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艺电影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

2018-06-08 10:13张强
戏剧之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意义审美价值社会功能

张强

【摘 要】电影创作需要回归初心,满足大众娱乐消费的同时,用真诚与勇气展现更高的艺术追求和精神文化价值。正是这执着的追求成就了影片《无问西东》的高贵品格。它是一部独特的电影,试图启发并引导观众适度脱离“全民娱乐”,回归电影的本体特征与功能,以更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导向,呈现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审美价值;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传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121-02

电影作为一种社会传播媒介,一方面传播着时代精神与人文情怀,滋养着观众的心灵与情感;另一方面在增强电影美感与传播文化价值的同时,对受众起着社会教化功能。2018年的贺岁片,掀起了一波“文艺片”的热潮,继《芳华》后,电影《无问西东》成为了社會话题的焦点。电影以四个不同时空的故事,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话语,是青春飞扬的根基。

一、从文本记载到影像的完美呈现:电影的审美价值

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是一场对话,只是聊的话题不同,交谈方式也不一样。电影《无问西东》的内容,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文化精神传承,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展现。如果单纯花两个小时的时间以影像的方式展现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那么电影的艺术深度是远远不够的。这部流淌着历史印记的电影,终归没有辜负一代人的“芳华”,其通过诗意化的镜头、时空交错的叙事,讲述了四段不同时代里的年轻人在各自时代背景下寻找自我、作出表率的故事。《无问西东》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部青春电影,它表现的是清华大学各个时代,包括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面对国家和民族重大事件以及在他们的青春年代作出的选择。

以时光串起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全片由四个时代的四组人物故事组成,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挣扎和纠结的。四组故事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上世纪20年代,听泰戈尔演讲“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之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的清华学生吴岭澜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听吴岭澜说“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真实”,毅然投笔从戎、战死沙场的世家子弟沈光耀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不断拷问自己“你想好怎么过这一生”,毅然选择为国家、为爱付出一生的清华毕业生陈鹏和王敏佳的故事。最后一个故事发生在当下,是在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之后,广告总监张果果作出坚守初心的人生选择。在导演的镜头里,虽处于不同时空,但是四代人表现了共同的主题,即用内心的真实传承一代人的青春芳华。

影片独特的多时空叙事结构,通过四个不同的时代讲述几代人共有的青春。在西南联大,吴岭澜是沈光耀的老师,抗战期间,沈光耀常给陈鹏所在的村庄空投补给,在支边的时候,李想和张果果的父母在一个医疗小队,舍己救了张果果父母的生命。剪辑风格就像电影《云图》一样,用影像符号把人物联系到一起,人生命运的相似性,建构影片框架,形散而神不散,以情感的张力凸显精神的传承。但是影片整体情节富有跳跃性,观众情绪之间缺少过渡与衔接,造成观众情绪还在上一个段落中,情节却转向了另一个时空。影片整体叙事节奏比较平稳,四段故事不是强行关联,而是以主题为纽带,体现传承,体现人与人之间,甚至一代与一代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社会功能的呈现:艺术电影的审美导向

电影以生动的光影真实再现生活、情感以及信仰,吸引观众进入到剧情以及人物的情感世界中,调动观众的情绪。同时,电影能够将人性的美好、心灵的高贵展现给观众,激发观众趋向更加纯粹与美好的精神境界。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感人桥段颇多,如王敏佳与陈鹏雨中相拥而泣,陈鹏向王敏佳深情表白;沈光耀与战友驾驶战斗机向苦难的儿童空投救济物品,渴望食物的孩子口中的“晃晃”就是他们的希望;沈母含泪看儿子沈光耀的日记,大林小林跪别沈母等场景都令人泪目,影片中的母子情、家国情都让人感动落泪。观众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感动,同时也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探索,每个人都面对着时代的选择,唯有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杂念,才能勇往直前。

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观众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不同时代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现实。《无问西东》作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订制”电影,需要用两个小时展现清华百年历史。本以为片尾“彩蛋”里的一部分大师会是主角,用他们的轶事和功绩作为故事主干。但导演呈现的是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下的 “青春怀旧片”。片中陈鹏性格憨厚而坚定,王敏佳虚荣而苦痛,沈光耀优秀而俊朗,张果果纠结而善良,吴岭澜迷茫而多思。师生“静坐听雨”桥段,以及双腿截肢的外国传教士带领大山里的孩子们唱歌抵御寒冷饥饿的桥段,都通过演员细腻而富于变化的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不仅通过演员的细腻表演展现了人物的心理,还通过物件细节的刻画将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比如沈家门庭上高挂的“三代五将”匾额的一个定格镜头,清晰交代了沈家簪缨世家的背景。

《无问西东》中的家训片段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家训”为情节突破点,领略中华民族传统家教,对于新时代中国极具正向引导,给予观众教育的力量。片中沈光耀向沈母下跪,一字一句背诵家训,再现了民族文化的巨大力量。而沈母对沈光耀说出“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连命都没了”的台词更加令人动容。其中所包含的母子情、家国情以及中国风骨与家风,无一不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如此的教育方式在当代社会可以说很少见了,对于新时代青少年也有着巨大的鼓舞力量。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影片中沈光耀的妈妈对他说,功名利禄只是幻光,享受人生的乐趣才是此生的目的;飞行教练对沈光耀说,这个世界不缺少完美的人,缺少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两位长者的话都是对生命认真负责的态度,只是态度,不是准则,具体怎么理解、怎么选择,主动权也在每个人。真实做自己,美好的价值薪火相传,这个民族才有精神和风骨。

20世纪60年代愿意为爱人“托底”的陈鹏,21世纪不愿做“那样的人”的张果果,面对重大选择,都有自己的态度,都是对生命认真负责的非功利的态度,因为他们做不了“另外一种人”,这是他们生命的真实。

导演李芳芳希望能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看到青春的各种选择,并给大家多一点战胜艰难的勇气和力量。片尾的“彩蛋”更记录了像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钱钟书、朱自清等出自清华大学,并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与国学大师们,他们的卓绝风骨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文化,引发观众的集体共鸣,对受众起到更好的教化作用。

三、文化定位与价值意义的呈现

导演李芳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所做的一切、所选择的所有技法,都是要用有限的银幕时光换你的时光。”《无问西东》从筹划到上映,历时7年。以“青春怀旧”片的姿态,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影片的票房其实已经表明,影片的文化历史意识跟当下的观众实现了有效对接,这部电影放弃了大人物和线性叙事的传统方式,而是选择了普通人、非线性叙事的偏文艺的叙事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用大人物演绎大道、大义、大历史的手法,在宏大背景下展现小人物的命运,以最好的青春年华成就了一段段永不褪色的人生传奇。

任何一部成功的电影,都不要妄图所有人都能接受,但目标观众必须要感受到。观众总是分层的,无论何时何地,对不同的文化层面的电影都有不同的诉求。首先,这部影片的目标观众定位很准确,电影的主题是“清华百年”,《无问西东》找准了目标受众,具体到这是一部讲述知识分子情怀的电影。《无问西东》和《芳华》类似,影片能够触动知识分子、在校大学生、青年白领等主流观影人群,而且片中对青春年华的生动侧写、对不同时代和人性的洞察入微,都已成为网络讨论的话题。

文化意义的串联。影片构建不同時间下的空间符号,云南小村的房舍、雕塑、歌声,以及山坡上的大树,都在两段故事里彼此呼应,用影像的方式告诉观众,这是沈光耀们战斗过、施予过的地方,也是期待着“晃晃”的陈鹏们成长过、磨难过的地方,还是九死一生的王敏佳疗伤的地方,更是为爱托底的陈鹏为爱人托底的地方。导演抓住每一个时代的共同特征,这些存在的符号,都是主题的共同所指,故事巧妙关联,解读了不同时代的青春命题,不同青年在同一影片的不同时空一路前行。

利用广泛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传播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影片有一种非常严肃认真以及感动人心的人道主义气息和历史文化关切。无论影片展现的困境中的浪漫,还是人性中的无畏和对真善美的向往与坚守,或者是这些被巨大的深渊吞噬,以美好开始,以惨痛结束,都深深触动了观众。比如在西南联大,在西南边锤,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给当地的贫苦群众空投食物,一次战役,他开着战机奋力冲向日军舰艇,年轻的生命在盛放中牺牲。这样的细节和清华大学的气质连在一起,真心不问出处,用人道主义拯救社会的真实。其次,因为现实与前三段故事相比,我们这一代人和前代知识分子境界悬殊,通过故事之间的关联产生对比,影片引发的思考才会如此有深度、有广度。最后的“彩蛋”也非常走心,原来那个时代的人才都默默隐藏在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之中,他们才是清华大学的精神所在。

注释:

①王德胜.当前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J].当代电影,1996(06).

②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356.

③刘明.试论电影的社会功能[J].传媒,2015(01).

④付彪.《无问西东》形散而“神”不散[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1-18.

猜你喜欢
文化意义审美价值社会功能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