就要考虑大提琴的音色掌控是否影响整体的和谐。因此,大提琴演奏者一定要从整体出发,运弓精准、利落,保证音色的纯净、清晰,与其他声部完美配合,实现好的音响效果。

三、弦乐四重奏演奏中的相互配合

在实际的弦乐四重奏中,必须全面地将四个人统一在一起,不管是节奏音准方面,还是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方面,甚至是每一小句的呼吸,都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进而使弦乐四重奏的艺术魅力可以更好地展现。为做到这一点,四位演奏者需要密切地进行配合,能够保证音乐作品十分完整、准确地呈现出来,必要时需要做一些个性的牺牲。四位演奏人员应当长期在一起进行练习,熟悉其他人的声部特征,对乐谱进行共同理解,进而使各个声部能够更好地关联在一起,以产生和谐、共鸣的效果。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单单依靠一个眼神就可以心领神会。在进行弦乐四重奏的训练时,需要经历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需要四位演奏人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进而体会到弦乐四重奏的魅力,最终弹奏出极具魅力的音乐作品。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与其他声部一样,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实际的演奏中,大提琴演奏者不仅需要十分精湛的技术,还要具备很高的音乐素养、音乐大局观、音乐理解力等。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主要大局意识,并不是要刻意地弱化其艺术个性和魅力,而是使其在整体性意识的指导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艺术魅力。在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演奏者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大提琴的音准、节奏以及音响方面,进而更好地展现其魅力。

参考文献:

[1]梁冬梅.论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认知与演奏规格[J].音乐生活,2015(05):96-98.

[2]温雪霖.论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多种“角色”[D].沈阳师范大学,2015.

[3]梁冬梅.论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艺术认知与演奏规格[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01):15-18.

猜你喜欢
大提琴
大提琴之味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小提琴和大提琴
浅谈大提琴在影视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大提琴演奏艺术概论探讨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