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基本思考

2018-06-08 09:27赵天睿郝雪繁
戏剧之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赵天睿 郝雪繁

【摘 要】由于国家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国外的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价值理念和一些基本的习惯传入我国,两种文化相互撞击,对同学们的目标、理念的树立与三观的建立带来了极大的疑问。坚持自己,理解个性,凸显自身的价值已逐渐发展为新一代青少年最根本的追求,并且逐步发展成了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的三观,以至于青少年一味地追求虚无的文化,并且一味地坚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认为面子问题超乎一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们对于自身的目标开始产生疑惑,并形成了真空现象,具体体现为焦虑,急于求成等现象。这种空洞、孤独、乏味萦绕在整个学习与生活中,这样就导致在同学们里形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主义的信仰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196-01

学生们对于社会主义的实质缺乏深刻的体会,对于社会主义是否正确也存在深深的疑问,这些就可以说明同学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具有一定的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有下面这些因素。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出现和持续存在与共产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潮的事实直接相关

1980年后期到1990年初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让世界上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驶入了最缓慢的阶段,西方世界营造出的积极向上的风气,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的福利制度逐步确立,西方的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而西方世界的反复性也使世界经济体系呈现出新的态势,它对于物质生活的毁坏也随之减弱。在全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种体制并存的体例下,西方先进国家运用它强大的资金来源与科学技术水平对中国的战略布局的谋划基本没有变化,他们使用许多方法策划反党反社会的宣传,导致学生们对于当前时代的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毫无理解,进而对自身以及民族的发展与未来产生深深的疑问,对于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观念有所疑惑。

二、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在1990年中后期,因为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应用和新技术的普及,使艺术形式多元的态势愈加明显,原始的和当代的和后现代化的艺术在全社会共同发展。多种思想互相碰撞,表现出极其纷乱的状态,再加上学生们思想的灵活性,创造出的新的意识形态撞击着他们的内心。观念的多元化产生多样化选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原来的和现代的理念有所不同时,就容易导致凌乱。由于西部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实行,西方国家如多党制、三权分立这些思想的深入,大学生们在知识水平不完整的条件下,一味地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以及西方的生活习俗,以至于在高等院校的社会主义建设表现出无力的状态,这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学生中的重要作用。

三、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一定程度的对社会主义的情感疏离

学生们在对于社会主义的正确性的判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缺少认识的条件下,对于其中存在的疑问无法解答进而陷入困境。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是社会进步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状况,在很多时候,它是可以找出解决方式的,并运用提高社会主义的办法真正解决。

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冲击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義的信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下,学生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与利益,这种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逐步开始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部分:在目标的选择与确立上,他们往往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人际交往方面,注重强调个人发展对于社会价值的影响;在贡献和需求方面,他们更加注重需求而非贡献;在目标方面,也更注重自身的目标而非整个社会的目标。他们身上缺乏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1980年的那个时代,那时候的大学生们更加喜欢畅谈未来,而当今的青年学生则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未来的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反而是漠不关心,事不关己。因此这些人比1980年左右的那些学生的感情更加真实,但对于国家的发展的关心程度却远远比不上过去的学生们。在国家问题的选择上更加侧重实用原则,这些人能将自身的发展与民族发展相结合。很多同学将政治教育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将自己日常的活动都以最终的利益追求作为根本目标。

五、学校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原始的学习手段,教学方法,在目前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尚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营良好的状态下,怎样处理好高等院校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并没有确立。高等院校在教学手段上出现大量弊端的现象使得高等院校的学术教育工作所呈现的状态达不到预期的水平与目标、青年学生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奉不能牢牢确立已经成为了绝对重要的因素。目前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坚持把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越来越不重视同学们的思想情况,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铁的信仰
大学生之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