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探讨

2018-06-08 09:27王小林
戏剧之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

王小林

【摘 要】声乐演唱是一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类个性化风格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声乐界对于演唱者的表演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都是在表演中是否具有个性化风格。本文从声乐表演技术、素质、实践等角度出发,探讨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方式,希望能够为国内声乐界人才的培养提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声乐演唱;个性化风格;形成探讨;价值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64-01

艺术风格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却可以感受到的艺术气息。通常是由艺术家或表演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自身气派、格调、作风、特色、艺术风貌相同的表演方式。艺术风格的形成,既是艺术家作品成败衡量的关键,同时也是艺术家趋于成熟的重要表现。声乐表演本身便是一种艺术性活动,能够在艺术创作与练习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创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独立的艺术气息才能够得到他人的重视。对此在培养艺术气息的过程中,应围绕个性化发展,根据自身作风与特色,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水平,推动国内声乐事业发展。

一、个性化表演风格对声乐演唱的意义与价值

(一)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声乐演唱是一种二度创作,也是声乐作品传播的唯一途径[1]。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技术、审美认知。因此在不同演唱者表演相同曲目的时候,往往能够呈现多元化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声乐创作的发展灵感,同时也推动了声乐界的整体进步。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国就曾出现千人一声、千人一面的情况,这种情况正是忽视个性化培养所导致的。可以说统一的声乐表演风格,严重阻碍了国内声乐艺术的进步。

(二)表演者成长需要。笔者认为表演家是否成熟,具备成长市场的关键性标志,便是表演家是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表演风格。这种风格建立在表演者共性风格的基础,即以共性风格为核心,向着表演者自身的气派、格调、作风、特色与艺术风貌蔓延,形成独具表演家特色的表演方法。这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艺术修养与深厚的唱腔基本功。表演者个性化风格的形成,通常是表演者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过程带给表演者的价值,往往是用金钱、时间所无法衡量的。

二、声乐表演中培养个性化风格的方式

(一)端正歌唱理念。明确歌唱理念,才能使表演者在演唱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气息与艺术风格,因此也可以说,理念的形成,往往对于表演家的风格形成发挥决定性作用。

声乐表演理念对于演唱家来说,声乐理念便是如何获得表演的效果,以及如何去演唱。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情况与能力的形式与方法展开歌曲的表演[2]。之所以如此重视演唱理念的确立,是因为多元、开放的演唱理念,才能够帮助演唱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对此演唱家在表演中,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表演中融入一定自己的生活实际与生活阅历,形成专属自己的演唱方法。

(二)提高唱腔基本功水平。扎实的唱腔是技术性、艺术性的个性化风格形成的前提。表演者应具备扎实的表演能力,才能够围绕基本唱腔,展开属于自己个性化演唱风格的创作。近些年,在世界文化交融与冲击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方式的演唱方法与演唱理念。这些理念无一不为表演者带来了更多借鉴与启示的渠道。面对如今众多的演唱方式,表演者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前,必须围绕自身的水平与发展方向,开展基础功的训练。这是因为不论是真挚情感的抒发,还是合适的共鸣运用,或是精准的咬文吐字,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唱功。在创作属于自己风格流派的唱功之前,表演者必须做到基本功的巩固练习。这对表演者个性化风格的成长来说具有推动的意义。

(三)丰富表演者的实践阅历。声乐演唱除了需要具备创造性、情感抒发性以外,同时也需要在思想及行动上进行创造性变化。当然这种风格的创造能否获得观众的认可,收获表演结果的成功,相比较表演者自身对此的评价,更需要观众的检验。著名艺术家宋祖英便曾说过,自己时常以声情字味表养象规范自己[3]。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表演水平,实践中验证自己风格的缺失,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更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三、结语

在世界舞台上,我国的谭晶、李娜、廖昌永等人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正是因为这些著名的歌唱家能够在表演中,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唱出属于自己魅力风格的乐曲。当然,时代是发展的,我们也不能一直依靠老一辈艺术家撑起国内声乐界的场面。我们唯有提高新生代演唱家的个性化水平,才能避免声乐传承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每一位表演者都应该有着自己个性化风格的追求,不论这一目标最终是否得以实现。在追求个性化的过程中,都将有效提高表演者的个人历程,加强自身的基本功与修养。这不仅有助于构建国内声乐百家争鸣的局面,提高国内声乐事业的发展水平,更是能够带领中国聲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白莉洁.试论声乐的艺术表现[J].黄河之声,2017(20):27.

[2]李婷.声乐演唱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探讨[J].艺术教育,2017(19):57-58.

[3]高冠男.声乐教育中声音基础训练与个性创造的关系[J].黄河之声,2015(15):35.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
谈歌唱的形象思维
浅谈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合作与艺术指导性
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